谢玉婉
含辛茹苦抚养了4个子女,却被一份《赡养协议》伤透了心。为了老有所依,她将房产交给儿子,却不料落得个无处栖身的境地。年过八旬,她该何去何从?赡养母亲,难道要以分到家产的多少来决定?
一张《赡养协议》,让她从此老无所依
1999年6月的一天,在亳州市涡阳县一户普通农家里,王化友、李德银夫妇紧锁着眉头端坐在堂屋,身边四个儿女也都一言不发,气氛凝重。身为一家之主的王化友首先开了腔:“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一起商量商量,以后我跟你妈的养老问题,该怎么解决。”说罢,他看了看立在墙角的大儿子和蹲在门口的小儿子。
王化友和李德银夫妇彼时均已年过6旬,二人育有两儿两女,早年间家里生活清苦,夫妇俩靠种地硬是把孩子都拉扯大了。然而,好不容易让孩子们一个个地成家立业后,两个儿子的矛盾却越来越大。
原来,当年大儿子王富国结婚的时候,王化友的父亲得了重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给他安置新房,以至于婚事差点作废。后来虽然把婚给结了,但王富国只能带着媳妇租住在镇上,夫妻俩靠给人做家具为生,好不容易攒钱勉强买了一套小房子,为此欠了不少外债。
时隔5年,小儿子王富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因为一直跟父母居住,且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只能在家务农,结婚的时候王化友便将西边的一间房给小儿子当做新房。为此,大儿子和大儿媳心里很不平衡,认为爹妈偏心小弟,回家大吵了一架。此后,大儿子与小儿子两家像仇人一样,一见面就会发生不愉快。有一年春节,当着爹妈姐妹的面,二人还动了手,差点把王化友的心脏病气犯。
眼看着自己和老伴年岁渐长,日后如何养老,成了王化友的一块心病。女儿都已嫁人,两个儿子又如此不和,他们二老真到了需要人伺候赡养的时候,儿女能好好尽孝吗?
为了在这之前做好准备,王化友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找几个子女好好谈谈,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听到父亲提到养老问题,大儿子首先不乐意了:“谁占的便宜多谁就应该多出钱出力,这些年你跟我妈没少贴补小弟吧?他不养谁养!”小儿子一听立刻跳了起来:“我跟爸妈住一起,平时照顾他们本来就比你们多,哪像你,几个月都不露一次面。”眼看二人又要吵起来了,王化友气得大声呵道:“都给我闭嘴。”说罢,他拿出了一份《赡养协议》,“我跟你妈现在能互相照顾,不会麻烦你们,只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一个先走了,剩下的那一个年纪大了,得有人照看着。现在这套房子还值点钱,以后谁拿了房子,谁就得管老人。”
王化友说完,几个孩子都不作声了。两个女儿早已嫁人,在农村普遍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们从未想过家里的房子会跟自己有关,于是两人都没有发表意见。小儿子心里直打鼓,如今,只有他还住在这里,如果大哥要了房子,自己岂不是就得搬走?看来,赡养爸妈的事儿自己是躲不掉了,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以后房子归自己,给爹妈养老的事也归自己。
一边的大儿子虽然心有不甘,但想到自己在镇上打工,就算要了这房子也没用。再则,这些年爹妈本就偏心小弟,真要自己伺候,肯定会发生矛盾。他同意把房子给小弟,但也一再强调以后爹妈养老的事他一概不管。
王化友只当大儿子是在说气话,并没有与他争辩。为了防止小儿子反悔,王化友夫妻与小儿子夫妇签了一份《赡养协议》约定,如果父母其中一位去世,仍健在的一位与小儿子共同生活。同时,双方签订一份《赠与合同》约定,父母将房产赠与小儿子。
2006年,王化友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过世。晚年丧夫,让李德银久久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整日闷闷不乐,身体也每况愈下。小儿子夫妻俩一看父亲去世,想到那份《赡养协议》,心里犯了难:自己本来收入就不高,以后如果伺候老母亲的事都得由自己负责,负担岂不是更重?
于是王富有便以打工挣钱为由,带着老婆孩子租住到县城。家中只剩下李德银一人。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她什么也没说,整日一个人落寞地坐在村头。
得知小弟一家搬走了,把老母亲一个人留在了家里,两个女儿心里很不是滋味。两人约定,轮流把母亲接到自己家照顾。此后,每隔半年,李德银便会换一个女儿家居住。两个女儿对她很好,女婿也都很孝顺。只是,两个儿子很少来看她,也从未给过赡养费。
其间,李德银也曾打过电话给儿子,希望他们能来看看自己,可每次二人都有诸多借口,老人只能一次次承受失望。
转眼间,10年过去了,虽然女儿们精心照料,但年事已高的李德銀还是病痛缠身,住院吃药早已花光了积蓄,两个女儿的压力也很大。然而王富国、王富有兄弟二人,却鲜少露面,即便是母亲生病住院,也只是看一眼就走。
两个儿子的言行彻底寒了李德银的心,她不忍心拖累两个女儿,便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商量自己赡养的问题。然而大儿子一听就直接拒绝:“当初不是跟我爸说好了,你们的房子给老四,让他给你们养老,你找他去啊。”无奈,她又打给小儿子,小儿子一个劲哭穷:“当初的房子前年宅基地复垦被收了,那2万块钱补偿款我都拿去做生意了,现在我自己还租房子住,哪有钱给你啊。”两个儿子都不愿意赡养自己,李德银悲从中来,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开始拒绝吃药治疗,身体每况愈下。
两个女儿怕老母亲想不开,轮流陪在身边宽慰她。在身边好心人的建议下,李德银知道如果儿子一直不管,自己是可以去法院起诉的。原本她还是于心不忍,想着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可在他们一直拒绝赡养母亲,甚至不再来探望后,李德银终于下定决心,把两个儿子告上了法院。
老母亲的无奈:我把我儿告上了法庭
在得知李德银的情况后,村委会与妇联很快上门进行走访,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为李德银申请了维权律师进行法律援助。为了尽可能照顾老人的情绪,律师先是代表老人与其两个儿子进行沟通,但多次上门调节都收效甚微。大儿子坚持认为,自己当年放弃了房屋继承,就不应该再承担母亲的赡养义务;小儿子又始终拿没钱当借口,表示自己没有能力赡养母亲。
多次协商无效,李德银对儿子失望至极。无奈之下,她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正式起诉两个儿子对自己常年不赡养,要求他们负担自己以后的医药费、生活费。
2017年8月,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现场,憔悴虚弱的李德银终于见到了几年未曾露面的儿子,还未说话,两行浊泪早已挂在脸颊。起诉儿子,她的心痛谁能体会?
然而面对虚弱的母亲,王富国、王富有两兄弟却丝毫没有心疼与不忍。他们各持己见,拼命为自己开脱,均不愿意承担对母亲的赡养义务。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李德银与小儿子曾经达成赡养协议,但小儿子并未按约履行赡养义务。同时,一纸协议,并不能就此免除大儿子应对母亲履行的赡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两个儿子是否获得母亲的财产赠与,不是履行赡养义务的前提条件。无论两个儿子是否从母亲处受赠财产,均应履行赡养义务。
法院一审判决,两个儿子每人每月给付母亲400元生活费。大儿子不服,向市二中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赡养老人,不能以分割财产为前提
在我国,历来以尊老敬老为美德。法律中所说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在物质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其中有如下具体规定:1.《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3.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此案中,李德银在年迈、无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要求其四个子女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虽然李德银与小儿子夫妇签订了赠与合同、赡养协议,但并非继承法所规定的遗赠扶养协议。所谓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其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协议,李德银与小儿子签订的赠与合同中,小儿子是法定继承人之一,所以无论他是否从父母处受赠财产,均应当履行赡养母亲的法定义务,同时也不能免除大儿子和两个女儿应对母亲承担的赡养义务。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贍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父母对财产的处置和子女对财产的分割获得,不是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前提条件,如李德银的两个儿子在李德银再三要求下或者经过法院判决后还是不愿支付赡养费,那么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之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王富国、王富有两兄弟的行为可能会构成遗弃罪。
从以上法律法规不难看出,赡养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的义务,更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所以不管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样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涉及隐私,本文主人公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