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
唐玲凤是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她和同为硕导的丈夫王幼民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一天夜里,王幼民突发脑出血,身体瘫痪,无法言语……这个家庭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节奏瞬间被打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人总会遇到挫折,这些困境并不能真正伤害到你,而面对问题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否真正走出来。”唐玲凤是这样想的,她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夫妻俩共历风雨,相濡以沫,始终携手同行。她不仅帮助丈夫再次站了起来,还帮他实现了重返讲台的愿望!
“再多困难都不是借口,
做永远比想重要”
1965年,唐玲凤出生在安徽宣城地区水阳镇,母亲是乡里的妇女干部,父亲是生产队长。父母很清楚“有文化很重要”,于是把家里的3个孩子都送去上学。母亲为了多认字,上过夜校,还做了很多课堂笔记。唐玲凤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学习。可由于父母工作忙,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唐玲凤不仅要做农活,还要照顾弟妹,做全家人的饭菜……当累了一天的唐玲凤晚上拿起书本时,已经困得快要睁不开眼睛,因此一直成绩平平。
上初中时,全年级有一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唐玲凤的成绩是重点班里的最后一名。开学第一次交数学作业,老师批改完毕发下来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都拿回了自己的作业本,唐玲凤问老师怎么没有自己的作业。老师说:“别人全对,你全错!”唐玲凤感到特别羞愧,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回到家,她不断反思:是啊,再多的困难都不是不好好学习的借口,踏实去做永远比想重要!此后,她狠下功夫,认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初三数学竞赛还得了奖。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唐玲凤磨练出了独立、坚韧的性格。
唐玲凤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学习,高考结束后,她被华中农业大学农机专业顺利录取,成为乡里第一个考上重点本科的大学生!
在大学里,唐玲凤和来自湖北的王幼民成为了同班同学。王幼民比唐玲凤大1岁,踏实稳重,成绩优秀,他和唐玲凤互生好感,但因为学业繁重,两人都无暇旁顾,直到大学毕业才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唐玲凤被分配到了芜湖地区机电研究所,而王幼民被分配到天津工作。1989年,王幼民考取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同年,他和唐玲凤结婚,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
婚后的唐玲凤和王幼民分居两地,唐玲凤便埋头于工作,每每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被客户使用,心中就充满了成就感,她一路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王幼民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但他为了和妻子团聚,主动申请到芜湖工作,成为安徽机电学院(后改名为安徽工程大学)的老师。
1993年,唐玲鳳和王幼民的女儿出生了。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唐玲凤既要做好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经常忙碌到很晚才能休息,但她并不觉得辛苦,总能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2002年,唐玲凤调入安徽机电学院机械与汽车专业担任教师,和丈夫王幼民成了同事。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唐玲凤几乎天天备课、修改学生论文到深夜。辛苦的付出取得了满满的收获,她被评为学校最高级别的“特档”教学骨干。
日子在忙碌中平静地滑过,唐玲凤觉得特别充实,也特别满足。谁也不曾想到,厄运在黑暗中悄然袭来。
“院长,他必须行!”
2006年3月6日,出差在外的唐玲凤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回到家中。那段时间,身兼学校教研部主任和科研秘书的王幼民也是夜以继日地忙于工作,特别劳累。当晚11点多钟,王幼民刚从厕所走出来,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再也站不起来。他只觉得一阵眩晕,感到自己已经不能说话了,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情急之下他使劲用腿踢动桌子,弄出声响。听到响动的唐玲凤鞋子都没来及穿,光脚跑进客厅,看到丈夫躺在地上,头抬不起来,嘴巴歪了,一条腿已经僵直。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吓得不知所措,赶紧将他拖到床上。
在王幼民所带的研究生们的帮助下,唐玲凤和学生一起将丈夫抬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王幼民罹患急性脑出血,面临全身瘫痪的风险。唐玲凤呆住了,等她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王幼民才42岁啊,难道人生就要这样戛然而止了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天,王幼民渐渐恢复了一点意识。又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医生认为王幼民的病情趋于平稳,建议他出院回家,定期进行康复治疗。看着依然只能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唐玲凤找到主治医生说:“他得能站起来,才能出院啊!”医生答道:“能不能站起来,只能看后续的康复治疗情况。”
五一之前,王幼民出院了。唐玲凤每天带丈夫去医院针灸,按摩。王幼民因为自己的病情,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吐字不清地冲着唐玲凤发脾气。唐玲凤一直忍受着,悄悄安慰自己:不能跟病人计较。白天,她要去给学生上课;下班后,她要照顾家庭,帮丈夫做康复……每天疲惫不堪的唐玲凤,感觉自己再坚强都快要撑不下去了,因为不仅身体累,心更累。为丈夫,为这个家,她拼尽全力,却还要承受丈夫越来越坏的脾气。夜里,唐玲凤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可是天一亮,她又一切如常地忙碌起来。
渐渐地,唐玲凤发现,丈夫发脾气竟然是焦虑的表现,是担心自己离开他。送王幼民去医院做康复时,看到好几对夫妻一开始是妻子陪着丈夫来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丈夫一个人拄着拐杖来治疗了,一问才知道——妻子受不了生活压力,离婚了。意识到丈夫的心病后,为了给丈夫吃定心丸,唐玲凤柔声对王幼民说:“你放心,我不会走的。离开你,生活会轻松,但家就不再是完整的家了。”说完这些话,唐玲凤看到王幼民的眼中,有泪光在闪烁。
在唐玲凤的细心照顾下,王幼民终于站了起来,慢慢地能扶着墙挪步了,接着,他能较为清晰地说话了!看着丈夫一点一点地进步,唐玲凤流下了欣喜的眼泪,坚持终于有了回报。7月,唐玲凤带着王幼民来到南京市人民医院,进行1个月的康复治疗。在医院里,唐玲凤跟着医生学会了全套的康复动作。从南京回到芜湖后,她每天为王幼民做2个小时的康复治疗。其中有一个动作是要靠手部力量使劲抵住王幼民的脚踝进行扳正,时间久了,唐玲凤得了腱鞘炎,手部鼓起一个大包。但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
家中发生巨变,唐玲凤也一直忙于丈夫的治疗,疏忽了对女儿的照管,正读初中的女儿成绩急剧下降。唐玲凤发现后没有大声斥责,而是找女儿谈心,交给女儿做事情的方法:“遇到困难,不能止步不前。每个人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将来后悔。学不好不要紧,多学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唐玲凤每天给女儿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监督她完成,女儿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就连一度中断的小提琴,也继续学了下去。
随着新学期临近,唐玲凤看出王幼民越来越焦急,快开学了,他想重新回到讲台啊!她决定帮助丈夫回到工作岗位。唐玲凤找到院长,表达了王幼民重返校园的愿望。院长担心地问:“他康复得怎样?行不行啊?”唐玲凤坚定地说:“院长,他必须行!”
唐玲凤的家住在6楼,以前王幼民只要10分钟就能从家走到教室。9月1日这天,唐玲凤和王幼民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陪他一步步慢慢走进教室,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一整节课,唐玲凤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听着,丈夫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思维正常,他真的做到了!唐玲凤总算放下心来,眼中却涌满了泪。
“教师是阳光的职业,
我希望能传播正能量”
每天上完课,中午回到家,王幼民都显得很兴奋,饭量也大了许多。看着丈夫的状态越来越好,唐玲凤心中也特别高兴。王幼民走路仍然有些跛脚,唐玲凤就经常陪他出去走路锻炼。怕丈夫摔跤,唐玲凤就倒着走路,好随时能看到他,于是安工大的校园里经常出现,唐玲凤和王幼民面对着面却同向而行的画面。
两人走在一起时,王幼民的话越来越多,看不惯的事情时常向唐玲凤抱怨,唐玲凤故意逗他:“你先把路走好了,再说别人吧!”王幼民听了丝毫不介意。唐玲凤暗自高兴:丈夫能接受开玩笑了,说明他从身体到心理,真正地康复了。
唐玲凤带的学生,不仅有研究生还有本科生。有个年龄偏小的学生沉迷于游戏,家长把他的电脑收走也无济于事,他继续到网吧打游戏。唐玲凤便每天早上7:20准时打电话喊这名学生起床,要求他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的所作所为像流水账一样记下来进行反思,有时一天要打七八个电话,指导他的学习和生活。唐玲凤常常对学生说:“你们混日子,最伤心的是你们的父母。不能顺利毕业,最受影响的还是自己。”唐玲凤对于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唐妈”。
由于学校师资不足,唐玲凤和王幼民每年都超额承担教学任务,甚至超过规定工作量的两倍之多。2017年,学校成立“唐玲凤名师工作室”,建立起以唐玲凤为中心的教师交流平台,旨在以老带新,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唐玲凤常说:“教师本身就是一个阳光的职业,我希望能够播撒阳光,传播正能量。”唐玲凤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感染着身边的很多人,许多同事和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喜欢找她谈心。唐玲凤一位同事的母亲中风瘫痪了,同事登门请教如何照顾病人,末了忍不住叹气:“不知道以后长期陷入困境的生活该怎么办,本来规划好的走遍世界的退休生活也不可能实现了。”唐玲凤将心比心地安慰道:“把心态放平,母亲把你从小照顾到大,这本来就是你该做的。你要正确面对,心态好了就不觉得有那么难了。”
唐玲凤为家庭和事业的付出,王幼民其實都看在眼里,他话语不多,默默地用行动表达对妻子的关心。唐玲凤每次出差,王幼民都会打听好她返回的时间,提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泡好茶,等着她回家。唐玲凤推门进屋,看到家里清爽舒适,手里捧着丈夫刚泡的热茶,心里顿时也温暖起来。虽然丈夫不善言辞,但唐玲凤能感受到,他的心里有她,这就够了。
如今,唐玲凤的女儿已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生毕业,正在申读博士。唐玲凤的家庭获评“中国最美家庭”。唐玲凤和家人始终不离不弃,终于携手闯过肆虐的风暴,蹚过人生的湍流,再次踏上生活的坦途。每当有人问起如何渡过生命中的难关,唐玲凤总是说:“心中要有阳光,把每一天过好。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该做的做到位,事情总会慢慢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