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一个地方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得越好,社会发育得越健全,文化的共享性越强。我们今天所谓发展,说的便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程度。
总体来说,东部发展比西部好。当然它有地利因素,气候相宜,地势平坦,交通发达,都有利于资本进入。
然而这只是表象。
归根到底,地利是对现代文化的输入有利,对现代观念的构建有利,对现代规则的形成有利,一言以蔽之:是對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中国人重实用,故而在生活改善的诱惑下,乐于放下原先的独特文化习俗,拥抱新文化、新观念、新规则,并且愿意持续进行自我改革、自我解放,创造性地和世界对接,这是东部发展的根本所在。
地理位置除了农业条件优厚之外,并不必然给我们带来什么。否则,也就谈不上西部向东部取经之类的话题了。取什么经呢?又不能把西部的领土切下来抬到海边去。
然而有些地区的人们,却到今天还没想明白这个道理,想办法促进本地区发展的热情诚然可感,但感觉到了病却抓错了药,有时相当于自暴自弃。
比如上个月,广东乳源县必背镇就规定镇村干部要穿民族服装上班,并为此郑重地举行了一个启动仪式。服装的来源,自己买。
必背镇是“世界过山瑶之乡”,瑶族人口居多,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做这样的事情,似乎无可厚非。然而以我的经验,这样的举动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咋呼一阵子,然后不了了之;二是坚持下来,则会因为过于强调自身独特性,而进一步减少与外部世界对接的机会。
拥抱现代化,就不要在日常工作中去和它为难,甚至是采取倒退性的做法。
原因很简单,假设我是一个持有资本的商人,要找一个地方办实业,我一定会选择那些看起来和感受上尽可能文化一致的地方,因为不了解就意味着风险。这跟你不会借钱给不认识的人道理上是一回事。
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发明者,它们的发达不用去谈。除了西方国家之外,能够实现现代化的,遍观世界,几乎只有东亚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其余如非洲、西亚、南美,均谈不上真正的现代化。
若说地利,则南美、西亚并不比东亚差,为什么在现代化道路上却有如此分途呢?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的适应性问题,即能不能把独特文化中与现代化相吻合的那些因素放大,不相吻合的部分则收藏起来。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你看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可有哪一个主张穿本民族的服装的?近一点,你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看看,有多少人穿着所谓“汉服”满街跑呢?
前面之所以说“以我的经验”,是因为我经历过东莞石排镇十几年前要求“人大代表都要穿唐装”。镇委书记个人喜爱唐装,把它称为“中国服”。这倒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文化发现,因为至今我们还搞不清楚“汉服”是什么,更遑论有56个民族的“中国服”了,我实在不知道“中国服”原来是带着浓重清朝马褂味的唐装。
哗众取宠,自然是一阵风,徒增笑耳。
对于非西方国家而言,现代化都是被强加的,但不拥抱它,过去是挨打,现在要受穷,至少无力与人比肩。拥抱它,就不要在日常工作中去和它为难,甚至是采取倒退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