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前几天,我的一位老同学在朋友圈发帖抱怨,自己在室内温度“四五十度”的教室给学生上了两节课。没有空调,教室天花板上几把吊扇“要死不活”地打转,她濒临中暑,学生近乎崩溃。
她所在的地方是长江边的某二线城市,人称中国“三大火炉”(天气冬冷夏热)之一,外地人认为这里美女很多,本地人也越来越有钱。她是当地一所大学的青年教师,两节课上下来,“头发被汗水打湿,变成了面条”,她说。
这個关于空调的牢骚,一下子深深触动了我,甚至让我感到有些愤怒,必须要说两句。空调不是小事,它是个大事。
首先,如果在80后的读者朋友中做一个小调查,想来多数人的大学生涯中,宿舍多半都是没有空调的。如果在长江流域或者岭南,一到盛夏,基本上很难入睡。
这让我想到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故事。曾有国际媒体采访李光耀,问他新加坡能在一个资源贫瘠的弹丸之地,迅速实现经济腾飞,除了人所共知的包容文化之外,还有什么秘密?他竟然一本正经,斩钉截铁地说:“空调!”
没错,就是空调。在李光耀看来,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新加坡,由于白天温度太高,所以人们一般只能在早上和黄昏工作。如果在人员密集的办公区,要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那么空调更是必不可少。
“我担任总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务员工作的大楼里安装空调,这是保证公共事务高效运行的关键。”李光耀认为,空调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发明,它的出现让地球上热带地区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改变了人类文明。
李光耀对空调的评价,并不是空调厂商胡编乱造的,而是确有其事。实际上,一个在四五十度高温的环境待过的人都知道,温度太高,真的对脑力劳动不利。因此,近代以来长期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什么热带地区物产富饶却发展不起来,因为太热,人们的劳动时间不足,而且不利于思考和大脑进化。
对那些“有权决定装不装空调”的人来说,装空调对自己的升迁和权力稳固,毫无价值。那么,为什么要装?
那么,大学该装空调吗?这个问题,一种长期流行的反对意见是,大学生是年轻人,要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热一点算什么?
在我看来,以上观点基本上是胡说八道的诡辩。中国的大学一点都不缺钱,念过大学的人,应该都不会反对我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很多大学不但宿舍不装空调,甚至教室也不装空调呢?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利益驱动的,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很少有人干。装空调这种事,让学生和老师舒坦,但这种师生舒适度的提升,却根本无法纳入一所大学的年终“成绩单”,其他硬性指标,比如论文、课题立项等更重要。因此,对那些“有权决定装不装空调”的人来说,装空调对自己的升迁和权力稳固,毫无价值。那么,为什么要装?
道理就这么简单。一位从东南沿海某顶级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对我说,他以后如果当了土豪,挣了大钱,一定会把三分之一的财产捐给母校。因为,这所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给每一间学生宿舍装了空调。而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所大学的校友归属感极强,而且其校友捐献基金也是国内名校里做得最好的之一。
最后,我这位“头发热成面条”的同学回复了大家的同情,她在朋友圈写到:希望今年夏天流的汗,能让学校明年评上“国家级贫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