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超,郭丹杨
(郑州轻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 4500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活动,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701.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增速高达44.1%,占全球流量的份额也由2002年的0.4%提升至8.5%,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未来将会更大,增速也将更快。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下降8%,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区域上的不均衡现象,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挑战。
由于研究方法、时间跨度和区域范围上的不同,学者们关于中国对贸易伙伴出口潜力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例如鲁晓东、赵奇伟(2010)认为,中国的出口贸易虽然仍具潜力,但考虑到当前低迷的外部环境,中国应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开发国内市场。而张会清、唐海燕(2012)认为,2007年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出口不足”阶段,原因在于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潜力没有充分挖掘,未来应逐渐转变以拉美为出口中心的现象,注重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王孝松等(2014)认为,中国的出口额在短期内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中长期来看则会增速放缓,并逐步实现内外的平衡发展。本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以中国前50位贸易伙伴为研究对象,构建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扩展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各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将贸易伙伴划分为出口过度和出口不足两种类型。然后分别对两类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潜力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期对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出口均衡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中,前50位贸易伙伴占据了出口总额的92%(按2015年数据),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同时这些国家遍及世界五大洲,分布广泛,具有地域代表性①本文样本中的50大贸易伙伴包括,亚洲(21个):中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阿联酋、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伊拉克;欧洲(12个):德国、英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波兰、捷克、瑞典、丹麦;非洲(6个):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加纳、埃及;美洲(10个):美国、巴西、智利、秘鲁、墨西哥、加拿大、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本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口潜力,以双边贸易额为因变量,以中国和贸易伙伴的GDP、空间距离、关税水平、基础设施及是否同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解释变量。
早期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加入了控制变量,模型设定形式为:
其中,i表示第i个贸易伙伴,t表示年份(t=2003,2004,…,2015),εit为随机误差项。
Chinaexportit:中国对各贸易伙伴的出口额。该指标数据来源于2003—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亿美元。
GDPit:第i个贸易伙伴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情况下经济总量越大,进口总需求也就越大,该变量系数符号预期为正,即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对中国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该指标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单位为万亿美元。
ChinaGDPit: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供给能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内需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出口,因此该变量系数符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指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单位为万亿美元。
distanceit: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地理距离,以贸易伙伴与北京之间的直线地理距离来表示。距离上的远近不仅会影响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预期该变量系数符号为负,即距离越近,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该指标数据来源于www.indo.com中的“距离计算器”。
tariffit:第i个贸易伙伴第t年的平均关税水平。除了反补贴、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之外,关税水平一直是双边贸易中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该指标采用EPS数据库中提供的所有产品约束税率(%)作为替代变量,预期系数符号为负。
FTAit:该变量为虚拟变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赋值1,签订以前赋值0。近年来,与贸易伙伴签订的贸易协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的制度性因素,对于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该数据来源WTO官方网站,预期系数符号为正。
roadit:贸易伙伴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铁路里程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因此该指标选择铁路里程数作为替代变量。贸易伙伴的铁路里程数越多,交通愈便利,基础设施愈完善,运输成本就越低,对中国出口贸易阻碍就越小。该指标的来源于EPS数据库,预期系数符号为正。
capitaGDPit:各贸易伙伴的人均GDP。人均GDP反映了贸易伙伴的居民购买能力,人均GDP越高,居民购买能力越强,对外需求额就越大,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单位为美元。预期该变量系数为正。
powerit:各贸易伙伴的人均耗电量。该指标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预期该变量系数为正。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tata 13.0对全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解决遗漏变量带来的模型设置偏差,尽可能多地加入控制变量,并采用两步GMM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个剔除显著性不强的控制变量(capitaGDPit和powerit),最终所有自变量均在5%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变量剔除后得出最终的回归模型见式(2),回归结果见表2。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 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2可知,各解释变量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R-square值为0.662,表明模型拟合优度总体较好,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问题。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为两步GMM,需要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Sargan值为0.8948,无法拒绝过度识别检验的原假设:“所有工具变量都是外生的”,因此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同时,为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逐个加入控制变量,结果发现解释变量系数仅存在数值上的差异,变量符号并未改变,且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说明模型设置是稳健的,如表3所示。
表3 稳健性检验
从回归结果来看,空间距离、贸易伙伴的平均关税水平和中国经济总量的提高,对中国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本文预期相符。贸易伙伴经济规模越大,中国对外出口额也越大。同时,与贸易伙伴签订FTA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引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国内学者多是用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比值来表示“出口过度”或“出口不足”,这种方法建立在样本时间较短且贸易额稳定的前提下。而本文数据时间跨度较长,贸易额起伏较大,以比值法反映2003—2015年共13年的总体出口情况不太客观。因此,本文以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差额测算出口潜力,然后求出中国对贸易伙伴2003—2015年的平均出口潜力值Aep(Average export potential),若Aep>0,则为“出口过度”,若Aep<0,则为“出口不足”,出口均衡的情况在现实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本文将Aep=0列入“出口不足”。通过测算,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情况见表4,由于阿尔及利亚、俄罗斯、伊拉克和中国台湾这四个贸易伙伴的部分指标缺失较多,本文将其从样本中舍去。
表4 中国向贸易伙伴出口情况
在测算中国对贸易伙伴出口潜力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潜力之间的关系。模型设定为:
其中,Aepit为前文测算出的中国对各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OFDIit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BITit为虚拟变量,同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赋值为1,否则为0,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patentit为各贸易伙伴的技术水平,以居民申请专利数为替代变量,该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贸易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其他变量含义与式(1)相同。本文除了对50个贸易伙伴的总体样本进行回归之外,还分别对“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的样本进行了回归,实证结果见下页表5。回归结果显示,OFDI的系数符号显著
为负,这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反而降低了出口潜力。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对贸易伙伴进行直接投资,国内企业绕过贸易壁垒,直接在当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出口潜力有所降低。控制变量方面,指标ChinaGDP系数符号显著为正,这说明中国GDP越高,国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导致出口潜力有所下降;指标distance系数符号显著为正,即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越远,出口潜力越大,这说明中国的出口集中在周边地区,距离远的区域存在较大的出口潜力。指标road和patent系数符号显著为正,说明贸易伙伴的基础设施越完善,技术水平越高,出口潜力也就越大。另外,指标GDP系数符号显著为负,即贸易伙伴的GDP越高,出口潜力越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潜力持续释放,这也导致近年来中国同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不断。而“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出口潜力巨大,是接下来开展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值得注意的是,BIT系数符号显著为负,虽然自由贸易协定起到了促进出口的作用,但随着与签订自贸协定的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往来密切,出口进一步增加的潜力降低,中国应当寻求形式更多样的自由贸易新模式,以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出口相对不足的国家或地区,OFDI的增加降低了出口潜力。原因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出口增加,并由此带来出口潜力的下降,事实上OFDI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出口变得更为均衡。但对于出口相对过度的国家或地区,OFDI增加将使出口潜力被进一步压缩。原因在于规避贸易壁垒是我国对外直接投
从表4可以看出,“出口过度”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是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老伙伴”,尤其是对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和非洲一些贸易伙伴存在严重的出口过度,这也是近些年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距离较远的国家出口相对不足,出口潜力巨大,在接下来的对外贸易过程中,应注重开发此类国家的海外市场。
利用式(3)可以计算出中国年均出口潜力,其波动趋势见图1。
图1 中国2003—2015年平均出口潜力
由图1可知,中国出口潜力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这也显著提高了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基本维持在20%以上。经过几年连续高速的出口增长,2005—2007年出口潜力有所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对外出口,出口潜力跌至入世以来最低。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2009—2013年中国出口潜力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外部需求仍较为旺盛。2013—2014年,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中国出口潜力震荡下滑,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速落实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出口潜力开始呈现较好态势。资重要的动机,贸易替代导致出口潜力下降,这可能导致贸易摩擦的产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伙伴GDP这一指标在两类样本回归结果中的符号恰好相反,出口不足的贸易伙伴GDP越高,中国对其出口的潜力越小,出口过度的贸易伙伴GDP越高,中国对其出口的潜力反而越大。这说明市场规模仍是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较大时,中国对外出口将更趋均衡,而“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了65个国家和地区,GDP总量达到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1/3,市场容量巨大,是接下来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
表5 OFDI对出口潜力的影响
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前50大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了13年来中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潜力,并将其划分为“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的两类贸易对象。然后对全样本、“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的样本分别使用GMM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总体上看,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避开贸易壁垒直接占据东道国的市场份额,使出口潜力有所降低。另外中国GDP、地理距离、贸易伙伴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对出口潜力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贸易伙伴的生产总值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潜力具有抑制作用;第二,对出口不足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因此出口潜力有所下降,OFDI导致出口更为均衡;第三,对出口过度的国家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替代效应导致出口潜力被进一步压缩,不利于投资与贸易的均衡发展。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合作。市场容量仍是影响中国出口潜力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容量大、资源丰富,同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因此应当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关系。这样不仅实现了中国出口的均衡发展,也将为贸易伙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使其资源得到合理、全面地开发,形成国际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自由公平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政府部门要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出台一系列贸易促进政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推动中国出口的均衡发展。
(2)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有机结合。对于出口不足的贸易伙伴,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应当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对出口不足贸易伙伴的对外投资,增强我国出口的外部需求;应当突破地理空间限制,立足于全球市场,深度开拓与中国经济互补程度高的新兴经济体,使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大力推进与出口不足贸易伙伴的自贸协定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双方充分享有关税减让,加深经济合作关系,充分释放出口潜力。
(3)优化贸易结构,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对于出口过度的贸易伙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将起到相互替代的作用,传统国际化方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因此应当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促进粗放式出口方式向集约式出口方式转变。在优化贸易结构的同时,还应积极寻求多样化的经济合作方式。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培育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