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景炜明,陈永利,陈 尧,赵树阳
(1.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岐山 722499;2.太白县咀头镇经济综合服务站,陕西 太白 72160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为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寄主达40多种,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为害期长[1],易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大[2-4]。有关小菜蛾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性的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菜蛾在我国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南方的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北等省份发生严重。近年来,随着北方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陕西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小菜蛾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也呈明显上升和加重趋势[5-6]。
甘蓝是国内深受群众喜爱的蔬菜品种,也是生产中受小菜蛾为害最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之一[7-8]。尤其是陕西宝鸡地区由于海拔高,区域小气候明显,土壤条件优越,大气、水质、土壤没有污染[9],夏季空气湿润,温度冷凉,最适宜甘蓝生长,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著名无公害高山甘蓝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太白山”牌蔬菜产品除供应陕西省和畅销国内外大中城市,跻身香港、澳门市场外,还实现出口创汇,蔬菜订单已发展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10]。由于近年来该地区大面积连茬种植,小菜蛾发生日趋严重,给菜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目前,对于小菜蛾在宝鸡地区种群发生动态调查尚未见报道,掌握其田间动态,对指导生产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性诱剂对2016年宝鸡地区春甘蓝田小菜蛾的3个监测点小菜蛾幼虫和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宝鸡地区小菜蛾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诱捕器(内径为约25 cm的黄色塑料盆,市售)、甘蓝(品种为中甘15号)。
试验于2016年5—7月在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太公庙蔬菜示范园(海拔553.7 m)、宝鸡市农科院试验站凤翔县刘家源村(海拔669.6 m)和太白县咀头镇方才关村(海拔1 543.7 m)3个监测点进行。
甘蓝定植后,在每个监测点选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5×4=20 m2,每个小区设置1个小菜蛾诱捕器,调查时间为5月24日—7月26日,每7 d调查1次,每20 d更换1次诱芯,分别调查记载不同监测点的每个小区小菜蛾幼虫和成虫的数量,大田试验调查期间按照常规措施进行生产管理,不施用任何杀虫剂。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DPS7.05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由图1可知,从记载开始到春甘蓝试验收获结束历时64 d,在陈仓、凤翔、太白3个监测点小菜蛾幼虫的发生量有所不同,陈仓和凤翔小菜蛾的始现期为5月24日,太白县小菜蛾的始现期为5月31日,小菜蛾在陈仓区的发生量有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31日、6月14日、6月28日、7月19日,在凤翔县的发生量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31日、6月28日、7月19日,在太白县的发生量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7日、6月21日、7月12日。5月24—31日小菜蛾幼虫数量在3个监测点均呈上升趋势,陈仓区和凤翔县达到了第1高峰期分别为83、75头,而此时太白县小菜蛾幼虫的发生水平比较低只有15头;5月31日-6月7日陈仓区和凤翔县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均有所下降,而太白县小菜蛾幼虫发生量达到了第1高峰期,幼虫数量58头;6月7—14日陈仓区小菜蛾数量呈上升趋势,达到了第2高峰期,数量127头,而凤翔县和太白县的小菜蛾幼虫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且明显低于陈仓区小菜蛾幼虫数量;6月14—21日,陈仓区小菜蛾幼虫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凤翔县和太白县的小菜蛾幼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太白县小菜蛾幼虫数量达到了第2高峰期,有109头;6月21—28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数量呈上升趋势,陈仓区达到第3高峰期,有276头,凤翔县达到第2高峰期,有257头,而太白县小菜蛾数量呈下降趋势,数量只有98头;6月28日—7月5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幼虫发生量呈下降趋势,太白县呈上升趋势;7月5—12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幼虫发生量呈下降趋势,太白县则呈上升趋势达到第3高峰期,有144头;7月12—19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的幼虫发生量分别达到第4高峰期和第3高峰期,幼虫数量分别为238、215头,太白县小菜蛾幼虫发生量继续呈下降趋势;7月19—26日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小菜蛾幼虫的发生量均呈下降趋势,7月26日分别有197、194、101头。
由图2可知,从记载开始到春甘蓝试验收获结束历时64 d,在陈仓、凤翔、太白3个监测点小菜蛾成虫的发生量有所不同,陈仓和凤翔小菜蛾成虫的始现期为5月31日,太白县小菜蛾成虫的始现期为6月7日,小菜蛾成虫在陈仓区的发生量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14日、6月28日、7月19日,在凤翔县的发生量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28日、7月19日,在太白县的发生量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21日、7月12日。5月24—31日小菜蛾成虫在陈仓和凤翔逐渐发生,太白县没有出现成虫;5月31日—6月7日陈仓区和凤翔县的小菜蛾成虫发生量出现下降趋势,而太白县小菜蛾成虫数量逐渐上升;6月7—14日陈仓区和太白县小菜蛾数量呈上升趋势,陈仓区达到了第1高峰期,数量为12头,而凤翔的小菜蛾成虫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且明显低于陈仓区小菜蛾成虫数量;6月14—21日,陈仓区小菜蛾成虫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凤翔县和太白的小菜蛾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太白县小菜蛾成虫数量达到了第1高峰期,有6头;6月21—28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陈仓区达到第2高峰期,有25头,凤翔县达到第1高峰期,有20头,而太白县小菜蛾数量呈下降趋势,数量只有4头;6月28日—7月5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成虫发生量呈下降趋势,太白县呈上升趋势;7月5—12日陈仓区、凤翔县和太白县小菜蛾成虫发生量呈上升趋势,太白县达到第2高峰期,有10头;7月12—19日陈仓区和凤翔县小菜蛾的成虫发生量分别达到第3高峰期和第2高峰期,成虫数量分别为32、27头,太白县小菜蛾幼虫发生量继续呈下降趋势;7月19-26日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小菜蛾成虫的发生量均呈下降趋势,7月26日分别有26、22、6头。
图1 宝鸡地区小菜蛾幼虫发生动态
图2 宝鸡地区小菜蛾成虫发生动态
小菜蛾种群动态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如周晓榕等[11]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春甘蓝上小菜蛾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田晶等[12]研究了太谷地区小菜蛾的数量动态及降水降温对小菜蛾发生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性诱剂对2016年宝鸡地区小菜蛾在不同监测点春甘蓝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的发生动态受温度、降水和栽培耕作方式的影响,其中因为海拔高度不同形成的气候因素对小菜蛾的种群发生动态影响最明显。
宝鸡不同地区小菜蛾幼虫的始现期有所不同,最早在5月24日,出现在陈仓区和凤翔县2个监测点,最晚在5月31日,出现在太白县,因太白县海拔1 543.7m,温度低有所延迟。3个监测点小菜蛾幼虫发生的高峰期不同,因陈仓区海拔553.7 m,与另外2个监测点海拔高度有所差异,陈仓区监测点有4个高峰期,凤翔县和太白县只有3个高峰期;小菜蛾幼虫在不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小菜蛾幼虫在陈仓区的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31日、6月14日、7月5日、7月19日,在凤翔县的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31日、6月28日、7月19日,在太白县的发生量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7日、6月21日、7月12日。因为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温度差异,小菜蛾幼虫的数量有所不同,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3个点监测点小菜蛾幼虫数量最高峰分别为276、257、144头,在3个监测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小菜蛾幼虫的发生量均呈递减趋势。
宝鸡不同地区小菜蛾成虫的始现期有所不同,最早在5月31日,出现在陈仓区和凤翔县2个监测点,最晚在6月7日,出现在太白县,因太白县海拔1 543.7 m,温度低有所延迟;小菜蛾成虫发生的高峰期因海拔不同而略有差异,陈仓区监测点有3个高峰期,凤翔县有2个高峰期,太白县有2个高峰期;小菜蛾成虫在不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小菜蛾成虫在陈仓区的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14日、6月28日、7月19日,在凤翔县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28日、7月19日,在太白县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21日、7月12日。因为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温度差异,小菜蛾成虫最高峰的数量有所不同,陈仓区、凤翔县、太白县3个监测点小菜蛾成虫数量分别为32、27、10头,在3个监测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小菜蛾成虫的发生量呈递减趋势。
虽然此研究只对宝鸡地区不同监测点春甘蓝小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但对宝鸡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发生动态有了较准确的分析,为小菜蛾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