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导读

2018-09-21 07:32陈玉剑
初中生世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人参果白象

◎陈玉剑

陈玉剑,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现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初初经常听说,初中阶段的同学们会有“三怕”,其中“一怕”居然是“怕周树人”。这是真的吗?同学们为什么会害怕初初的超级偶像——鲁迅先生呢?是因为先生“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手里捏着一支似‘投枪和匕首’的笔,似乎随时要批判一下某人某事”的模样让你望而生畏吗?

其实,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既幽默风趣又平易近人,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还送给他一个绰号“白象”(象多是灰色,白象就被视为国宝,称先生为“白象”意为鲁迅的可贵);许广平女士也时常称先生为“小白象”,鲁迅先生在给她的信中偶尔也用来自称,有趣吧?初初把他的档案解密一下,同学们请看:

这样的“白象”是不是很可爱?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先生,初初特为大家推荐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这部作品,大家不仅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还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故事,说不定你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路转粉”,成为先生的忠实粉丝呢。

《朝花夕拾》之初体验

同学们,是不是开始喜欢这位“白象”先生啦?是不是想要赶紧走进《朝花夕拾》的世界,感受先生的温情和理性?请跟随初初的脚步,一起快乐出发吧。

初初听说过这样一个歇后语:“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朝花夕拾》可算是一枚珍贵至极的人参果,我们可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做。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领略《朝花夕拾》的妙处,初初决定使出“洪荒之力”琢磨“吃”它的招数,开始放大招!

第一招:走近“人参果树”,打量“果果”的模样

唐僧因为没见过人参果树,不认识人参果,所以拒绝享受那天地至宝,可真让人着急。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要先了解《朝花夕拾》这棵灵根的样子,以免错过面前至宝,留下太多的遗憾。下面就是初初专门为同学们设计的识“果”妙招:

时间第一天识“果”妙招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内容②随时记录、圈画心中的疑惑③师生之间讨论交流,消除疑惑第五天第六天美丽的“果果”们《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第二招:用特制的工具,敲下心仪的“果果”

摘人参果必须用金击子打落,用丝帕垫着丹盘接着才行,因为人参果很娇气,它会“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朝花夕拾》中的“人参果”也很娇气,工具一定要拿对,方法要正确,才能成功敲下漂亮的“果果”。

敲“果”方法时间专题1专题2专题3专题4专题5①带着自身的体验去阅读②对喜欢的篇章、段落进行批注③多篇整合阅读,分类归纳专题6专题7心仪的“果果”们先生的童年时光(快乐与悲伤同在)先生笔下的人物(家人、邻居、师友、鬼神)先生的儿童教育观(保护儿童的天性)先生的书单(了解先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先生笔下的鬼魅世界(现实的反映、乡土习俗)《范爱农先生思想中的“爱与诚”(与“瞒与骗”对比)》先生高超的写作技巧(欲扬先抑、选取典型)

第三招:用心品味“果果”,分享心得

初初建议同学们在摘下《朝花夕拾》这棵大树上的“人参果”后,举办一个“人参果会”,大家一起品尝其中的滋味,尽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那一定是“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啦!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帮助同学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批注的位置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二十四孝图(节选)

①“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②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尾批:选段首先从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说法的怀疑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难道孟老夫子的观点错了吗?接着写“我”儿时对孝道的理解,由此看出童年的“我”确实是“性本善”的孩子。可是后来看了《孝道》一书以后,居然很反感甚至害怕这种“孝”,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自然引发下文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记叙和批判。)

旁批:幼小时候对于父母是极愿意孝顺的,可是得《孝子》后,却发现孝顺很难,这就奇怪了。难道古代孝子的故事真的很难效仿吗?对比的手法用得非常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旁批:风趣幽默中含有讽刺的意味。

旁批:读yú,此处为“忧虑”的意思。

旁批:此段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一个“最”字写出了作者对这种孝道的极度不满,自然引发下文的记叙。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对选段进行批注。

范爱农(节选)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学们看完了《朝花夕拾》,有没有窥见书中的全部风景?现在,初初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名家对《朝花夕拾》的评语和解读,看看他们的评语和解读是不是正好是你心中所想。不仅如此,初初还为大家推荐了一组书目,这组书目与《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对照起来阅读,相信会有妙不可言的收获。

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的闲聊者的形象。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等

《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史家王瑶

一张书单和读图示例

冷 川

在《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鲁迅留下了一张少年时期的“阅读书单”,可以让我们了解他在7~15岁期间的阅读兴趣:

序号1 2篇名《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阅读书单《鉴略》《山海经》《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花镜》《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画舫》

《二十四孝图》《玉历钞传》《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二十四孝图》3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西游记》《荡寇志》

显然,除了《鉴略》外,这张书单的共同点在于:与图有关。

若辅以周作人、周建人及其他亲友回忆鲁迅少年时期所提到的书目,这张书单会变得极为丰满,其数量足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和日后的治学思路。为清晰起见,我们按照年份略加编排——

鲁迅7岁(1887年)开蒙,除了正式的功课,可以公开看的是家藏的《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

9岁时(1889年),一位长辈送给他《二十四孝图》,鲁迅说,这是他的第一本“上图下文,鬼少人多”的书,但《朝花夕拾》中提到,行孝道的种种不近人情处,令鲁迅对此书兴致索然。

10岁(1890年),在开蒙老师周玉田处看到了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和清代陈淏子的《花镜》。同年,长妈妈给他买来了小本木刻的《山海经》。此后,又陆续在家藏的旧书中看到《尔雅音图》《百美新咏》《于越先贤像传》《剑侠传图》等,且开始阅读《西游记》《白蛇传》等绣像小说。

13岁(1893年),因祖父科场案发,去皇甫庄避难。在表兄处见到道光年间木刻原版的《荡寇志》,图像精美异常,鲁迅用明公纸加以临摹,总计在一百张以上。也是在皇甫庄,鲁迅看过日本冈元凤绘制的《毛诗品物图考》。

14岁(1894年)归家,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上课时用荆川纸临了一本《西游记》绣像,连同《荡寇志》一并卖给了同窗。又将马镜江的《诗中画》、王治梅的《三十六赏心乐事》和王磐的《野菜谱》影写一遍。14岁这一年鲁迅开始买画谱,先是买了此前见到的《毛诗品物图

1.鲁迅 《兔和猫》

2.老舍 《我的母亲》

3.杨伯俊译注 《论语·为政》

4.张岱 《目莲戏》《绍兴灯景》

5.席慕蓉 《生别离》考》和《海仙画谱》,见父亲并不责怪,又陆续购入《阜长画谱》《海上名人画稿》《椒石画谱》《百将图》《点石斋丛画》《诗画舫》《古今名人画谱》《天下名山图咏》《梅岭百鸟画谱》《晚笑堂画传》《芥子园画传》等画册。当时出版的科学杂志《格致汇编》,鲁迅也曾看到过,震惊于该书图像的“精工活泼”——这一系列采购延续到1898年。同是14岁这一年,鲁迅还曾在同学手中买了此前看过的《花镜》,特意栽种了一些植物,用所得经验批校该书。

15岁(1895年),开始抄录《唐代丛书》的部分章节,兴趣渐渐转到以野史笔记为主的“杂学”方面。

总之,7岁到15岁的这八年,是鲁迅知识结构较为独立的阶段:在正经功课方面,他基本读完了十三经,课外的阅读则集中于小说和“花书”(画谱),尚未开始对野史笔记的系统阅读。这一时期对于图像的狂热,切合孩子的心理,也可以印证鲁迅日后一再感慨的,中国的孩子缺少图画书,并非惺惺作态,而是从他个人的喜好出发做出的判断。可惜,当年的这批图书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在1919年鲁迅回乡搬家时,儿时的画谱字帖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给了旧书店,数量足有两大担。

(摘自《一张书单和读图示例——〈朝花夕拾〉及其后记写作的学术史意义》,原载2016年第11期《东岳论丛》,本刊有删改)

6.丰子恺 《忆儿时》

7.林清玄 《过火》

8.张晓风 《初雪》

9.贾平凹 《我的老师》

10.汪曾祺 《八千岁》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人参果白象
人参果,能补什么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人参果 脱贫果
吃货妈妈
小白象休假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偷吃人参果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