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治乾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行政事业单位也日益备受关注,而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财务内控管理方面一直存在很多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务内控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对财务内控管理进行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建立在各项服务管理以及制度的完善,方得以顺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上得到基本保障,很大程度的抑制了违法乱纪等现象。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出发,分析并研究行政事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在現代管理方式中,快捷、规范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主要核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推进,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营私舞弊行为。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人员工作职业素养的不断增进,全面实施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迫在眉睫的主要工作。正确树立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有效实施,是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保障,很大程度地抑制了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同时,单位的资金使用与国有资产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制度目标的认知度上存在忽视的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内部控制与监督的环节上存在起步较晚等现象。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从国家审计角度看有《审计法》;从社会审计角度看有《注册会计师法》。这对保证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和健全,至今还没有出台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很大弊端,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而单位管理者的重视方向上存在偏差,观点与执行力度的处理上会出现“以个人受益点靠拢,而忽略社会责任”等问题 ,导致在执行力上脱离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的观念,导致内控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不相匹配等问题。
(二)从业人员对制度的认知度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岗位职责的构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起着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但是部分从业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产生了负面情绪,认为内部控制工作程序过于繁琐、没有必要开展内部控制等态度掺进了日常工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在财务工作的严谨性与监督环节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业人员工作效率的降低,是内控制度程序的复杂化所致。然而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知识的结构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需要,存在综合素养较低的现象。从业人员对岗位职责的自身要求有时存在怠慢现象,对职责的严谨性及会计行为准则出现方向偏差,不能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完善工作中的不足,比较崇尚享乐主义思想作风,对于会计制度的独立性、客观性、明晰性、可比性原则在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应用不普遍,对于坚持会计内控制度不清楚会给单位取得什么成绩,增加什么风险,对监督与预警的作用出现很大程度的盲点。
(三)单位监督环境缺乏规范性
财务内控制度包括内部建立,外部监督的科学体系,然而在实际执行方面却存在不规范执行标准,对统一管理的概念上,出现信息渠道的闭塞等现象,由于财务制度的实施出现的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功能交叉等方面存在信息渠道不一致的现象,由此导致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协调一致的现象,外部环境与内控监督是一项相辅相承的工作,而内部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对于单位本身的认知仅限于这是属于单位内部事情,与外界无关,而外部监督环节也仅限于单位是否合理运用资金、资金支出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监督,对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科学的制度实施并不在审核范围内,导致社会公众对单位监督工作无从下手,相关财务机构参与的检查范围仅限于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具符合单位意图的财务报告,由此降低了监督环境的控制标准。
(四)经费支出审核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支出,涉及的支出金额相对比较大,个别单位对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有的单位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虽然经费支出审批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靠财务人员去把握,分管领导、其他工作人员由于受专业能力、业务联系等因素的影响,监管不力或不到位,对经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如一般公务经费报销程序是经办人填写报销单,财务部门和分管领导审核、再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销,看似非常严谨的三级审核报销程序,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就是一个人审核(财务审核),其他审核人不做过多的了解就签字确认,表面上的严格内控实际上是落实很不到位;对单位的一些重要经济活动只有个别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知道,应该公示的财务支出没有严格落实相关公示制度,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在个别单位也受到质疑。
(一)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落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在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上,需要在标准制度的框架下,财务内控的工作才能稳步进行,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转,在强化责任制度的落实上,要求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原则;内控制度的逐渐完善确保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相对平衡的制约方法,创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后,使单位的核算系统、预算系统、资金系统实现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实时反映和监督单位财务状况,为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实时、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不相容岗位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作用,在支出审批环节与资产处置业务上实现规范的审批流程,使单位财政资金健康运转。
(二)加强财务从业人员的认知度
提高财务从业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完善用人制度,合理搭建功能型工作模式,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岗前培训,使岗位责任与岗位要求相融合的基本状态进入工作模式。从根本上认识到单位的资金流向与自身的职责直接相连,确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考核工作,在业务交叉与岗位相融性上做到互相支撑、互相依托等素养培训。严格按照《会计法》的内部控制条例执行,重點以工作流程的重复性为案例,使财务从业人员对工作的流程中出现重复,在实际开展财务工作中,找出其重复的原因并及时改进加强会计体系原则制度的考核工作,工作中出现流程繁琐的现象时,从业人员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警惕,重新认识财务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下,得以安全、稳健、科学发展。单位坚持以“边成长、边学习、边完善、边贡献”的原则,培养从业人员。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从业人员加深内控原则的运用程度。在各项财务收支核算的工作上,规范从业人员资质,不符合相关岗位要求的进行合理调配、科学培训,达到岗位要求的会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内控制度学习培养等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有效的内控制度的支撑下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三)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内外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与外部监督环境的有效结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单位内部工作流程需要秉承“内部严格认真执行、流程规范化、信息真实化、账务标准化”等原则。在对外部监督机构的选择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方向、服务特点、收入来源、支出渠道进行合作。配合外部财务机构加强监督工作,强化内部流程健康发展,财务内部内控制度的建立,符合单位发展的体系,针对外部环节的参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合理执行,加大外部机构与内控环节的紧密结合,在落实财政资金的合理支出上实现相关风险的防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的运行程序、人员职责等,做到一切工作有据可循、按章办事。要结合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更加清晰的财务内控流程,加强对每个环节工作的有效监管,督促正确行使权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效实施费用审核审批流程和财务公示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扬.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6(19).
[2]杨璐.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10).
[3]劳秀玲.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
(作者单位:文山州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