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有的老师说“知识反复地讲解,一些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诚然,学生个体的差异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但周而复始,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也的确难以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讲得多、细、深、透,认为老师讲解要比学生自己摸索更便捷,但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会全盘接受。课堂不是教师单演独奏的舞台,而是学生演绎青春与成长的舞台。给学生成长的机会,虽然他们会在学海中遭遇挫折与失败,但由此也学会了思考,在学海中获取了徜徉的本领。教师不仅要有助力学生飞翔的本领和热情,更要有“驻足回眸的习惯”,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以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成效。当每一次反思结束后,反思意识更强了,如此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反思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当我们把反思作为自己成长的一个片段,我们才会有教育经验的积累与理论水平的提高,尽快完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蜕变提升过程,下面我结合《以礼待人》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应强调思品教学与生活的接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在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知识服务于生活。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及心理需求的设计,在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的同时,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我在《以礼待人》一课教学开始就通过谈话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回想参加社交活动情境,把它们去亲戚朋友家做客、公共场所交往的体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让学生交流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表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二、合作式学习,给学生自主的活动空间
本节课我大胆尝试,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分类:去了爷爷奶奶、爸爸媽妈同事等长辈家;去了旅游场所;去了老师同学家,然后让学生自由重新组成小组,围桌而坐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创造的时间和放飞自我的空间。学生思维的开放,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想,此时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教与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是引导学生奔向新的知识殿堂,而不是单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互动式的教学,培养自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真正实现”。的确,启发式教学是古今中外学者一贯的倡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师执着的追求。本节课上,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导演、主持人、知心姐姐,不居高临下地说教。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实话实说,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孩子都急于交流,气氛很热烈,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到前边向全班同学做交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自主、自信,从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是为了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在缤纷的知识领域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此,我巧妙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选好内容,分配好角色,上台来演一演,展示一下自己的表现,我在旁边加以指导。把学生至于活动的主体,带给学生分享经验,因为“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更促进社会和谐,体现民族尊严国家形象,感悟到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这种分享不是由老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主体参与获得的。这节课上,通过学生充分交流、绘声绘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以礼待人”的理解和文明素养的养成,保证了教学的最佳传递,增强了课堂活动的实效。
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教学评价达到的目标不仅是促进教师能力的不断提升,更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本节课上,我不仅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而且在评价的形式、方法上做了一点突破性的尝试。在本课教学中,我安排“照镜子”这一环节,让甲乙同学表演社交片段的情境,让学生做评委,谁表现出色,谁表现不尽人意。大家各抒己见,评出“文明之星”,接着,学生争先恐后说出如何帮助另一位。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学会评判,学会改进,最终落实到成为一个品行教养十分优秀的青年。
通过认真学习与反思,我深深体会到:课堂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堂,而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学堂;教师是传授方法的天使,学生是探索新知的精灵;课堂演绎的不是教师自编自导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畅所欲言的经典剧;课堂不是只需粉笔沙沙伴奏的单调曲,而是师生互动共同弹奏的欢乐颂。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让学生结出创造性的硕果。
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