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初探

2018-09-20 11:29胡轩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

胡轩

摘要: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使命。虽然经过改革,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有一些改进,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简要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创新原则,探究了当前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并从管理理念、奖惩机制等角度为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提供了几个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和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面对新形势,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逐渐由知识讲授型转为创新培养型。这就要求高校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手段与模式,借鉴其他国家高校实验室管理成熟经验,加强改革与创新,突出其服务属性,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1 实验室创新原则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教学、科研系统联系紧密,实验室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高校实验室要紧紧围绕教学与科研,构造严密的学术支撑体系:(1)紧紧围绕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进行改革创新,实验室管理要关注这一中心任务。(2)扎扎实实为学术服务,提升管理的技术水准。(3)明确实验室支撑理论教学这一定位,组建较为稳定的支撑队伍、功能多样的支撑平台、全方位的支撑范围[1]。

2 经验与现状

2.1 国外实验室管理经验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部分,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对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1.1英国高校实验室管理

英国高校实验室开放性较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实验室,通过双向选择模式,学生加入实验室学术队伍,稀缺的实验室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共享。此外,通过成立高校联盟,实现跨高校共享与管理,开放性极强,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有极大的提高。同时,所有实验室教师与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专业资格与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上岗,并鼓励实验室与科研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既保证了实验室教学质量,又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

2.1.2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日本高校实验室都是面向全校开放的,实行两级管理制,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3个层次。此外,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广阔舞台,也为学校教师、科研队伍配备了良好的实验设备及资助补贴。

2.1.3美国高校实验室管理

通常情况下,美国高校实验室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制。与英国、日本类似,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美国高校也逐渐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同时,高校实验室不同系别之间互相共享,对外界开放。

2.2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随着学科交叉的趋势日趋明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日益紧密,我国在高校实验室体系建设、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长足发展。当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多以集中管理、分散管理管理为主。不论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都存在着优势和劣势。任何管理结构的优点要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要看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2]。

3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意识较为落后

受计划经济思想长期束缚及“物本管理”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传统上,国内高校更加重视单线及纵向管理,实验室的横向互动受到了制约,实验室资源、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调配,学生及科研队伍的工作效率较低。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还有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对个性化需求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人员内部不平等,往往只有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高校里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致于对高校实验室在资金分配、项目申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3.2 人力考核制度不合理

很多高校在学生培养、管理人员的岗位配置与培训考核等方面考虑不到位。特别是涉及实验室人员的职称待遇问题,经常出现正、副高级职称比例不合理,實验室人员福利待遇不高等影响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引发优秀实验室人员大量流失,给实验室技术队伍、实验能力造成了一些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3.3 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一些高校实验内容古板而单一,实验形式呆板,较为注重过程,而忽略了方法创新。学生多是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料进行实验设计,缺乏独立思考,这不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自主性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故而,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积极性上不去,部分学生不能沉下心,全身心投入。

3.4 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多为二级管理,这种模式使得教学与实验室相互独立,缺乏有效对接与沟通,不利于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当前,高校改革正深入推进,创新性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实验室提高综合性、设计性,而传统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难以为继。

3.5缺乏综合统筹

综合统筹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资金统筹不到位。很多高校实验室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实验室建设步伐受到严重影响。实验室设备较为老化,损毁现象屡见不鲜。(2)资源统筹不均衡。管理者站在本学科考虑但未从整体着眼,造成不同专业的实验设备资源分配不合理,有的还出现重复采购现象[3]。

4 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建议

为了满足新时代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更全面地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内的高校实验室仍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根据上文论述,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

4.1 创新管理理念

高校实验室管理要创新,首先要转变的就是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实验室人员实际,将实验室人员的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出来,尽最大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优势,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营造柔性化的管理氛围。

良好的实验室价值观能为实验室管理提供有效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验室管理中要注意维护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价值创造。以共同的价值观为纽带,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提高人才对实验室的认同,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4.2 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与培养

高校的中心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科研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实验室人员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成果。所以,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1)要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在早前的管理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辅助性工作,科研工作较少,科研成果产出率较低,在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这部分人才的长远发展受到制约。因此,为了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待遇、精神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奖励。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与考核等形式,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分批次、有步骤地为技术人员提供进修、研讨、考察等提升工作技能的机会。(2)掌握好奖惩机制的度。奖励机制要鲜明。高校要建设一支业绩突出的实验技术队伍,激发创新潜能,突破人才队伍建设瓶颈,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与战斗力,就应该设置多种创新奖项,比如技术成果奖、教学创新奖、技术项目立项研究、管理创新奖等,使实验室队伍永葆活力与朝气。对于惩罚方面,要掌握好度,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起到惩罚作用,又不能打击其他人员的积极性。

4.3 创新管理模式

要创新管理组织模式,借鉴企业经验,可以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扁平化具有的特点是不再有鲜明的等级差别。這样的机构设置,优化了管理层级,有利于实验室人员之间的横向沟通,在收集、传递信息等方面较为方便,可以高度统一权利和责任,有力提高实验室管理绩效。

4.4 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注意与时代接轨,与市场对接。因此,高校实验室要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度融入企业项目设计、开发环节,而非流于表面,争取参与到市场分析、功能设计、模块实现与测试等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实验室整理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4]。

5 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关系到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质量。高校实验室长远发展,有赖于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际,提出了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些创新性建议,希望能为促进实验室建设、学生的培养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玲,段晓英,丛林.应用“涟漪效应”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J].实验室科学,2017(3):185-189.

[2]陈文.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9):266-267.

[3]闫琼.大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47-249.

[4]黄凯.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1-4.

猜你喜欢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