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国》:文化自信下的综艺节目新突破

2018-09-20 10:35朱孜芊孟旭舒
戏剧之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朱孜芊 孟旭舒

【摘 要】继《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之后,《信中国》以综艺为表皮,以文化为内核,把握了文化和综艺结合的平衡点,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关注特定历史时期,注重倡导革命信仰,既彰显了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又鼓舞了人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信中国》;文化自信;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87-0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此中华大地掀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大热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推进下,电视台、视频网站等纷纷推出文化类节目。如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央视推出的《朗读者》等使文化类节目初具模型,为文化类节目积攒了人气与收视率。作为行业标杆的央视再推文化精品节目《信中国》,以综艺为表皮,以文化为内核,把握了文化和综艺结合的平衡点,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关注特定历史时期,注重倡导革命信仰,既彰显了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怀,又鼓舞了人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节目首播的当晚,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收视率达1.066,占市场份额3.520,①直逼老牌综艺,创文化类节目收视新高,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一、综艺娱乐的皮囊

(一)共同讲故事的创新形式。电视节目常以“内容为王”。电视节目内容确实是节目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但形式组织呈现了内容,使内容的理解、接受不是强加于受众,而是通过形式上清晰、准确的呈现,使内容没有“一丝隐含或默认理解的空间”。②《信中国》在内容建构上,对节目呈现形式进行了尝试和创新,把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之中,通过读信、解说、背后故事、后人解读等几个部分再塑写信人的形象,在观众的共通情感中讲述英雄作为常人的柔性,以“信”为引,以“信”为媒,串起人物故事的主线,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在节目中,信使读信只是节目内容的一部分,讲述人朱军在念读信件期间穿插讲述这封信背后的故事,朗读与解说交叉进行,从字里行间发掘被世人忽略的细节,发掘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故事。在读黄继光信件之前,投影墙上放映着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的画面场景。配合着低沉的音乐,战火轰隆的声效,朱军将故事的背景娓娓道来,为读信人的朗读创造适宜的环境氛围。在杨洋读完“黄继光 玉体安康 1952年4月29日战斗中”这一句时,朱军立即接上“战斗中……”,由此引申出信中提到的、而受众不知道的背后故事。从而使已达到情感高潮的现场被主持人巧妙接住,顺势转换到下一段场景故事中。

从客观角度解读写信人,始终是处于旁观者位置,过于理性使受众融入程度有限,因而节目会邀请写信人的后人或者与之有联系的人上台进行深度解读。让当事人、知情者来到现场,从主观角度带入故事、讲述故事,利用感性的力量使受众更好地理解写信人。

(二)身临其境的舞美设计。电视节目的收看随机性、偶然性很强,无明确需求和目的的受众群体占相当份额。受众在没有接收意象时偶然接触到某一信息,且不由自主被吸引,进而查阅相关信息的动因,不外乎节目的好看、实用、重要。尤其是在较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使受众锁定节目,节目的形式美感至关重要。《信中国》不僅在节目内容上倾力策划、着力打造,在形式上,尤其是舞美设计上更是重金投入,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独特的表现空间,使受众体会到节目的效果意图,即与写信人、读信人融入同一的时空。

同是以信为载体,但与《见字如面》的简约舞台、一个朗读者、一封信的节目表现形式不同,《信中国》非常重视舞美设计。节目使用的是最新舞台技术——全投影舞台技术,利用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将节目中涉及到的3000多个视频整合,每一个段落都是由19台激光投影仪拼接而成,展现出360°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了裸眼立体的3D效果。节目的片头由一个个字转变成立方体,立方体不断的变动,堆砌成长城。一步一阶梯,物随人动,让现场观众发出一阵阵惊叹。在立方体的反转中完成现实与过去的切换,使每一封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电影时空”,将讲述者、信使、受众身心都置入其中,随地面线条的变换,随音乐情感的流动共同走入变换的时空。

此外,VCR承担节目情感的补充,浮动在屏幕上的影像资料、老照片、老信件,烘托着现场的气氛;轰隆的炮火声,不断变换破碎的屏幕切换,配合着信使或低沉或激昂的声音,营造出电影化的视觉感受。节目中色彩的变换又像是情感的诉说,主持人进场通道使用冰蓝色的灯光,用以显示理性的表述者、客观呈现的态度。而当主持人步入舞台后,背景灯光呈暖黄色,寓意温暖、回忆。摆脱世俗的各种繁杂,静心于回忆熟知的那些人与属于他们的那段历史,讲述着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温暖当代人逐渐冷漠的内心。

(三)借力明星效应的嘉宾选择。《信中国》播出当晚,6个关键词(句)登上微博热搜榜,霸榜24小时,其中“杨洋读黄继光家书”更是成为首个进入新浪微博两会热搜榜前三的综艺话题。单条微博转评赞多次突破10万,展现出现象级话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可见“流量明星+粉丝”是推动节目快速传播的有效路径。《信中国》首期选择了在微博上有3294万粉丝流量的小鲜肉杨洋,一方面出于杨洋与黄继光牺牲时年纪相仿的考量,另一方面,杨洋受低幼年轻群体追捧,在青少年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作为演艺明星的杨洋现身爱国主义文化类节目,为年轻受众起到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以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无论是在节目的收视率上,还是在话题的制造、节目关注度和影响力上,都难以和低门槛、大众化为特征的综艺娱乐节目相抗衡。因而《信中国》在初创阶段就考虑到了节目受众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嘉宾选择呈现老、中、青三段,以尽可能满足各年龄段的收视需求。每位被邀请嘉宾会在网络平台上录制短视频宣传节目,扩大节目声势,既是对节目收视的考量,亦显示了向平民化推广的的意图。

《信中国》邀请嘉宾都是演艺界明星,有很好的“声台形表”,节目根据信的内容、写信人的背景和个性来选择最恰切的信使,将演员的声线、气质、背景一一做好匹配,使信使读信时产生代入感,用声音去展现人物。节目中信使张少华坐在轮椅上用缓慢的声音清楚地道出“黄继光就是我的三儿子”,颤抖的双手,通红眼眶,受众不由得恍惚,站在台上读信的似乎就是邓芳芝本人,那种无奈、辛酸、自豪、欣慰……如此多的情感凝聚在邓芳芝质朴的短信中,感受作为母亲失去儿子之痛,同时又为儿子为国牺牲自豪的复杂情感。当杨洋激昂地道出“不立功不下战场”时,全场起立,一起呐喊,让人心生澎湃。杨洋和张少华用隔空对话的合作方式,将受众代入英雄与英雄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感同身受。读信容易,读好信却很难。现场观众的热泪盈眶,信使们的声音颤抖,主持人朱军的哽咽,都使节目质朴动人。

二、文化自信的灵魂

(一)红色书信倡导信仰。当代受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通过媒介获取自己的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并通过需求被满足程度的不同确定下一步信息的获取。因而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需求就成为了节目制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时有“中国妖魔化”以及抹黑革命先烈的言论出现,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受众需要在媒体中获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信中国》契合了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从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需求出发,节目内容由家信到家国,由缅怀先烈到弘扬中国文化。通过节目发掘受众的文化自觉,培养受众的文化自信,满足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是对社会上某些极端言论的有力反击,又给电视综艺节目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节目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人书信中挑选出50多组信件,开启由书信文字组成的时光隧道。这些家信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普通党员的信。信使们用真情去感受、去发声,通过读信的方式,与写信者的灵魂对话,与写信者的情感共舞,把受众带回一个个记忆的时空。《信中国》选读信件既有友情、爱情,亦有理想、信念。一封封言简意赅、情深义重的信,表现了共产党人在外豪气云天,心系国家大爱,对内细腻柔软,惦念父母、想念妻儿。如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信,最后是:“望你珍重,吻你万千次。”邓颖超则在回信中说:“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正是因为对信仰的坚守、对信念的坚定,共产党人舍小为大。《信中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节目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题材宏大,主题深刻。

(二)关注特定历史时期。书信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在电子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书信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书信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成为承载文化、回顾历史的载体。一封书信的内容看似简单,却能从信的书写方法、格式等判断写信人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从信中描述的事件、流露的情感感受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信中国》展现了建党至今尽百年来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人、事、情,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以声、影、形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一封封家书的书写年代,还原了写信人当时的情感,品读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满足了受众对红色文化的精神需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引导受众学习、传承历史精神。

受众在听信的过程中,被写信人的情感打动,更被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辉而震撼。朱德写给发小戴与龄的信,在信使杨硕沙哑的叹气中,可以感受到朱德身为总司令,既不能陪在家人身边,无法赡养老母,以尽人子之义,又经济窘迫,不得不求助友人的无奈。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中,结尾处的“战斗中”表明了当时是激烈战斗间歇。在英雄浴血奋战的光环之下,黄继光还是一个时刻思念母亲的小战士。

三、文化與综艺的平衡

近十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亲子类节目和相亲类节目。但随着井喷式同质节目的出现,综艺节目低俗化、泛娱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见字如面》《朗读者》《中餐厅》《青年旅社》等节目的出现显示了慢综艺节目的兴起,社会对文化的渴求。受众对综艺的喜爱已从“视觉快感”转入“情感刺点”。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用具有传统特色、文化价值的东西来做电视,关注节目内涵、讲究节目格调,使受众在节目中感受到文化归属感,才能“寓教于心”,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因电视媒体的推介迅速传播,电视节目也因文化的加入而增加丰富内涵。两者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实现结合的初衷。④《信中国》用书信传递革命理想、人生信念,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化,将文化与综艺结合,充分展现两者的优势。《信中国》邀请演艺界明星做信使读信,为节目带来了流量和热度,拍摄明星从接受邀请,到练读书信,再到读后感想,既重视了节目的娱乐功能,又不过度消费明星。在现代高科技的支撑下,做活节目形式,做深文化内涵,使节目有品位又不失趣味,有热情又不乏思考。不仅通过书信文字本身打动人心,更通过形式的多样性感染受众。勇于打破传统文化类节目形式,敢于创新,用综艺外表包装文化内涵,用现代化语言阐释革命精神,做到雅俗共赏。

《信中国》以“信”为载体,在一笔一划的信中追求真情实感、聚焦时代命题、展现信仰的力量、演绎震撼的传奇。节目制作精良,视角独特,用简单质朴的书信折射出光辉的人性打动世人,打造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高度。从《见字如面》的成功,再到《信中国》引发的全民爱国情怀,2018年电视节目新风向已经出现。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有文化内涵、有思想深度的节目为我们带来发现、带来感动、带来震撼。

注释:

①360百科:《信中国》[EB/OL].https://baike.so.com/doc/27101001-28487928.html

②孙藜.讲故事、受众想像与新闻的道德力量[J].现代传播,2012(3).

③程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当代电视,2017(12).

④刘清波.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联姻:汉子文化类节目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