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芝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具有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作用。古诗词教学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古诗词教学多从时间维度进行赏析,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本文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运用空间分析法从空间角度分析古诗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空间分析法 古诗词 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新版语文教材进一步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显著,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在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于古诗词语法的讲解不够彻底,仅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古诗文,使古诗词教学失去了灵魂。有些教师在古诗词理解教学上运用大量时间,把古诗文翻译作为教学重点,没有让学生自行领悟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忽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其中包含大量文化意境和情感,只有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领悟古诗的魅力。
但目前,一些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记硬背成为学生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考试内容,忽略原有的意境美。同时,古诗词内容与现代化科技内容存在本质差别,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古诗没有任何用处,无法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古诗词理解非常枯涩难懂,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古诗词。
二、将空间分析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顯著。将空间分析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兴趣不浓。再加上古诗词教学受到中高考的压力,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诗词的解题方法充满套路,对古诗词的品味赏析刻板无趣、诗意全无。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变革教学方式迫在眉睫。空间分析法无疑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小令《苏幕遮》为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以前教师多是从时间、时代背景等角度对这首小令进行解析,下面我们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词中构建了两个地理空间,一个是长安,是今天的河南开封;一个是吴门,今天的钱塘,也是作者的家乡。作者设置的两个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长安是京城、吴门是家乡,两地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然而,作者眼前是长安之景,心里想到的却是家乡的小楫轻舟。这是通过写空间距离的遥远而久久不能返回家乡,表达作者对京城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纳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笔者发现这些古诗词大多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借用空间分析法赏析诗词,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再加上近几年,语文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主张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智慧。空间分析法从古诗词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地理要素分析,正好为教师鉴赏古诗词提供新的切入口,有利于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鼓励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出一种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师掌握新方法,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阅读教材教学中,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空间分析法的使用原则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空间分析法有许多益处,比如提供了新的鉴赏角度。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使用,要遵循两个原则,才能让空间分析法更好地为古诗词教学服务。
(一)坚持以人为主体
在古诗词构建的空间中含有多种要素,比如:人物、事情、景物、感情、思想等。在这些要素中,无疑人是最重要的,因为不管是事情还是景物、感情都与人相关,都是为了满足人物的需要。或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或为了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或为了凸显文本的主题等。可见,在文本中人物是核心要素,具有主体性和多样多变性。人物的情感会受到所处地理空间的影响,同样地理空间里的要素也会引起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借用空间分析法分析古诗词作品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主体,将地理空间中的要素与人物建立联系。
(二)注重时空并重
空间分析法虽然提倡从空间角度鉴赏古诗词,但并不是说时间就不重要;我们不提倡注重空间,却忽视时间的做法,而应该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从两个维度对古诗词进行全面的赏析。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苏幕遮》这首词,文中构建了长安和吴门这两个空间,作者之所以身在长安,却心念吴门,除了空间上遥远外,还有时间上的长久,离开家乡太久了。因为离开的时间太久了,才感觉到故乡离得是那么遥远。试想,如果作者刚从家乡来到长安,会有那么思念家乡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时间之“久”,才深切体会空间之“遥”,时间空间相得益彰,相互依存,才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借用想象,想象着家人有没有在思念自己,其实也是在反衬自己对家乡的无比思念。
四、空间分析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古诗词教学中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等弊端,下面提出将空间分析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一)空间分析的四种类型
空间分析法主要指对文本中的地理空间要素、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解读的一种方法。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地理空间有:山地空间、平原空间、乡村空间、都市空间、江河湖海空间等[1]。在分析这些空间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时空并重的原则。曾大兴教授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中,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将诗词的时空结构分为四种结构模式,分别如下:
一是寒江独钓型,时间相同,空间也相同,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在一个大雪天(时间),一个大雪覆盖的广大空间里(空间),有一个钓鱼老翁的小小缩影。空间如此广大,但人却如此渺小,以空间之大衬托出人的渺小孤独。
二是“重九登高型”,时间没变,空间变了,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王维是山西太原人,诗中刚开始的空间设置在异乡(指当时作者所在地长安),三四句写作者设想兄弟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空间由长安转换到了兄弟登高所处的这个空间。通过拓展空间,加深了作者的思念,加重了情感的分量。表面上写设想兄弟发现插茱萸少了自己,其实是通过这种假想表达思念之情。
三是“西窗剪烛型”,两个时间,两个空间,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诗中两个时间:此刻和将来;两个空间:自己所在地——巴山,妻子所在地——西窗。作者写此刻所在地巴山的情况,夜雨绵绵。通过设想将来空间发生的事,即和妻子共剪烛花,倾诉此时此刻巴山夜晚的思念之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四是“人面桃花型”,一个空间,两个时间,以崔护的《过都城南庄》为例。空间都是指“此门中”,去年在此门中看到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而今年也是“此门中”,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通过对比今年和去年的不同,时间变化了,也物是人非了,表达作者内心的失落感和落寞之情。
总的来说,古诗词时空结构模式便分为以上四種,运用空间分析法离不开对古诗词时空结构的分析。
(二)空间分析法的教学运用实例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将空间分析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中。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唐代诗人王湾一首著名的表现思乡之情的诗,诗人在古诗中构建了两个地理空间,一个是北固山下,写作者行至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一个是作者想象的家乡空间,设想家乡此时是否也已经步入春天,想着自己怎样能够寄信回家。
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从诗中判断时间是早春时节,空间则有两个,分别是家乡洛阳和北固山。北固山现在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处在长江的南边,常年受到长江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春天相对来得比较早。作者感觉到此时此地又是一年春天已经来到,感慨时间过得飞快;又联想到此时家乡洛阳还比较寒冷,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自己却仍然未能回到家乡,由此生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同时,通过洛阳和北固山之间的距离之遥,自己想马上回到家乡却不能实现。正当思乡之情无处宣泄时,想到借助大雁帮助自己传递家书,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此时的大雁不一定是诗人真实所见,却是诗人为了传达感情而使用的意象,大雁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想念,它也是帮助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媒介。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中包含的要素赏析古诗词。一般地理空间要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二是文学作品的审美空间;三是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地理认知相结合的空间。教师在讲解古诗时,通过分析文本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使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继而形成对作品的审美空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这样能带给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文本通过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等景观要素构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一个安静美好的自然空间。古诗前半段展现的是一副富有诗情画意的晚秋风景图,接着作者在这幅图中增加了两个动态的因素,使得原本静美的空间变得更加活色生香。开始是静态景观,而后增加了浣女的嬉闹声及莲叶由于渔船的经过而摇曳多姿的动态景观,这一动一静的空间景观要素融合,再让学生想象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浣女玩耍嬉笑的热闹场面,莲花婀娜多姿的动态美,形成对作品的审美想象空间。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入作者设置的秀美的山水空间和恬淡的田园空间里,感受回归自然、纯朴美好的生活图景,感受山水田园诗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和独特体验。
五、结语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效率低,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笔者提出利用空间分析法教学,希望教师能结合时间要素、空间结构两个维度全面赏析诗词,为语文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借鉴。同时空间分析法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并运用到更多古诗词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曾大兴.唐宋词十八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3]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郭亦霖.时空分析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7.
[5]梅新林.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5(3).
[6]曾大兴.用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分析诗词的时空结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
[7]韩业雷.古诗词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确定[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1).
[8]邹建军.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理论术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