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解放的力量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国有企业使命的思考

2018-09-20 06:46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李锦
山东国资 2018年5期

□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本刊特约评论员 李锦

春节后,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引发舆论热议。刘家义的讲话直指山东的发展问题以及官场现状。讲话正好是在时序惊蛰之前,可算是山东省乃至中国今年最早的一声春雷。

读罢刘家义讲话,再翻阅国家发改委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再看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的讲话与8位国企董事长的发言,看到由上而下的反映,再看全国两会上山东代表的发言,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热潮形成而高兴。张斌在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誓师大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勇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排头兵主力军》,是对刘家义讲话的理解,《方案》的落实,也是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尤其以“解放思想”为首句,深得其中三昧。

从1971年到2010年,我一直在山东工作,总结过山东不少经验,几乎见证和参与了山东改革开放全部历程。改革开放前期山东处在领先地位,有种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当排头的精气神。现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使人想起当年,觉出在改革开放40年到来时,巨变再次眷顾山东。

这次会议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归纳,分别是新方位、新业态与新思维。用一根红线缀连,就是思想解放。自身动力、社会期待与国家使命

刘家义的讲话,敲响了“山东落后了”的警钟,承认“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这几年改革劲头小了、步子慢了、力度差了”,把山东省尴尬境地亮出来了。

“改革劲头小”,是抓住要害。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说这个话,为山东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进行一场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做铺垫。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山东把握机遇,敢为人先,在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等浪潮中,风风火火,领风气之先。山东许多探索成为全国的“风向标”“定盘星”,推动山东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一说起山东,很多人总是投来羡慕眼光,就像现在说起深圳,不由自主说“山东出经验”,一时流行“八十年代看山东”说法。那时候,“山东”两个字,是兴旺、雄伟甚至高大的感觉,觉得在山东工作人是高了一头。但近10年来,山东这片热土有点沉寂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区域亮光映衬下,显得有些黯淡。甚至于,人们把山东与沉沦不醒的东北相类比。

山东是自然资源大省,钢铁、煤炭、石油、化工、轮胎、水泥等,国企集中。山东喊了很多年“由大变强”,但是这个山东梦一直难圆,甚至海市蜃楼般遥远。曾经的优点、亮点,现在变成难点、暗点了。从国内一些省份看,一个扶贫和生态建设任务都很重的贵州省,将大数据干得风生水起;安徽的液晶面板、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已居于领先位置;湖北“武汉光谷”做成了标志性品牌,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二……这些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中生有”“拔地而起”。这几年,山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6%,但这样的成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山东传统动能的主体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

令人惊诧的是,这些表明山东落后了的案例,是从山东省委书记嘴里说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对全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一个大拖累。”

“现在,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那么耀眼。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拉低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讲话里有一个案例:滴滴打车、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原创都与山东无缘。在北京几乎已经是“无滴滴不打车”情况,青岛这个山东的开放龙头,车站的出租车里还贴着抵制网约车的标语。

还有一个案例,讲山东信息化是现代管理的基础。“现在信息孤岛、烟囱林立现象严重,家家投资建设、户户点火冒烟,厅厅建网络、层层管数据,各级各部门横向不连接、纵向不贯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数字垄断、信息隔绝,烧的是人民血汗钱,行的是官老爷做派,把一个技术先进、有利民生、便捷群众、提升效率、保证质量、阳光透明的大平台,变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的代名词。”这就把山东的老底揭穿了,官僚主义是影响山东省发展的障碍。

一篇领导讲话,在庙堂和江湖之间引发同频震荡,在山东省改革开放史上是不多见的。在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的官样文章盛行的山东,让人惊讶。积我50年工作之经验,深知山东是受“官文化”影响最大的地方。以往山东的党政报告成绩是大块大块,差距一带而过,甚至让人感觉不出来。一个带有四川口音的省委书记,从来没有像这样把问题赤裸裸地摆出来,不给山东领导干部留一点面子,实属历史罕见。

其实,岂止是书记提醒,舆论界的流传已经很为广泛。《这个对比火了:广东官员,山东官员,辽宁官员》一文,以段子化手法,通过对比、暗喻的方式对广东、山东、辽宁三地官员去外市参观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对比,凸显山东和辽宁官员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山东会是下一个东北吗?》《山东经济全国第三,为什么还被说穷?》《山东GDP虽高为何给人感觉穷穷的?全因这个字:鲁!》几篇文章相似度极高。在负面信息关注度更高的传播规律下,纠偏和辟谣不仅不会让人相信真相,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山东17城十年发展总评:青岛退、济南退、烟台退、临沂退,仅菏泽前进10名》、《这十年,全省17个地市竟有16个全国经济排名倒退,山东经济怎么了?》,集中关注山东大幅后退。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从2015年到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综合看,山东全省各项增速有较大跌落,济南、青岛、烟台三驾马车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由于近年砍掉了一些高污染企业,第三产业无法跟进,导致山东一大半地区呈现发展颓势;山东的产业升级充满未知数,能否取得关键性进展主要看济南、青岛、烟台这三驾马车,否则山东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北地区。

2018年1月5日,微信文章《谁在养中国?》称,从近年来中国财政数据看,GDP排名第三的山东(不含青岛)居然在2016年丧失了财政独立能力,开始向中央伸手要钱。2016年只亏了64亿元,2017年才过了一半就亏了387亿元,这就像大坝决堤,一发不可收拾。1月12日晚,《揭秘山东经济真相:四个字“债务压城”!》,该文仅仅通过山东省财政厅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 2017年山东省省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就得出山东省政府由于减收增支,导致财政困难。文章表示,2017年山东的政府债务将达11217亿元。1月15日,《山东,债务压城的山东》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山东的隐忧。

《山东书记省长双双易人:防止山东“东北式”滑落》《山东债务连环劫 不只邹平齐星 东营天信系也陷危机》《山东债务危机预警了什么》《惊雷声声 每个座位都有一个悲痛的债权人》《银行信贷员眼中的齐星债务危机 盲目投资埋隐患》等个性文章密集出现。互联网形成的社会舆论场是客观存在。不管你信不信,听多了确实觉得山东的舆情很不好。

最重要的不是谁在说,而是数字在证明。《山东的灰色十年》一文称,2017年江苏、山东主要城市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对比,两地差距近万亿元,预计全年山东比江苏少1.3万亿。

刘家义讲话用翔实的数据指出:在山东人尚可聊以自慰的经济总量上,虽然还能勉强维持全国第三,但十年来与第一名广东的差距,已经从五千多亿元扩大到一万七千多亿元。与第二名江苏的差距更是惊人,由五十亿元扩大到一万三千多亿元,江苏已经风驰电掣般把邻省兄弟甩在了后面。

在那总量掩盖之下的结构又如何呢?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不但比江苏、浙江低,甚至比河南还低。全国的互联网百强企业山东只有两家,排名还在60位以后。山东国际专利的申请量,仅为广东的5.8%。去年山东外贸依存度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沿海区位优势正在迅速下降。

曾经引以为傲的山东交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落到了全国第8位,从济南到青岛一趟,竟然比去北京还慢半个多小时。

当然,对比更有力量,也加深人们印象。正如刘家义讲话中所分析的,2008年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升级压力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广东、江苏、浙江各自找到了一条转型之路捷足先登,而山东“没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到位、调到位”。

山东曾错失过很多次机会,这次中央批复山东省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不容再错失了。人民其实并不沉默,他们对于发展的渴望从未止息。有些文章的事实需要核实,但情绪需要重视与回应。

现在,历史又一次眷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热潮兴起。我们知道,这不是中央给山东的特殊照顾,而是一种国家使命由山东这片大地来承载。在这个山东前行的崭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明晰:国家为何要将建设综合试验区的重任交给山东。

历史已经发生变化。2017年7月,有一则新闻让人失落:拥有59年历史的济钢集团钢铁产线全线停产。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是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1992年,山东电视台约我写山东改革开放14年的四集电视解说词《潮起山东》,济钢是最鲜亮的典型,马俊才是赫赫有名的,我用“钢人铁马”来形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十四大召开的当晚8点播出这部来自山东的电视片,以证明改革的成功。而且,全国仅仅播放山东一省的经验。可是,现在济钢的钢铁产业日渐困难,不得不转向城市服务、现代物流。当然,当时由兴盛走向衰落的不止是济钢,还有煤炭、水泥与公路。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当年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资源性产业,集体走向衰落。旧动能在衰退、在转型,新动能在蓄积、在崛起,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化工等传统动能的增长,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经济规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济钢只是一个缩影。

眼下,国内很多地方还过于关注土地、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对新生产要素重视不够;很多企业还不善于探索新领域,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方面“慢半拍”。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的一道紧迫考题。

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山东区位和产业优势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央寄希望予山东人敢为人先精神在新时代能够得以延续。

山东经济结构非常具有代表性,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山东表现在于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经济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特别是山东曾经具有明显优势的传统产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全国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说:“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审视当下,我们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路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了新时代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对山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寄予厚望。

2013年9月,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山东等三个东部大省,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作用。

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习总书记强调山东要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希望山东努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上挑大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勇攻坚,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上作表率。

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赴山东考察,又明确要求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巩固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提供重要支撑。

山东经济结构与全国相似度高,典型示范性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由大家关注多年的“东西差距”,悄然变成“南北差距”。现在,中央把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放在山东,给予山东在全国再次带头的机会。比较而言,北方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与东北各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重化工集中,有相似的转型发展难题和困惑。山东既有南方省份的优势和基础,也有北方地区的问题和困惑。山东处在我国由南向北过渡带、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由内向外的起点,山东若新旧动能转换成功,对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将会发挥很强的带动力和引领力。

我们稍往后退几步,可见时光留下的踪迹。2017年4月,山东省提出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抓手、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2017年6月,省党代会正式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这场规模宏大的动能转换“变奏曲”,由此而进入高潮乐章。

“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山东要再次抓住历史机遇,扛起新旧动能转换‘试验田’‘主攻手’的大旗,率先在北方地区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在全国两会上的发言,表明山东企业家的清醒。

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山东转换动能需要用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坚持绿色发展,才能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坚持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坚持共享发展,才能避免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的“风险之路”。山东转换动能背后的负载,极其沉重。

山东省的转换动能是有基础的。2016年省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轨道交通、数控机床全国第一,海洋工程全国第二。现在的《方案》部署颇具雄心:山东将努力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突破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一些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加快建设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发展通用飞机、机器人。只要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就会形成强大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精品旅游产业等山东省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全国大局中看清特点,在世界潮流中把握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指出,世界科技发展有这样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

山东省确定的十大产业,与习总书记讲的四个技术发展趋势一一对应,与‘无中生有’和‘有中出新’两篇大文章遥相呼应,是开放、融合、先进、丰富的产业体系。

现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战。我们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大势。显然,刘家义的思想解放,不是一个人的解放,上有党中央,下有老百姓;内有自身求变的动力,外有舆论的压力;前有山东改革开放的历史昭示,后有改革开放的呼唤。这是一个省、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思想解放。

从主导力量和主力军抓起

思想的解放,要落脚在动能转换的大地上,写在企业的实践中。

山东人面临新的选择:新动能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到适合本地的新动能?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将新动能培育起来,进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山东在这方面优势明显,短板也很突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培育壮大新动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山东省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已经正式吹响。

产业强起来,是山东由大到强跃升的首要标志。若要产业强,首先要弄清楚:何为山东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何为山东新动能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山东国有企业是新动能的主要承担者。我们可以看张斌的讲话与8位国企董事长的发言,《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勇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排头兵主力军》,这种“排头兵”“主力军”的就位,鲜明表达了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是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省属企业创新能力的重大机遇。这种发自内心的认识,可见山东国有企业的政治自觉与发展自觉。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山东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属企业将会面临市场与要素的双重约束,过去长期依靠的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持续。要想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唯有华山一条路,就是要改造提升旧动能、培植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张斌讲话对新生产要素有精准把握,提出山东省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现代海洋产业以智慧海洋为引领,医养健康产业要研究规划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区域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链……

衡量一个国民经济宏观经济发展是否是高质量发展,主要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我们看看山东省的铺排是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集聚。

向优势地区集中集聚。国家批复方案中界定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3市全域和其他14市的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个园区。产业集群已被证明是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专业化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高端、产品链高质、价值链高效的特点,代表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美国生物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波士顿、旧金山等地区,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硅谷。深圳集聚了一批高科技先锋和先锋小微企业,杭州以阿里巴巴为龙头聚合了全国1/3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山东省向济南、青岛、烟台3市和其他14市的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集中,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三核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济青烟3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先试先行、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树立标杆。

向优势产业集聚。突出重点和特点,方能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方案》围绕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这一目标作出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目前,山东概算总投资4万亿元的900个重大项目中,几乎全部面向“四新”。山东密切跟踪国际趋势,锁定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这符合当今世界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山东省在这些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助于发挥特色和优势。目前,山东已在高性能服务器、8挡自动变速器、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山东力争到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亮出山东特点,凸显山东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产业有望成为山东新动能的主体力量;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将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动能转换的重点为什么要落脚这十个产业,而不是其他?答案要从全国大局远观与自身特点近观两个维度中寻找。十强产业是山东省委主要领导去年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来的,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有的是山东省主导产业,有的是优势产业,有的是潜力产业。2016年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7.2%,居全国第三位。有6家企业入围全国百强电子企业,海尔推出全球首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国产服务器品牌中浪潮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短板、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专利申请量不足广东的1/4和江苏的1/2;二是零部件配套率不足,该产业最为发达的青岛,本地配套率也不到40%。当今世界正处于数据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数字经济对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渗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方案》中被寄予厚望。

向优势企业集聚。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正式部署实施,山东省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换。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山东12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首位。

看了山东省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发言,可见他们对国有企业地位的清醒认识,可见“先行者”“排头兵”“走在前列”“先锋”的定位,有的把自己的目标写在标题上:山钢集团的《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鲁信集团的《高标定位 创业创新 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贡献力量》、兖矿集团的《落实“四新四化四提” 构建“43355”模式 争当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齐鲁交通的《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争当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山东国投的《深化改革发展 聚力动能转换》、山东能源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全力建设“四新山能”》、山东重工的《加快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建设 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山东国惠的《深化省级服务平台建设 努力争做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先锋》。

尽管这多是初步的表态、思路的大体提出,许多认识还有待于深化,但是可见山东企业的自觉认识。山东重工集团提出加快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建设的思路,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国际化强企,明确了发展路径,将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项目,时间表、路线图与数字清晰地落在纸上,给人以踏踏实实而有力量的成功自信。“传统产业要提层次、强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在两会上表示,煤炭行业亟待改造提升,煤炭的优质高效开采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调优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打造新的业态,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家思路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满目灿烂,似一幅瑰丽的鲁锦。

从新旧思维的十项转换抓起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决定于新动能,而新动能决定于创新思维。山东经济整体上不算落后,但思想的落后是非常明显的。刘家义的讲话及时引发大家的反思,这是一次全省集体大反思,把沉醉于发展成就当中的山东人,尤其是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叫醒了,引发了大家的反思。

山东经济十多年的沉闷,要害在于思想沉闷。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在经济上是计划经济思维,在发展上是投资刺激思路,在观念形态上是官本位思想,在精神上是畏首畏尾惟恐出错,工作状态是观望、随从与仿造,这几座大山太沉重了,沉重得足以使人窒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要从转变观念开始,人的思维转换决定新旧动能转换成功与否。

从投资刺激思维转换成要素配置思维。新动能再造,山东人思维习惯可能马上想起“投资”二字。围绕着十强产业,山东设立6000亿元规模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开始对外推介,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聚力“四新四化”,这是必须的。不是不需要投资和政策,但是一旦过于仰仗它、依赖它,就使得创新思维被压抑。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领导力首要的是资源配置能力。浙江、广东、江苏的经验之一是制度供给。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不是靠政府投资,而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创造发展环境,让新兴产业在这个土壤、风水与气候下适宜生存与发展。而山东人习惯一盯自然资源,二盯政策优惠资源,实质上是投资资源。其实,GDP主义、招商大跃进、投融资平台、土地财政、经开区运作、产业集聚、土地级差地租运作、放水养鱼式财税优惠,这些投资时代的选项很多已经过时了。怎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侵权的违法成本,为创新成果的涌现和转化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怎样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使优秀人才向创新领域集中。实体经济项目资源、科学技术资源、金融资本资源与人才资源,重在配置。

从资本供给思维转换成制度供给思维。比资本投资更重要的是制度的供给。山东这差距、那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体制机制上,在改革不深入、开放不到位上。浙江2016年12月提出“最多跑一次”目标,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为什么山东解决不了?还是改革不细不深不彻底,没有真动一些部门的奶酪。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在全面深化改革,营造相应环境,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山东省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部署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但是差距不少。打破阻碍创新的门槛,关键一招是深化改革。新动能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壮大必然伴随着对既有规则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变,更呼唤与时俱进的改革智慧。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使成本曲线进入下降通道,让经济发展重获新动能。

从自然资源思维转换成要素思维。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在山东还有众所周知的钢铁、煤炭、石油、化工、黄金、港口等。现在,以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数据就是这些产业的关键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重新定义的时代,对新要素的利用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山东很多地方仍然过分关注土地和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跻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大多由传统产业行业升级改造而来,新生产要素挖掘的点点星火远未形成燎原之势。要着重从传统自然资源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强化集约发展意识,摒弃原有的拼资源、拼投入、拼消耗的粗放发展路径模式,努力做到集约集聚发展。

从产能变革思维转换成企业变革思维。山东是国企国资大省,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必须勇当排头兵,勇当主力军。可以说,全面投身重大工程、积极参与综合试验区建设,既是省属企业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的重大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山东省国有企业产业层次低、资产结构重、污染排放大一直是困扰发展的难题。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还很缓慢,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还处于攻坚期和阵痛期,新的接续和替代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打不起“定盘星”。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是必须要翻过的一座高山,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山东省国有企业要做好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功能性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三篇文章”,推动优质资源向“十强”产业集聚,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山东省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排头兵和主力军,山东省国有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中,要积极融入综合试验区建设,既要立足改革发展实际,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推动优势资源向“十强”产业集聚,发挥好骨干引领作用;又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完成各项交办的重大任务,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

从狭窄的半岛思维转换成全球思维。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全球视野、战略眼光,不能就山东看山东,也不能仅仅盯住几个省份抓发展。从窄视野、小格局发展中解放出来,不坐井观天,不自我封闭,把地方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期,新一轮全球竞争蕴含着抢抓先机的机遇。至少要考虑三个维度:把山东放到全球现代化的历史版图中,放到全球竞争趋势中,又要发挥山东自身发展优势。新一届省委提出,发展十强产业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去年初,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创新团队拿到青岛财政1亿元补助,成为青岛首个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项目,有望引领青岛铝离子电池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山钢集团董事长侯军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开放也是一种改革,山东要加快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从认识上到实践上,山东也有一些好例子。山东省新旧思维转换,要从“山东之山东”转换为“中国之山东”与“世界之山东”,思维就会前进一大步、两大步。

从“跟随”思维转向“创新”思维。要着重从守旧守成中解放出来。强化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意识,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努力做到创新领先发展。南方先进省份,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然而最重要的经验是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做前人不敢想、不敢做、没有做过的事情。不能“言必称浙江”“言必称广东”,只重复人家昨天的故事。理解新旧动能转换,最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精神,惟有这样,山东才能弯道超车。正如刘家义所讲,发达省份的干部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习惯“向前看”,善用创新的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山东的一些干部却习惯于“向后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用。因循守旧、害怕改革,为官不为、不敢担当,只有先克服这些态度问题,发展上的起色才能慢慢显露出来。

从新建思维转向优化升级思维。新动能不是什么都是新投资的,建新厂铺新摊子,需要多少钱,钱从哪里来,还是“等、靠、要”思维,肯定是转不过来的。山东传统产业体系规模总量大,竞争实力强,是山东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一座“金矿”。《方案》给出了打开“金矿”的钥匙: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方案》对十强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着墨不少。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促进传统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单项产业思维转向产业跨界融合思维。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模式,同样可以让“老树发新芽”。山东农业增加值全国第一,农产品进出口占全国1/4,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但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增收需要开拓新空间。为此,山东近年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方案》谋划产业发展,注重了这一点。山钢集团制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并确立钢铁、金融、钢结构建筑、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以存量变革发展新动能、以增量崛起培育新动能、以创新体系支撑新动能为工作重点的思路。决心力实现“高位突破”。

从单一速度思维转向高质量发展思维。要着重从单一的GDP增长速度情结中解放出来。强化质量效益意识,不竞攀GDP,不唯GDP论英雄,努力做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主题词变换后,经济增长核心诉求切换,这意味着一系列变化将要发生,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价值标准乃至整个生产关系体系发生变化。包括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也要完善,也就是说原来的“1十n”方案也要适应新旧思维转换这一主题,增加内容。这种变化是深刻的、长远的。

从眼睛朝上向眼睛朝下转变。要发现总结来自基层的新鲜经验,这是山东改革开放初期成功的重要经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改革开放40周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前进之路上依然大有裨益。东明县包产到户经验、聊城万元户等冒尖户经验、昌邑商品生产经验、胶东乡镇企业经验,潍坊农村产业化、寿光农村大合唱、九间棚与沂蒙精神、临沂整体脱贫与诸城企业抓大放小,这些经验都是从农村、从企业先做起来,然后被省委发现、被总结推广而走向全国的。我几乎参加了这些全部经验的总结与宣传推广,深知经验就在脚下。

新时代思想再解放,首先是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自我思想解放。各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家要率先垂范,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用于打破自己身上的“紧箍咒”,努力做思想再解放的带头人。从改革层面讲,思想观念里的革新,较之产业结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上的改革,更为隐性却更为关键。改变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来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革命,是改革攻坚、转型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当然,新旧动能转换,要从“我的政绩”中解放出来。强化久久为功意识,不急功近利,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山东代表团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山东省的动能转换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联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联系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凝聚共识,在统一思想中推动思想的再解放、广解放、深解放。

齐鲁崛起,号角已经吹响,路径已经清晰。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冲破了僵化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束缚,在改革开放前20年风生水起,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都曾引领全国之先。后来在全球化、“互联网+”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慢下来了。现在,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更大的机会出现了,如果把阻碍高质量发展的观念破除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山东辉煌大有希望。

在这样一个破旧立新、时代交替的“艰难时刻”,整个中国在观望,山东省这个曾经在改革开放中几度辉煌的东部大省,在历史的又一个转折关头如何走向自己由大变强的梦想,历史等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