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嵩
(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610041)
1.1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2016年末四川省草原总面积31334万亩(1亩≈677平方米,下同),其中可利用面积26 499万亩,均居全国第五位。种草面积为4363.7万亩,居全国第三位。种植较多的多年生牧草有:披碱草1 568.4万亩、老芒麦730.1万亩、多年生黑麦草599.9万亩、紫花苜蓿82.2万亩、三叶草81.3万亩、菊苣31.4万亩。披碱草和老芒麦多种植于牧区和半牧区。种植较多的一年生牧草有:毛苕子(非绿肥)、多花黑麦草、燕麦、饲用块根块茎作物。四川省青饲料作物种植主要为青贮玉米、饲用小麦、墨西哥玉米草、黑麦草等。全省以养定种发展青贮饲草玉米300万亩以上。2016年末四川省饲料产量为1568.45万吨,居全国第八位,其中配合饲料859.51万吨,混合饲料351.3万吨。
1.2 奶牛养殖数量少、规模小,生鲜乳收购站数量逐年减少 2017年末四川省奶牛存栏量约为17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1.18%。产奶量为63.7万吨,占全国产奶量的1.74%,其中荷斯坦牛年末存栏11.2万头。全省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小区)196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5个,7个规模场通过GAP评定,15个规模化奶牛场成为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示范牧场。规模化养殖场比例不到40%。2017年底,全省共发生鲜乳运输车许可证106辆,生鲜乳收购站32家,从2010年至今收购站减少超过100家,近三年减少30家。
1.3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全省各有关市(州)均组织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查,对辖区内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进行了现场检查,结果均合格。各地认真落实了生鲜乳收购站月巡查、监管日志、检测三结合制度。2017年在全省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在县(市、区)全面自查、市(州)检查的基础上,省农业厅组织检查组现场检查了奶站最集中的眉山、成都2市6个县(市、区)的生鲜乳收购站及运输车辆情况。从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的检查结果看,总体情况较好。2017年省级抽检了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的213批次样品。完成生鲜乳国标指标摸底任务,开展监测15批次,样品采集70批次并送检。现场检查生鲜乳运输车56辆次,生鲜乳收购站24个次。配合完成了国家2017年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任务2次,抽检了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共计80个批次的生鲜乳样品。合格率100%。全省从未发生过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近三年的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1.4 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奶类消费高涨 2017年四川省的液态奶产量为:128.03万吨,同比增长17.55%,占全国总产量的4.76%,居全国第八位。干乳制品产量为18.21万吨,同比增长32.59%,占全国产量的7.48%,居全国第七位。年消费含乳制品达到260万吨以上,其中成都市居民年人均乳制品消费达到468元。
2.1 优质饲草缺乏、饲养管理粗放 四川的草原大部分位于三州地区,交通不便,加上饲草的加工、调制和贮存环节比较薄弱,导致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较为缺乏。农作物等秸秆产量虽然高达5757921吨,但秸秆加工饲用量为913200吨,利用率仅15.86%。饲草缺乏造成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严重不足,生产性能得不到应有发挥,而大量精料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人畜争粮问题,从省外购买饲草又会加大饲养成本,这种饲草供应体系已严重制约四川奶业的发展。另外部分散养户、养殖场业主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搭配不当,奶牛单产水平低、繁殖率低、发病率和淘汰率高,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2.2 养殖成本高、利润薄、环保压力巨大 从去年开始受到配合饲料主要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特别是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奶牛配合饲料均价同比上涨15%,草料价同比上涨10%,成年奶牛常规用药和牧场用工成本同比上涨超过10%;粗略测算,生产1千克牛奶的成本价为3.0~4.4元。农户人工刈割的牧草和劳动力未进入成本,饲养管理现代化程度高的规模养殖场成本较低。在销售端,2017年全省规模化牧场(小区)销售到乳品加工企业的均价在4.00~4.80元/千克,农户销售价格则仅为3.50~4.20元/千克,平均销售价格为4.00元/千克左右。此价格低于8年前的销售价格水平。在成本快速上涨的同时,销售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大量养殖企业亏损,奶农积极性不高,大量奶农退出了奶牛养殖行业。在去年的环保督查后,一批环保不达标、乱排乱放的奶牛养殖场(户)纷纷被关闭,剩余的奶牛养殖场加大了环保投入,养殖成本增大,利润再降。
2.3 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者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共享和风险承担不匹配 四川省非牛奶主产区,奶牛养殖数量少,产量低,但四川又是奶业加工和消费大省,乳品企业大量将北方的牛奶跨省调运到四川。另外乳品企业大量进口乳制品作为原料用于乳品加工业的再生产,如将进口原干酪用于生产再制干酪,将进口乳清粉脱盐处理生产食品级乳清粉等等。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贸易手段减少了对本地鲜奶的需求量,控制了鲜奶定价权,造成奶农收入无法保障。此外四川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易导致牧草霉变、鲜奶变质,奶牛蹄病与乳房炎等疾病频发、热应激反应较强。大部分牧场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全省奶牛死亡淘汰率高达18%~20%。这些风险全部由养殖者自行承担,严重制约了全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3.1 科学发展全省奶牛业
3.1.1 发展四川奶牛养殖的重要意义。奶牛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业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举措。国际上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发展奶牛业对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民收入增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等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地区,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其奶牛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会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奶牛养殖起到带动、促进作用。而四川奶牛养殖总体规模远远落后于加工业发展和乳品市场需要。乳品企业外省调运牛奶虽然价格便宜,但很难监管,存在运输风险又难以保证质量。进口奶粉受限于国际贸易的价格波动,一旦奶粉价格上涨,生产复原乳的成本势必高于购买鲜奶成本。因此发展四川奶牛养殖,是解决全省奶源供应不足、降低质量风险、打破国际贸易控制的有效途径。
3.1.2 合理规划奶牛养殖区域。目前全省奶牛养殖分五大发展区:成都市城郊型重点发展区、盆中丘陵农区型发展区、川西三州牧区型发展区、川东北盆周山区型发展区、川南城市群都市型发展区。牛奶加工生产区域的城郊特点突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成都、眉山、绵阳、南充、达州、雅安、资阳、自贡8个市。另外川西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和安宁河谷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沛、牧草充足、地广人稀,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牛粪,非常适合奶牛养殖。
3.1.2.1 在稳固壮大原有五大发展区的同时,兼顾环保,向川西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和安宁河谷地区引入奶牛养殖产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助力当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3.1.2.2 充分挖掘利用全省丰富的草地资源,大力推广优质牧草栽培,扩大苜蓿等高蛋白优质饲草的种植,提高牧草的加工能力,在农区推广青贮、氨化技术。
3.1.2.3 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引导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户发展家庭牧场、观光牧场,鼓励企业自建牧场,扶持小区升级改造。以乳品加工企业入股规模牧场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发展奶源基地。
3.1.2.4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奶牛养殖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向科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有力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到位,扶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施设备,为龙头企业提供相应贷款支持。进一步推广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完善价格指数保险。
3.2 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奶业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展 坚持企业、基地和农户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省奶业协会对行业的协调推动作用,拓宽农户销售渠道,支持规模牧场自行加工生鲜乳进行销售。探索奶牛养殖者以草地、奶牛等作价入股乳品企业的模式,促进本地区奶牛产业化发展。
3.3 开发利用奶业的其他潜力大力推广冻精改良技术,在以荷斯坦牛为主产奶牛的基础上,适量推广更适合四川的娟姗奶牛。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九龙牦牛、金川热它牦牛、蜀宣花牛、德昌水牛等特色牛产业。四川现有乳用西门塔尔牛(含乳用蜀宣花牛)4.5万头,娟姗奶牛0.09万头,改良奶牛(娟荷/西荷)0.15万头,奶水牛0.2万头,三州牧区挤奶牦牛120万头。如适当投入,科学开发与引导,每年将有超过70万吨鲜奶供开发利用。
3.4 继续严把质量关,切实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发展奶业应当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和乳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惩处力度,使奶业发展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奶牛养殖场和乳品加工企业应高度重视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高度重视奶牛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以及挤奶程序的规范和原料奶的贮存管理,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