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岳雅君
(1.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 吕梁 032200;2.寿阳县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45400)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近年来抑郁症发生率逐渐升高,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属于一种典型的心境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具有复发率高,反复发作等特性,需要长时间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1]。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对其中45例患者,施加了共情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具体如下。
选取90例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发作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双向情感障碍、显著自杀倾向。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共情组(n=45)。常规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5例、20例,年龄20-60(45.01±3.12)岁,病程 6-9(7.89±1.03)月,住院时间15-41(30.28±4.98)天;共情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24例、21例,年龄21-61(46.02±3.05)岁,病程 6-10(7.92±1.33)月,住院时间16-40(30.37±5.01)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安全护理等。
在此基础上对共情组患者施加共情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感知其情绪,耐心倾听其诉求,建立健康的护患关系,采取针对性心理辅导缓解患者内心痛苦。(2)共情体验。关注患者的反馈信息,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站在患者立场分析其内心痛苦,提高对患者情绪体验能力。(3)知识培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人性关怀理论、共情理论、艺术理论等,引导患者从正向看待问题,认识自身长处,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缓解负性情绪。
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F-36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及生活功能。抑郁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深,生活功能评分越高,生活功能越强。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共情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6.89±1.52)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5 27.89±1.78 22.57±1.44共情组 45 28.01±1.72 16.89±1.52 t-0.3252 18.1978 P-0.7458 0.0000
共情组患者护理后情感职能、心理功能、活力评分分别为(89.36±4.79)、(90.19±4.66)、(86.45±5.2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情感职能 心理功能 活力常规组 45 80.40±4.87 82.15±4.70 79.28±5.30共情组 45 89.36±4.79 90.19±4.66 86.45±5.27 t - 8.7991 8.1489 6.4352 P - 0.0000 0.0000 0.0000
抑郁症患者特具有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活动地下等特征,受到突发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容易做出危险行为,导致致残、致死[2]。
抑郁症患者大多治疗依从性低下,因此在长期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其护理干预,保证其安全及治疗效果。共情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站在患者的立场和角度分析问题,针对性施加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帮助患者逐渐改变内心想法和情感,缓解其内心的痛苦感受[3]。共情护理实施过程中,要给予患者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关怀,与患者建立健康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共情组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共情组患者护理后情感职能、心理功能、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段丽丽[5]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对抑郁症患者施加共情护理能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功能,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