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思路与建议

2018-09-20 05:24张洪岩
中国矿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岩溶深圳市滑坡

龚 鹏,张洪岩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 518055; 2.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和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0)

2004年全国第一轮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之初,地质灾害调查就是其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主动服务城市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和标准里,地质灾害调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城市而言,更应是重点调查对象之一,最终成果将直接应用于下一步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治工作中。

全国最早于2005年在云南省新平县、四川省丹巴县和陕西省延安市宝安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项目,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1-2],形成调查规范[3],然后面向全国逐步推广应用。本文以深圳市2017年正式实施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例,系统介绍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现状和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成果应用要求,探讨关键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具体建议,扩大同行广泛交流讨论,从而有助于提升调查成果质量和扩大成果应用价值。

1 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现状

深圳市海陆相互作用较强烈,河流众多,水动力条件复杂,构造作用明显,海岸线漫长,地貌类型多样,是地质环境的敏感区域[4]。徐祥银在1996年总结了深圳市地质灾害类型,并提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重视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5]。整体而言,深圳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起步较早,研究程度较高,下面按调查研究的时间顺序,分别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的调查研究如下所述。

1.1 岩溶塌陷调查研究

早在1995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了《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勘查》项目计划,经全面调查后查明了原龙岗区隐伏岩溶发育特征和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地面及地基稳定性分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该项调查成果当时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后续的重点勘查奠定了基础。2006年,对原龙岗区横岗和葵涌开展了岩溶地质勘查,初步获取到可溶岩的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开展了稳定性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易发区划分,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201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区的精度,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街道为调查单元,相继开展了原坪山街道、坑梓街道、坪地街道、葵涌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横岗街道等7个岩溶塌陷重点勘查,目前已完成3个。龙岗区大运中心场地岩溶塌陷研究成果较高[6-7],另外,在盐田区地铁8号线望基湖停车场及其出入线勘探中,发现岩溶现象发育[8]。

1.2 地面沉降调查

2012年启动了南山区地面沉降灾害调查和重点地区监测,通过野外调查和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历时三年查明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危害程度以及主要影响因素。除南山区外,宝安填海区也发现了多处地面沉降[9-12],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有待进一步的专项调查与连续监测。

1.3 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

崩塌、滑坡、泥石流属于斜坡类地质灾害,深圳市最早系统调查始于2006年启动的全市边坡普查,当时查明了全市边坡的数量和分布。从2005年编制深圳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时,均需开展必要的野外核查。2011年起,设置了新增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在研究方面,张玉芳等总结了全市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地层岩性特点以及防治工程措施,提出了探索新技术、加强监测、加强防治工程效果评价的研究以及制定边坡病害防治标准[13]。2015年12月20日,光明红坳弃土场发生了滑坡灾难,该滑坡属于典型的“人造滑坡”[14]。

1.4 其他调查工作

除上述调查研究工作外,还对黄贝岭断裂活动性[15-17]、海岸带沿线海水入侵[18-19]、矿坑突水[20]等灾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黄贝岭断裂和海水入侵仍在持续进行监测中。简言之,经过大规模的工程治理,全市以突发性的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为主,规模主要是微型和小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在山区沟谷处较少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少有发生。

2 总体工作思路

2.1 目标任务

全面查明地质灾害和隐患点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1) 全面查清深圳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并深入调查其发育特征、稳定性、危害程度及隐患等级。

2) 按“一点一档”的要求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逐点落实群测群防措施,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 全面分析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4)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调查成果报告及其相应的各类专业图件、数据库建设等。

2.2 调查方法及技术标准

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采用的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遥感调查、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地球物理探测、山地工程、钻探工程、测试与试验等。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有7类:国土资源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规范(1∶50 000)》(DZ/T 0261—2014);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害分级标准(试行)》(粤国土资地环发〔2014〕16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粤国土资地环发〔2016〕38号);国土资源部《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 000)》(DZ/T 0190—2015);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1∶50 000地质灾害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2010年);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其他相关技术标准。

为使各区1∶50 000斜坡类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更加科学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调查成果质量,本着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参照国家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以上述主要技术标准为基础,并参考遥感、物探、钻探、试验测试等相关专业标准,以及贵州、福建、四川、甘肃、重庆等有关地方标准,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深圳市1∶50 000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工作指引(试行)》(深规土〔2018〕448号),有针对性地指导详细调查工作。

2.3 组织形式与工作程序

深圳市各区1∶50 000斜坡类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部采用招投标形式,除光明区已完成招标工作外,其余9个区正在开展招标工作,全市各区具体招标价、调查面积、人口和GDP等信息详见表1。从表1中可获知,与广东省内其他各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相比,招标价相对较高,这与各区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大且人均GDP产值高密切相关,由于深圳市招标总价为2 749万元,故全部划为重点调查区进行详细调查。

表1 深圳市各区1∶50 000斜坡类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信息表

注:面积、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统计局,招标价来源于深圳市财政申报项目批复金额。

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程序按照分阶段、协同递进式进行,整体上由3部分工作内容构成,各自工作程序如下所述。

1) 各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工作。在充分利用以往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各区分别负责以项目方式推进本辖区1∶50 000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工作,包括编制项目公开招标采购需求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中标单位、编制项目设计书、综合调查评价、外业成果检查和验收、室内整理分析、项目成果审查和验收等。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即经调查、认定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自然斜坡)和人工开挖形成的无任何支挡护坡措施的符合省国土资源厅认定标准的斜坡或陡坡(即经调查、认定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人工开挖形成的建筑边坡)。

2) 龙岗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重点勘查成果汇集转换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在已完成原坪山街道、坑梓街道、坪地街道三个街道1∶10 000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重点勘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原葵涌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横岗街道四个街道的勘查工作。最终分批次及时将上述街道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勘查成果汇集转换为区级成果,将1∶10 000重点勘查成果(文字及图表)整合转化为满足上级技术标准和归档要求的1∶50 000详细调查成果。

3) 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整合和汇编工作。通过《深圳市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服务》项目,承担单位全面整合和汇编各区1∶50 000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成果,以及转换后的龙岗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1∶50 000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形成全市完整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和各类专业图件。

3 调查工作建议

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指导,深圳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地质安全“体检”,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做好各环节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成果达到真正可用、有用和好用的目的。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已有经验表明:注重各阶段细节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至关重要,具体被总结为“十八个好”[21],值得借鉴和参考。此外,结合深圳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现状和成果应用要求,重点讨论各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严格区分易混术语,明确调查对象和防灾责任。按照灾害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受威胁对象,严格区分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隐患与地质灾害,严格区分灾情、险情与隐患。以滑坡为例,若已发生滑坡属于滑坡地质灾害,亦属于灾情;若已发生滑坡但无明确受威胁对象则仅属于地质现象;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发生滑坡,且有明确的受威胁对象,则属于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若已有明显滑坡发生前兆且需转移人员和财产则属于险情。按照形成因素,严格区分自然斜坡与人工边坡,也就是涉及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认定标准,尤其要重点区分地质灾害隐患与危险建筑边坡,万不可把建成区内的挡土墙与自然山体周边的人工边坡混淆。不稳定斜坡不属于地质灾害类型,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即是一类不能明确破坏运动方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旦认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土地权属和管辖范围,及时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纳入群测群防体系。

2) 转变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强化预防、治理和维护全链条一体化。深圳市全陆域均为城市,面积不足2 000 km2,2017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 245.27万人,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价值高且开发强度大,形成了大量人工边坡,经过近十多年的巨额投入和大规模工程治理,消除了一大批重大危险源,地质灾害隐患点已进入“控增量、减存量”时期,转变重治理轻维护管养的思路,强化预防治理和维护链条一体化。接下来如何落实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工程的维护管理责任迫在眉睫,正好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契机,对纳入治理计划的专项治理工程进行摸底调查,有利于后续政策标准的制定。

3) 优先核查已有隐患点,其次调查新增隐患点。在市级层面较早设立地质灾害预防专项资金,通过这么多年的大力投入,每年汛期经过反复排查、巡查和核查后,各区已有一套较为齐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当前实施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重点是全面核查台账隐患点信息的准确度、齐全度和完整度,按照新技术标准应准确、详细、统一、规范地填写各类信息要素。如果隐患点已实施了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或者已自然消亡,要按照核销管理程序及时更新隐患点台账。对于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新增的隐患点,特别是房前屋后的隐患点,本着“以人为主”的理念,先进行初步调查,再根据初步调查结论决定是否进一步进行详细调查。

4) 遥感调查是先导,贯穿于调查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各类国内外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的影像数据源十分丰富。结合本地区地质环境条件,选取适合的遥感数据源是保证遥感解译效果的前提。光学遥感影像解译在岩土裸露地区、黄土地区,以及低植被覆盖区的应用效果显著[22-23],但深圳市植被高度发育,实践证明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解译效果不甚理想。建议可结合Google Earth多期影像和国内外高分辨率多期多源影像综合判别;针对较大隐患点利用便携式小型无人机开展航拍,采集全貌高清影像,辅助室内解译标志的确定;在遥感影像室内解译的基础上,必须到野外核查验证每一个解译点,准确识别认定隐患点并圈定其影响范围,划定出灾害的边界条件。

5) 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大力提倡应用数字化采集系统。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已全面实现应用野外数字化采集系统,但地质灾害调查领域的野外数字化采集系统起步较晚,最早是基于掌上电脑进行了探索[24-25],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2015年以来基于Android系统进行了开发[26-28],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已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提高野外野外工作效率,在野外时方便不同图层信息之间的对比分析和查询,也有利于数据管理审核和导入数据库。

6) 制作多种格式成果,满足不同需求和方便应用管理。各区和全市采用深圳坐标系编制一套本地应用的成果,为了方便不同人员的使用习惯,建议成果格式包括MapGIS、ArcGIS和AutoCAD等3种。另外,建议基于最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市形成一套MapGIS格式的成果提交到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供省级相关部门参考应用。

致谢感谢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地质环境处阮文保同志在文章起草过程中仔细审阅和提出的工作思路与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岩溶深圳市滑坡
穿越岩溶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