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新:微信煮词 WeChat cook the word

2018-09-20 08:11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谱曲悟性黄山

【微信煮词】【解】微信,既是微群特征,又是卫新谐音。煮,书生玩味文字之谓也。词即歌词。同时,煮字,谐音,主。又有为主之解意。人为主,词为主。

其中所录言论、粗话、废话,敏感话都滤掉了。每段言论都是经过整合与润饰,同时加一句说话形态的小标题。内容均取自平日歌词群里随意表达的讨论,基本风格不变。

承蒙飞林主席不弃,先在贵刊《音乐天地》连载。每篇就以两千字左右吧,由于微信群发言话题自然跳来跳去,不计章法。故此本人也就以乱石铺街而就了。有用的,留着;没用的,忽略不计。

任卫新: 我有一句口号:大家团结起来单干!

——卷首语

任卫新。国家一级编剧。祖籍河北河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诗人及歌词作家。出任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

主要从事大型电视专题片和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及歌词创作。主要作品:自参与创作《话说长江音乐会》后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了《话说运河》《黄河》《万里海疆》等多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并独家撰稿《伏尔加日记》《中国民居》《伟人周恩来》《百年恩来》《自古华山》《林都伊春》以及大型政论片《新世纪·新航程》等众多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

策划、撰稿各类国家级大型电视晚会有几百余台。歌词创作一千余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为教材,其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的诗句被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一四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引用。

从事编剧主要作品有:大型广西壮族岩画音舞史诗《花山》;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大型朗诵剧《一代楷模》以及大型广场艺术表演《燕赵诗篇》《蒙山沂水》《镜泊华章》等。大型音乐作品有:故事大合唱《香港》、大型组曲《世纪故事》及大型组曲《烈士诗抄》等。

获全国级奖百余项。其中曾荣获全国电视星光奖最佳撰稿个人单项奖。多次出任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中国音乐电视大赛评委;连续出任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委。以及多届《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推荐委员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

任卫新:微信煮词 第二十二辑

歌词界不能只是一批歌词匠

歌词界基本是个私人作坊,每天都在各自不停地生产歌词。其实说白了,大部分都是个歌词匠人。相比文学艺术界里的其它门类,我们最弱的就是理论研究这一块。

我们应该有田汉论、安娥论、光未然论、贺敬之论、公木论、乔羽论、洪源论、刘薇论、阎肃论、张藜论等。对于他们在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以及形成的词风,都需要整理和研究。不是现在有一句话说有高原没有高峰吗?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当代词界的高峰。

文字是可以留下来的东西

手机微信本人一般非常排斥语音。为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其时间值问题。因本人阅读速度很快,可语音留言如果六十秒那就非得听完六十秒,如果阅读文字,大概也就是用不了二十秒。特别是有的语音听不清还得再听一遍。如果是敲打出的文字可以留下来,其中有价值的可以搜集起来。

因为有了手机和网络,拜年的问候可以短信了。可以微信了,可以群发了,可以视频了。于是作为家书写信那种文化形式消亡了。再想留下那些岁月温度印痕的文字书简,没有了。文字,是何等宝贵!当我们写歌词留下每一行字迹的时候,可曾想过吗?

这个偷抄习惯可不好

有些年轻词人,特别是女词人,不喜欢读历史书籍,不喜欢读政治书籍,也不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没有根底,没有实力,又不肯花苦功修炼,于是,就在网络上找一些流行语或张爱玲的言论,选出其中一句,拿来作为标题写成一首歌词。此类事情屡见不鲜。

如“你不来,我不老”一例,很早本人就在网络上见过,开始心中一动还真的认为不错。再稍微一细查,很多旅游点都拿来作为广告:你不来,我不老。等再一寻根,原来这句话是出自张爱玲而且还不是张爱玲而是张爱玲以一个未婚才女身份,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四岁之多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胡兰成写给张爱玲婚书上的一首诗: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不来,我怎敢老去。嗯。出处在这里。

本人敢说,作者也没有读过张爱玲,更不会读胡成兰。只不过是从网络选摘文字中偷抄来的。有人说,一首歌词的歌名取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那这偷抄作为歌名署成自己,又算做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偷抄的习惯可不好。

什么是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

究竟什么是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本人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于是想到了早年时期,在乡村很多农家每年糊在窗户上的那些带着各种鲜艳色彩花朵造型的窗户纸。那些绘画作品,基本都是匠人所为。

欣赏齐白石的很多绘画作品,其中的牡丹、菊花包括大白菜以及老倭瓜,其中的意趣、俚趣和拙趣,绝对不亚于甚至完全超过那些农家窗花的画作。齐老先生把“窗花”画成了艺术品,这应该就是花匠与艺术家甚至艺术大师的区别。一览很多歌词作品,道理亦然。

年轻人切莫一味模仿与迎合

香蕉皮不要丢掉,把它晒干,用剪枝的剪刀剪成碎块,然后和土拌在一起,它就成为上好的种花肥料。有营养又透气。桔子皮也不要轻易地丢掉,三两块将其放在花盆里,它的气味可以熏跑蚊虫。你是否能乐此不疲去做这些,感觉到它是难得的快乐境界?

为什么要说到这些呢?引申一步说,不要只是到了写歌词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写作。其实,你如果能把平时的每一句发言,都能够认真当成写作来完成,你肯定就会逐渐丰厚了。由此培养成习惯,再回到写作中你就会很优秀的。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悟性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若在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一直喜欢这首禅诗。写得朴素,然而却写得深澈。其实,不仅限于修佛,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悟性。所谓的聪明,其实高级一些的说法就是悟性。一点即通是灵气,自心醒觉就是悟性。老百姓有时候也叫开窍。

写歌词也需要有这种悟性,领悟不到其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蒂,就不会有那种只有别人有而你自己总没有的生动与灵动。唯一也许能解决的办法,只有潜心修炼。

不能每天盯着新闻写歌词

李需民老弟有几句话说得不错:写歌词需要大胸怀、大境界,需要真正沉下来关照人性,而不是每天盯着新闻来写歌词。过于应景的东西是很快就过时的。所以说,胸怀和高度很重要,缺少人类意识,缺少人性认知,无论怎么写,也都会沦为平庸。

本人很赞同这样的话:没有胸怀与高度,没有新的感知,基本都是在吃别人嚼过的馍,那能香甜到哪儿去?可有可无的万金油而已。有人说姜昆的相声都快成新闻联播对口词了。话虽尖刻,但是警醒。我们不能写那些新闻歌、社论歌、文件歌、报告歌。本人看到,有些尽管是前辈们,其实,如此概念空洞的陈词滥调也很多。

作品不是因为获奖了才有价值

鲍勃·迪伦获奖了,各路大咖都发言了。原来都干啥去了呢?大约至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本人就搜集了他的歌词。那是源于中国唱片社出版他的歌曲。编辑是八一电影厂拍摄样板戏等影片的著名摄影师韦廉的女儿韦小吟。她的英文非常之好,歌词是她当时看着原文直接翻译给本人听用笔记下来的。除了《答案在风中飘》之外。还有《为了一个孩子的诞生》和《就让他这样》等其它歌词。当年的搜集,如今还留在自己的专门记录里。

本人想说的是,作品不是因为获奖了才有价值,而是在获奖之前就已经有价值了。是它本身受到人类的“认知”的作品有价值。而单纯再为一个不管什么地方的获奖来追捧,没啥价值。

对美没有感知怎么写得出好词?

不来黄山想黄山,来了黄山恨黄山,再来黄山王八蛋。这是本人八十年代游历黄山时,在半山中一个休息的凉亭,看到的一个游人刻下的打油诗。印象深刻,至今没忘。为什么呢?

黄山的景色是美丽的,当你爬越的时候,走不多远,停下脚步观赏就会发现,所站立的角度,如画的美景就会变成一幅如画构图。等再向前向上攀延,停下脚步,角度的变化又出现一幅新的构图,真的是令人赞叹。但是,如果是一个对美任何无感知的人,只是低头沿着台阶一路爬将上去,累的也就只有留下打油诗中的抱怨了。

道理就在这里,对美没有感知,你怎么写得出好歌词?

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本人曾经编过好多年《词刊》的歌词。其中《辣妹子》这首歌词就是本人从自由来搞中发现,编发在词刊上的。那个时候,作曲家们像施光南、徐沛东等很多都常到词刊上来选好歌词进行谱曲。除此之外,还有全国各省也都有内部发行的歌词小本子,每一期都专门给一些著名的作曲家邮寄。

因此,那时的著名作曲家都喜欢从中选词谱曲,于是积累下了很多的优秀歌曲作品。不像现在,只要有给钱,不管什么词都能谱曲;只要给钱,才能给歌词来谱曲;谁给钱,就给谁的歌词谱曲,由词到曲的机制发生改变,很多发表出来的好歌词也就只限于停留在纸面上发表被闲置掉了。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猜你喜欢
谱曲悟性黄山
黄山日落
悟性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为九月谱曲
如何为歌词谱曲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