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美情深 心诚至善
——作曲家张宏光音乐创作成就探析

2018-09-20 08:11王安潮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乐

文/王安潮

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一开始就将创作视为其发展的源动力,而其娱乐性和商业价值又助其从上个世纪初开埠于上海而勃发,在外国人聚集地的“夜上海”以开放、兼容的姿态生长开来。上海这块冒险家的游乐园也为中国流行音乐提供了较为充足生长空间。周旋、姚莉、白虹、龚秋霞、白光、李香兰(山口淑子)、吴莺音等歌星与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贺绿汀、刘雪庵、任光等作曲家,成为上海滩上的“红人”,他们以欧美流行乐为基调而开创新世界,并以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而促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次高峰,“时代曲”受到那时市民的追崇。而这个群体成功探索创作的“时代曲”也是六十年代模仿、七十年代开花的台湾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欧阳菲菲、翁倩玉、邓丽君、甄妮、凤飞飞等歌星的模仿、融会,尤其是后来引入日本、美感及台湾本土音乐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台湾风格的流行音乐,是多元文化荟萃的成功典范,也为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的再度兴起铺架了基础。想当初邓丽君歌曲在批判中仍能传播生长,可见其旺盛艺术活力,邓丽君的歌曲逐渐被认可也可见改革开放的文化包容性。港台流行音乐涌入大陆而催生出新的音乐风由此开始,广州风、西北风、东北风此起彼伏①。

张宏光就是在改革开放后风生水起的流行音乐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他的40年音乐创作与发展历程与时代同步,反映了40年来不同阶段歌迷的音乐文化喜爱方向,早期的港台风模仿,中期的个性探索,后期的多元化,他的探索足迹全程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及其旺盛活力。因此,分析他的发展历程、技术与观念更迭,也可管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流行音乐历程及成就。行文伊始需要说明的是,我使用“流行音乐”一词而非“通俗音乐”(英文也是popular music)就在于寓意所指张宏光作品中的艺术性、学术性深度,而非仅指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的那一方面的特点。不同于前述的很多流行音乐创作及从业者,张宏光有过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扎实、综合的创作技术训练,这就使其在精于流行音乐旋律的构建和时代风尚的审美塑造的基础上,更有编曲制作上的独具匠心、创新有度的个性。尤其是后者,不仅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将欧美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擅长的艺术特质呈现出来,还融入了民族特性和自己的创造性,这使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而他艺术生涯前期逗号留下,还以幕后制作高手的身份长期历练并广为人知,为人尊敬。有人认为“只要一经张宏光编曲就可以名满天下”,他合作的作曲家众多,涉及的作品风格多样,因而被人称为“幕后音乐第一人”!张宏光在朋友们的资助下于7月28日举行“手写的流年——张宏光经典作品音乐会”,于7月底发行《手写的流年——张宏光音乐之旅四十年经典作品选》新专辑4张CD,再次将这位“幕后音乐高手”推到了前台。音乐会由他的《等待》《阳光路上》《精忠报国》等20首最为流行的代表作及专为此次音乐会谱写的主题性交响序曲组成,音乐会分为“难忘经典·经典抒发情怀”“再唱经典·经典讴歌时代”“回味经典·经典塑造品格”“序曲+三个篇章+尾声”并专门创作主题歌《手写的流年》的音乐会布局,尤其是交响思维的展现,在同类的流行作品音乐会上极为少见,展现了张宏光兼顾古典与流行的跨界音乐创作能力。专辑收录了张宏光近四十年来创作的经典歌曲62首。由于他的作品多在发行后就被广泛传唱,一直没有结集出版,而其作品集中以音乐会形式示人也属首次。所以,这套由他自己精选的专辑和音乐会,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值得期待。其中,像《等待》《最后的倾诉》《美人吟》《精忠报国》《咚巴拉》《鸿雁》《你》《向天再借五百年》《阳光路上》等已在大众娱乐和学术研究过程中饱受关注。藉此,既可深入系统地了解张宏光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可管窥中国流行音乐40年来的学术历程。6月26日下午举行的音乐会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国内一线的歌唱家、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的参与和关注。而音乐会上将参演的汤沐海、阎维文、韩磊、阿鲁阿卓、曹芙嘉、屠洪刚、李玲玉、萨顶顶、吕薇、汤子星、乌兰图雅、呼斯楞、陈明、平安、黑鸭子组合、黄绮珊、汪正正、李德戈景徐晶晶、喻越越等众多有社会影响力的音乐家齐聚音乐会现场,真可谓群星璀璨。可见宏光的人脉深广,成功合作的艺术家众多,足可见其宽广艺术视野、技术才华,及业界非凡的影响力。加之多年来无有机构或者个人对张宏光先生的创作很少有全面、综合的研究,所以,触发了本文拟将从张宏光本人个人事业发展、创作观念、社会影响及技术手法诸方面的研究。

一往情深

张宏光的音乐创作发展之路有同辈人少有的内外利好条件,一是出生于沈阳的张宏光赶上了红火的文化岁月,在其童年时代受到了文艺热潮的熏染,在其少年时代得到了革命文艺的锤炼,在其青年时代进入了专业院校音乐专业的修炼;二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其父亲是一位音乐工作者,他的两位兄长张春一、张千一在后来成为音乐家后亦对其提携有加,兄弟间相互促进;三是能歌善舞的朝鲜族血统铸就其内在的音乐天赋。至于为何没有像两位兄长那样起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名字,其兄张千一说,是1963年那个年代特殊的文化氛围所致,宏大光亮与国家红色文化氛围与气魄的背景更相合。

由于家庭音乐氛围良好,宏光很小就受到父亲的引导与影响学习起了音乐,主动地思想引导,被动地氛围营造,使宏光在幼小心里埋下了音乐火种。在其14岁那年(1977),就应征入伍成为解放军某部宣传队乐器演奏员。经过革命队伍的洗礼,使其音乐思想发展,他于1981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改学作曲专业,开始其系统的音乐技能锤炼。三年毕业后,如愿以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据其童年好友赵光回忆,宏光很早就展现出对音色音响的特殊敏感,可能是乐队实践的原因,对和声的感悟能力也高于同龄人,这在80年代初期基础音乐教育不甚发达的岁月里,是少见的能力。赵光说张宏光是他们那一辈中音乐技能最为出众者之一,这也为其日后成为乐队音响的编配者奠定了基础。据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的王佑贵、朱嘉禾等人回忆,宏光配器写作中的创造性总令人拍案称奇,八十年代中期的流行音乐商业化的发展使得宏光这样的学生也有了编配的“活”,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热情加细心,使宏光的“活”越干越漂亮,王佑贵说他名声渐起,甚至不得不旷课、逃学去干活。

与其兄长张春一、张千一相似,他们都是在长期的西方乐器的演奏与合奏中感悟音乐的纵横向思维,他的音乐编创开拓也是基于此。幸运的是,张宏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入职中国歌剧舞剧院,这一隶属文化部的国家级剧院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拥有歌剧团、舞剧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创作室及一个完整的舞台美术制作部,这里是音乐表演精英汇集之地。以郭兰英、赵青、陈爱莲等在中国歌剧、舞剧界有代表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乔羽、刘文金等为代表的著名词曲作家,在半个多世纪艺术创作中创演了近百部歌剧和舞剧。如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原野》《伤逝》,舞剧《文成公主》《宝莲灯》《篱笆墙的影子》等。在这样的单位,张宏光的“十八般武艺”很快展露出来。除了剧院里创编任务外,他抓住了中国电视艺术快速发展时代所赋予的契机,以电视剧音乐编配为媒介,与大量作曲家的合作,其音乐很快传播开来,为人所知,在流行音乐界闯出了名号。他的发展道路要比同辈的专事流行音乐创作者平坦得多,专业的基础和大量的实践,尤其是与当时中国流行音乐最前沿的探索者一起合作,如前辈作曲家谷建芬、同辈作曲家王黎光等。很多作曲家坦言,宏光的编配使其作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逐渐使其“编配变成了一种神话”。而低调、朴实、诚实的合作心态,使得众多的歌者在他那里找到了升华的灵感,也为其之后的创作之路打开方便之门。在与中央音乐学院长号专业毕业,在“西北风”歌曲演唱中绽露才华的蒙古族青年森布尔(韩磊)合作,为其打造的《向天再借五百年》(2002年)、《最后的倾诉》《等待》(2006年)等作品,在使其成为雄浑沧桑的“帝王之声”的特殊风格流行歌者的同时,相互成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都成为了中国流行乐坛的传奇人物。与周澎(萨顶顶)合作了《咚吧啦》使后者改变的艺术风格取向,为其《万物生》的推出及在英国伦敦获得2008年BBC世界音乐大奖亚太地区最佳音乐人奖奠定了基础,使萨顶顶逐渐转变为唱作俱佳者。这些成功与张宏光所经历的学院派的扎实而全面地训练,并与其融通并举的艺术能力都有关系。

上学期间的历练为张宏光毕业后的大展拳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早期主要是编配的工作,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张宏光编配的歌曲有数千首,高产量、高效率、高质量促成其“高手”的名号。如1994年发行的《春天的故事》(王佑贵曲)根据叙事歌的特点采用逐层展开的编曲,塑造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形象以及尊崇的大众思绪,歌曲的前奏以流动的音乐织体与号角式的铜管引入抒情亲切的“春天的故事”呼唤之声,之后以弦乐、竖琴为流动音型衬托出女高音叙说的吟唱,在“春雷唤醒长城内外”处以更为宽广的弦乐群逐层烘托歌曲的激动情绪。古典与流行诸多手法的融会促使歌的词境与曲调中的叙说、抒情展现出不同的境界,张宏光以其创造性催生出歌曲鲜活的艺术形象。1995年推出的《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李凡曲)挖掘了曲调中的泼辣与朴实之美,采用情歌对唱的喜乐形式,将电子音乐与民乐唢呐在铿锵激昂的节奏中进行了对比呈现,艺术处理将旋律线条进行了或憨实热辣或细腻委婉的音乐空间延伸,为两位歌者留下了展示才华的空间。

熟谙的中外、古今乐器音色及其组合音响特点的把握是张宏光编曲艺术视野宽广的优势所在,而对不同织体所达到的音乐铺垫、烘托、渲染效用,是他又一编曲技艺所在,由此而使他的编曲名气在外。很多人认为只要找了张宏光编配,就能使其作品插上腾飞的翅膀。此后,像《常回家看看》(1998年)、《窗外》(2000年)、《儿行千里》(2002年)、《母亲》《两只蝴蝶》(2004年)、《父亲》《狼爱上羊》(2006年)等大量单曲编配的不断成功,说明了张宏光编曲的超凡创作助力。在编曲过程中与诸多不同风格、不同手法作曲家的合作,如谷建芬、徐沛东、张千一、王佑贵、王黎光、印青、戚建波等,还能与晚辈曲作者或歌手合作,如刘欢、牛朝阳、汤潮等。由于超凡的业务能力但却低调的待人处世,使宏光获得大量实践的机会。王佑贵说他就有100余首歌是张宏光编曲,并坦言由于过分信赖、依赖于宏光的编曲,使他的编配之功都被荒废了。如此信赖的大有人在,谷建芬说其“新学堂乐歌”50首在宏光生病期间曾找其他人编曲了,但感觉还是宏光编的好,宏光病好后仍无悔于返工,请他重新编!

在早期以编曲为主的岁月里,张宏光也已开始独立承担电视剧音乐及单曲创作,一些精彩之作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991年播放的电视剧《田野热风》中的同名主题曲就是由初露光芒的李娜演唱。这首歌的旋律高开低走,多呈下行走向,更会在乐句尾部做跳进(sol-la、mi-la),音乐在乐句的起音与结音上多寻求变化,其主歌部分注意抒情的舒展音型,而副歌则注意紧凑的音型,前者适宜于疑问句的语气,也与下行旋律走向相合,这种写法与常用手法有别。在音乐的统一性上,采用核心材料,如音程跳进下行的动机(见例1)。音乐朴实无华,平中出新,再加上李娜演唱的质朴深沉,使“田野热风”的生活情趣直观准确,生动鲜明。

例1:《田野热风》中核心材料控制

例2a:《投身沙场不回头》中的“同头换尾”手法

1991年,张宏光、吉峰创作的电视剧《保安司令》主题曲《投身沙场不回头》和插曲《我要一个完整的自己》《血洒疆场问死生》,前两首也是由李娜所唱。《投》以舒展起伏的音乐线条表现了“投身沙场不回头”的气势,歌词悲壮开阔,气势不凡,给予谱曲以表现大开大合空间。 “长夜漫漫人生路,处处是不平”,直上加跳进的旋律进行紧接以悲叹式下行旋律,给人以直抒胸臆的畅达。 “可叹英雄常落泪,难忘一腔报国的情”,以“同头换尾”的传统旋律发展手法扩展了结构,后句的低沉平缓为下一段落做好铺垫。“青山巍巍山常在,绿水悠悠流不停,生当男儿终不悔,投身沙场不回头。”高起直落的旋律线条,再行以“同头换尾” 的结构而展开。“何不再把那苍天问,挥泪再启程,死生本是寻常事,血检征衣为了天明。”的反复,在配器上行以变化而扩展了意境(见例2a)。《我》的音乐主题旋律起伏较小,主歌部分基本以级进音阶为主,旋律柔美,诉说口吻,歌词也以短句为主,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以小处的刻画触动人心:洒下的是雨,刮过的是风,爱过的是一腔血,送走的是你,留下的是我,咽下去的是那破碎情。不要说我抛弃你,因为必须离开你,世上自有真情在,我要一个完整的自己,不要说我不爱你,因为早已心碎如泥。世上自有真情在,我要一个完整的自己。反复强调的“我要一个完整的自己”意在点题。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主副歌部分高低音区的对比,以此拉宽了音乐的起伏,为其情绪对比增加了外在音乐形态的助力(见例2b)。电视剧音乐采用性格较大的对比音乐是张宏光电视剧音乐常见的手法,从早期的创作中即可见其手法特点。

◎ 张宏光在歌剧《天鹅》演出后上台谢幕

这一时期的电视剧音乐还有《细说从头》主题曲(任卫新作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主题曲《我和你》(张宏光词),电视剧《曹操》片尾曲《美女爱英雄》与插曲《哭阿满》 (张藜作词,张千一、张宏光作曲)等。李娜与张宏光及其兄张千一的合作,在这一时期成果很多,《我和你》就是当时为人所传唱较广的一首电视剧主题歌。这首歌受当时港台流行音乐手法的启发,采用了较多复杂的节拍与节奏、切分音和弱位起音等手法,使歌唱的旋律线条与伴奏的纵向和声、织体产生呼应,加强了音乐整体性关系,凸显了流行音乐的叙说音乐特点,“港台风”的手法借鉴使歌曲听来令人耳目一新。主副歌八度音区的对比使得音乐旋律跌宕起伏,增加了歌曲张力,也使歌唱的技巧得以更好地发挥,尤其是最后的高音,更好地展现了李娜的演唱技巧,并对“深情地呼唤你”的主题予以了强调(见例3)。

例2b:《我要一个完整的自己》中的对比、呼应关系

这期间,张宏光单曲的创作也开始多了“活”。虽然电视剧是当时流行音乐最好的推展平台之一,但卡拉OK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也为单曲推广营造了氛围。如1994年的《梅》,在这首歌的编曲中,张宏光尝试将流行音乐规律性节拍与管弦交响音乐的多声织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大气磅礴、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编曲虽然在美国大片中常见,但鉴于中国流行音乐与管弦乐队的实际困难则在当时的国内极少运用,其成功是基于专业基础与开阔视野而综合为之,是古典与现代气质的融合。这期间推出的流传歌曲如《花好月圆》《一帆风顺》《又见茉莉花》等,都注意了民族音乐元素特性的融入,或委婉柔滑或棱角分明。如《又见茉莉花》在电子音乐的玲珑剔透音色背景中加入了柔顺柔媚的江南曲调,起句的疑问式增加了柔媚语意,而中间部分的宫调式主和弦所具有的肯定式语气,回应并“亮化”了歌曲境界,尤其是拼贴的原民歌《茉莉花》的曲调(见例4),是张宏光独特新颖的编曲手法,使歌曲亲和度大增,为大众接受、传唱增加了创新筹码。这种民间音乐的融会新法后来为很多创作所效仿,如《又唱浏阳河》(邓东源)、《黄梅戏》(慕容晓晓)、《梦中的兰花花》(刘建东)等。

例3:《我和你》中的多种“新法”

◎ 与谷建芬合影

有人将1997年作为张宏光学术转向的节点,这是基于他创作的《朝夕相伴》在1997年2月第二届亚洲音乐节上获奖的历史性时刻的缘故。从音乐发展的侧重点来说,张宏光在1997年之前是以编曲为主,而1997年之后以创作为主。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是单纯以数量来说的!第二届亚洲音乐节的比赛汇聚了包括日本、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顶尖音乐人和众多优秀歌曲作品,且规定每个国家和地区只能指派一名歌手,演唱一首老歌和一首未发表作品,张宏光是中国唯一参赛的创作者。比赛现场的气氛是异常紧张的,当朱桦上场演唱《朝夕相伴》时,全场寂静无声,这首具有委婉、含蓄、典雅的古典风范的歌曲犹如一股清风飘进大家的耳中,这在所有参赛的作品中独树一帜,甚至有悖于通常比赛要着重力度、炫耀技巧的常规,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加人声的小品结构,音乐气质十分鲜明,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评委们感到新奇。歌手朱桦的演唱获得评审团颁发的特别奖及作品演绎银奖。从而被公认为国内演唱技巧最完美的女歌手之一,张宏光获得创作银奖。法国评委在赛后对张宏光说:“虽然你拿的是银奖,但是我认为你的作品是最好的!”②

例4:《又见茉莉花》中的语气与“拼贴”

◎ 与二哥张千一、大哥张春一合影

此项音乐大奖的获得对于张宏光艺术人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一表现为创编任务增多,尤其是为国内众多大牌歌星如李娜、毛阿敏、刘欢、屠洪刚、韩磊等作曲、编曲的工作增多了,有人甚至说国内凡是著名的歌手几乎都与张宏光合作过!其二表现为作曲能力因得到众多资深作曲家充分肯定而自信,使其开始更加大量、大胆地发展自己在作曲这方面的天赋,在编曲和作曲两个方面齐绽放!其三表现为艺术方向的转型,张宏光更多将重点放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制作上,尤其是重大题材,如1997年由他重新编配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音乐,随着这部电视片在神州大地引起很大反响而受到亿万观众的喜爱,他为主题歌《春天的故事》所做配器,使之既朴实又大气,很好地体现了歌曲的主题,让全国人民见识了才华横溢的张宏光。1997年元旦,邓小平在病榻上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邓小平》,对其中音乐所烘托的温馨画面,他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长篇巨制的史诗性电视剧主题曲及音乐的创作对张宏光产生突破性影响,如《康熙王朝》《孝庄秘史》《汉武大帝》等,他在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气恢弘音乐风格,与著名作词家陈涛、樊孝斌、黎琦、葛根塔娜、张俊以、尤小刚、韩静霆、石顺义、甲丁、车行等合作成功的作品不断涌现,尤其是与陈涛合作最多。像《朝夕相伴》《精忠报国》《你》《别来无恙》《蝶儿飞》《江湖》《咚吧啦》《今夜无风》《今夜月色如此温暖》《平安梦》《无语》《你这样的朋友》《一路走来》《一天天想你》《有关爱情的事情》《祝福你一生》《把心交出来》《草药》等,与葛根塔娜的合作也佳作不断,如《美好的回忆永不落幕》《等待》《心灵睡过的地方》《最后的倾述》《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红旗飘扬》《仲尼》等。

与辨识度极高的歌手合作,是宏光这一时期单曲成功的因素之一。如为屠洪刚量身定做的《精忠报国》(1999年),它挖掘了屠洪刚京腔京韵的演唱技术优势,旋律高开低走,大开大合,结构对仗工整,展现起落句的上下关系,对比强烈饱满,展现了主副歌的跌宕层次(见例5)。音乐气势恢宏,风格爽朗豪迈,把京剧的素材与流行音乐两种气质巧妙融合,堪称开创性推展。

例5:《精忠报国》中的高亢戏曲唱腔借鉴

《咚巴拉》(2001年)是专为周澎(萨顶顶)声音特质量身定做的又一成功之作,周澎在2000年的第9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通俗唱法亚军后,面临如何定位的抉择。宏光觉得她的蒙汉血统具有擅唱长调等民族音乐的嗓音极具世界音乐的奇异潜质,于是为其定制了舞曲风格民族性旋律的《咚巴拉》。这首歌曲调就像舞曲节奏的亦步亦趋的挪动一样,看似简单的音阶级进,实则具有开辟新风的中国舞曲探索(见例6),在易懂易记的基础上,也为周澎的音色兼具民族与通俗而做的潜质挖掘提供了空间。

以2001年完成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主题歌《向天再借五百年》来看,它的音乐的叙事与展开乃至后面的抒情更为多样,针对韩磊声线的特点而作的更为沧桑浑厚、大气磅礴的旋律起伏,使韩磊开启其“帝王之声”的个性化演唱时代,也是张宏光的个性音乐风格探索的重要节点。歌曲的开始是以羽调式的主和弦分解为动机的框架,并以此而构成四乐句的规整对称的第一段落,以重复的音乐手法而表现了康熙内心的暗流涌动,这种写法是之前作曲家少见的,就连重复动机运用最为出色的贝多芬也不敢超过三次,张宏光四次的重复,为其后面的音乐逐层的递进营造了充分的基调,歌曲的第二部分仍以四级、五级的和弦分解为其动机骨干,模进而产生的递进推展力量,为歌曲高潮“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逐层铺垫,为“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愿望做铺垫(见例7)。在这首歌中,张宏光大胆而成功地发展了动机重复、模进的音乐手法,在结构上以渐变式逐层递进而扩展其音乐,这为其气势的恢弘饱满造好了音乐的空间,该曲于2008年12月获得30年电视剧歌曲盛典“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这是对作品艺术性的充分肯定,也可见影响力之广。

例6:《咚巴拉》的奇异舞曲风格

例7:《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重复、模进手法

电视剧《书剑恩仇录》(1994)中的主题歌《红花红颜》以男女声对唱、齐唱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声部、不同音区上的色彩,依据毛阿敏、禹胧的声线,歌曲先以男声淳厚的色彩表现了陈家洛的侠气之中的书卷气,展现了剧中“书剑”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反清复明背景中的人物矛盾心里。反复之后换用女声来演绎,展现了柔情的那一面,展现了霍青桐、香香公主等女性在历史风云中的侠气、闺怨。副歌部分以男生的高声区与女声的中音区的对比,进一步展现色彩对比之美,将抒情表现得大起大落,展现了通俗演唱法中男女声不同音色在表现音乐线条上的各自优势。

近年来的多元化创作选题,可视为张宏光的创作进入到第三阶段,其一是影视剧音乐创作及为他人作品编曲的减少;其二是大型舞台作品的增加,尤其是独立创作的舞台作品增加,这是在创作中期与张千一等作曲家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较大体裁、题材创作增多了;其三是增加了大型节庆活动的创作,将其关注于重大社会问题的情分增加;其四是扩展其它领域的探索,如游戏音乐、动漫音乐、世界音乐、NEW AGE音乐;其五是学术性音乐探索的扩展,他担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音乐研究院的筹建及学术活动筹划。

例8:《红花红颜》中的线条与色彩对比

◎ 歌剧《天鹅》剧照

张宏光近年来的大型舞台作品有歌剧《天鹅》、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舞剧《吱嘎阿鲁》及交响组曲《客娘颂》、交响音诗《萨满祭》等。创作大型文艺晚会音乐一直是宏光的工作之一,只不过近年来增加了独立性、创造性的成色。如2006年中央电视台北京奥运会两周年倒计时大型文艺晚会《我们的奥运》主题歌及音乐制作;2006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拜祖大典音乐创作及音乐总监;2006年世界佛教大会音乐创作及音乐总监;2006年湖南省省运会开幕式主题歌及音乐创作;2007年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活动主题音乐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主题曲;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焰火晚会音乐,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音乐;2010年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音乐。他的作品除了在这些自己任导演或总设计的节庆晚会中展演,还在央视春晚等重要的节庆晚会中亮相,使其作品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音乐创作及相关领域的扩展上,从担任制作人而推出的萨顶顶音乐专辑《万物生》(2007年)开始,其异域音乐创作探索渐起,其实,这种创新音乐探索从他们的《咚巴拉》就已初创。在动画片音乐中,他的《郑和下西洋》(2008年)片头曲《相爱天地间》(沈顺荣词,韩磊唱),片尾曲《一路风尘》(又名《青春无悔》,沈顺荣词)《神奇土豆园》(2009年)传播较广,在网络游戏《剑侠外传》的音乐中,其主题曲《爱的废墟》深受大众喜爱;2008年推出的NEW AGE原生态大碟(易·狼城)是这期间张宏光极具开拓意义的作品。

在新锐流行音乐拓展中,张宏光与草原音乐大师斯日古冷联合推出NEW AGE原生态大碟(易·狼城)第一次将狼的概念与NEW AGE音乐结合在一起。它在2008年7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音像协会、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评奖上,张宏光获得“特别创作奖”。从网络反响来看,这张用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描述草原生活与美景的原生态专辑“四季光芒”,是历经八年时间累积素材,张宏光为此深入草原大漠,足迹遍布克什克腾、翁牛特等十余个旗县,实地采风录取声效,还亲临二连浩特等地体验边境口岸的风情,更好的领悟内蒙古与外蒙古的地域与文化,以做到在专辑里表现更浓郁更真实也更全面的蒙古风情。从艺术特质来看,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大;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在针对目前的“冥想”类New Age音乐和“太空”类New Age音乐的借鉴上,张宏光秉承“真心喜爱音乐和坚持好音乐”“不断地创造出动人的旋律”的理念。他的《狼城》以“真心喜爱音乐”和“坚持好音乐”的双重条件追加上了大众对“狼文化”的深深热爱,宏观团队以草原音乐文化素材,再投入感情和我们的理解进行诠释,把生命中最动人的音符与自然界最纯朴的律动演绎的浩瀚清逸,演绎出荡气回肠的音乐,用原始的声音把内心角落里包裹着的情感通通释放,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创造!(资料来自虾米音乐档案)

例9:《我们众志成城》反映的主旋律思想

例10:《阳光路上》的颂歌手法创新

主旋律作品是张宏光近年来的较多涉足的领域,他为雅安地震而写的《众志成城》,为CCTV大型综艺晚会而写的《我们众志成城》(2003年),为大阅兵而写的《中华在崛起》(2015年),电视剧《浴血坚持》的主题歌《红旗飘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而作的,彭丽媛、阎维文、雷佳等众多歌唱家喜爱的《阳光路上》(2009年),为国庆60周年献礼电视剧《保卫延安》片尾曲《不忘延安》(2009年)等。主旋律作品是张宏光将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思想与国家命运、人民所需紧紧联系在一起,展示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爱国情怀。如《我们众志成城》以其常用的下行音调而展现的“力量的凝聚”,而合唱渐起时又增加了对比的上扬的音调,将力量传递、点燃生命之气逐渐推展。

二元复合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张宏光有两种音乐素养,一种是来自于学院派作曲训练而具有的严谨与深研,这常使其音乐带有多声思维的纵横交织,此所谓的专业技术性能力;另一种是来自于大众审美影响而产生的随性与自由,应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作品的审美之需,此所谓的对象艺术化能力,这常使其音乐带有某种可感知的律动织体和易于把握的曲调。但正是由于两种素养“作祟”及其气质的融会,才使张宏光的音乐常有出其不意的创造性及其所产生的音响冲击力,这些融汇成他辨识度极高的个性特点。我觉得这恰是中国流行音乐需要的创作观念,一方面我们要具有技术含量,不能是那种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无控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具有大众普适性,不能是那种艰涩难懂的让人敬而远之的未来模式。

翻开张宏光的作品目录,随处可见两种素养结合之作,两种气质复合而成的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作品。他既创作有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剧等所谓的高雅音乐体裁,也有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大众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多,为人所知的歌曲就达500多部(首),经他编曲、配器的歌曲有近5000首,从数量少就堪称奇迹,有人统计说3天就有一首歌曲产生!高产并不代表质量不高,他的作品屡获得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大奖,但也能为大众所喜爱。他的严肃类音乐多为易懂之作,而他的通俗类音乐常饱含有雅致的情趣。

他的很多作品有着朗朗上口的旋律,更却有着隐含于内的深层厚重的交响性思维,他有表现个性自我的作品,也有讴歌改革开放以来美好时代的大众仙品。听他的流行音乐,多有着高雅的艺术气质,这是因为他善于深层次地感染大众,善于用随手拈来素材创造新的效果。从歌曲方面来看,如:《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待》《美人吟》等作为电视剧主题歌,以其形象化的音乐素材指向剧中人物,但会以深入的内涵展现画外之音,弦外之韵,所以,听来通俗易懂但却发人深思;像《精忠报国》《鸿雁》《阳光路上》等单曲精曲,它们既有直接的音乐气势,又能以深入的思想令人回味;像歌剧《天鹅》、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合作)《支嘎阿鲁》、3D舞台艺术片《白毛女》、交响组曲《客娘颂》、交响音诗《萨满祭》等高雅之作,但却有着切实可感的音乐主题旋律,以切实可感的具象艺术形象而让人产生直观的艺术联想;他的编配之作如《母亲》《父亲》《常回家看看》《儿行千里》《春天的故事》《两只蝴蝶》《狼爱上羊》《窗外》等,经他之手而负载了烘托的巧妙编曲从而扬名全国,他以意想不到的手法而令他人之作锦上添花。由此可见,体裁不同,题材各异,形式迥异,雅俗兼有,多种风格在其手中涵容并举,把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运用的游刃有余。

例11:《等待》中的二元复合

从身份的转换上来看,职业与非职业使其可以游离于体制内外,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才华。在其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的身份之外,他在社会音乐领域有着活跃的身影,兼任亚洲爱乐乐团音乐顾问、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是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由此,他的成就及其获奖也来自于体制内外的两方面,《朝夕相伴》代表中国音乐家获1997年第二届亚洲流行音乐节的创作银奖,代表国家艺术行为而创作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接旗文艺演出“中国八分钟”的音乐获得“突出贡献”表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推选优秀曲作者则是大众给予的赞扬,2009年国庆60周年焰火晚会突出贡献奖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尤其是今年3月又荣获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称号,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与褒奖。不管是体制内外,张宏光的身份均获得了点赞。

从张宏光从事音乐创作以来的事业发展之路及历史纵向关系来看,亦可见张宏光二元复合的两种艺术气质的交融汇聚。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入职国家级文艺院团任专职作曲期间,就根据院内外的需要而创作或编配了很多优秀作品,并且较早地参与到影视剧音乐的制作之中,张宏光这期间的“活”多是两种素养的促成之中,并在发展中灵活选择雅俗关系的配比,他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创造性的角度,以影响最大的电视剧音乐来看,从时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新世纪以后,在之前只有《甘十九妹》(1996年,片头曲、片尾曲等《侠客梦》尹相杰唱)《邓小平》(1997年)等少量的作品,如:《难舍真情》片尾曲(2000,陈涛词,李艳秋唱)、《康熙王朝》《杨洋三嫁》(2001年)、《孝庄秘史》《凤在江湖》音乐(2002年)、《绝对权力》(主题歌、片头歌《人》张俊以词,腾格尔演唱)、《汉武大帝》《皇太子秘史》(2004年)、《浴血坚持》《东归英雄传》《晋阳老醋坊》《父亲的战争》(片尾曲、插曲《唯有兄弟》翼楚忱词,屠洪刚唱)(2008年)、《望族》《我们的八十年代》《闯关东·中篇》《人间正道是沧桑》《情系北大荒》《永不回头》《大潮如歌》《杨贵妃秘史》(2009年)、《松花江上》《暖秋》(2010年)、《嘎达梅林》《中国国防生》《永远的忠诚》《大酒商》(2011年)、《掌门女婿》(2012年)。其中,电视剧《杨贵妃秘史》音乐主题曲《我还是我》(尤小刚词,殷桃唱)、片尾曲《时光倒流》(冀楚忱词,石小群唱)、插曲《女儿吟》(殷桃唱),电视剧《暖秋》音乐(2010年)是山西剧集制片厂继2003年的《暖春》、2004年的《暖情》之后,推出的第三部“暖系列”影片。电视剧《中国国防生》片头曲《国防生之歌》(段连民词)、片尾曲《奔向风雨中》(段连民词,张善淇邹宗胜 林爽 高梓淇 刘超 殷叶子 许小行唱)、插曲《风中的那朵小花》(段连民词,梅玉/林爽唱)。电视剧《永远的忠诚》音乐主题曲《心中所有》(王开国词,韩磊唱),该剧获2011年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电视剧《掌门女婿》主题曲《一路而来》(王开国词,张译唱)。从其电视剧音乐来看,作品首先配以能以点题之妙的主题旋律。从而能给予电视剧以主题、思想的外化。如《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以叹息式音调疑问地问出看剧后观众可能生发出的问题,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汉武帝历史功过的别样表达,这是大众层面所关注到的张宏光的创作素养。从专业技术层面来看,作品设计精巧,其主歌部分是重复的双句体结构,意在两种问题的并列提出,但第二次以上扬的音调推展了音乐,也是对问题的肯定回答:从不后悔。副歌部分依然采用重复的形式,对起伏的情绪进行渲染,体现复杂的艺术情感。可见,在形式相对单纯的易懂直观艺术表达基础上,但音乐的内涵又是极其内省式的,复杂与简单的两种艺术风格的叠合,从而使得音乐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由此可见,点题之作的《等待》用外在的易学好唱的音乐旋律,为其大众传播奠定了基础;而内在的技术精巧设计为片尾的点题而引入思考的内涵,主题、结构、和声的设计赋予作品以悠远意境,使其经得住技术品鉴。

电视剧音乐的雅俗与内外的二元复合性同样表现在张宏光的电影音乐作品中,虽然它们多为合作,如《天下无贼》《集结号》《谁主沉浮》《孔子》等。电影《谁主沉浮》中的同名主题歌《谁主沉浮》(2009年,韩磊唱)音乐,以叙述的口吻将国共统帅个人情感予以透视与解读,更通过毛泽东、蒋介石双方对“民心”的认知与争夺的心理战中,渲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真理,并在主旋律更为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实现音乐的外化作用。音乐内在的隐喻则表现在它试图通过女性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和解读,将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对纠结的内心世界的解读,以音乐内涵的语意所指而展现建国前夕国共两党领导人之间的心战交锋,这种内涵的展现是作品内在交响思维的巧妙作用之处。《孔子》片尾音乐《仲尼》也是该剧的点题之作,采用一问一答的对应乐句,并点明孔子的抱负远大而终身失意,其音乐的结构是宏观惯常的重复乐段,将两种不同语意内容并置呈现,副歌部分所用的重复音乐(问答动机)好似孔子无奈地呢喃,而回旋及其倒影的音乐(思想动机),其衍展则是表现思想的变化(见例12),这种易懂、易解的音乐形象的外化内容,却以深沉的意境、复杂交织的多声部进行表层与深层的二元复合,展现了重要历史人物孔子思想发展的深重题材,用电影音乐在表达上的两重结构思维的综合而展现了张宏光二元复合观念。

例12:《仲尼》的主题与思想表现

《走山河》作为《闯关东·中篇》主题歌(2009年,王开国、祖阔词,韩磊演唱)以个人对时局转换的深刻体悟和历史的深重责问来展现该剧主题思想的。其音乐以形象的音乐主题而展现生活小事,这时的音乐质朴无华,叙说感强,而其内涵的逐渐显现则是意在表现雄伟的空间、悠远的时间,以此而双层次地展现历史的厚重感。音乐从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将历史与个人情绪的起伏、动荡的社会与众多的浮萍来身。歌中的关山、风云、山河、天、故乡、炊烟等都是双关语词,其最后的“肝肠破”是情感的高潮所在又是

整首音乐的点睛之处,以旋律的起伏而表现高远的意境、沉厚的情感(见例13),这是二元复合艺术手法的又一次体现,歌曲经韩磊的“帝王之音”来演绎,很好地表现了历史叙事厚重感及个人情感的沉重幽远。

例13:《走山河》中的双重艺术思维

此外,在大型记录片主题音乐创作中,央视投拍的《再说长江》(2006年)由张宏光创作,他以雄浑大气的音乐表现了与《长江之歌》元素相通的崭新的旋律,更宽阔、更宏大、更深情,将亿万人民对长江的感情以宽广的旋律和深邃的多声思维予以展现,是张宏光雅俗、内外,两种音乐思维叠合交织的又一次展现,是其二元复合理念的再次发声。《再说长江》的音乐就如同其低调随和的待人处事性格与大气磅礴的音乐风格那样,协同并现。

二元复合既是技术领域的难易并举,充分考虑到大众听赏与专业审美心理的两方面需求的技术所为,也是音乐作品在面对外在形象与内在思维表现综合上的观念所为,张宏光在大小音乐体裁、题材的艺术诠释上无疑做得较为均衡,经得住听,耐得住品。

三星光耀

环境与氛围是艺术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告诉人们环境在造就人方面极具影响力的朴素学理。张宏光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的循循善诱,母亲的因势利导,兄长的提携引领,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是家中的三兄弟均在各自领域凸显出的各自地位,是他们相互促进的重要契机,这也是学术界难得的佳话。

老大张春一是音乐制作领域的高手,大器晚成;老二张千一是音乐创作领域的大家,早年成名。前者的音乐制作常为圈内人士津津乐道,后者一赛成名而被誉为“鬼才”,在中国首届交响乐评比中,并以“绿色”的快速通道进入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尤其是后期的不懈奋斗拼搏学习、钻研精神鼓舞并引领了宏光。张宏光与其兄张千一在舞剧《大梦敦煌》《云水洛神》以及很多歌曲作品中的合作堪称完美,在近年来的大型作品,如交响音诗《萨满祭》创作中,相互促进,是宏光步入其艺术第三阶段重要的发展基础。于是,他们从东北走到了北京,再一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音乐舞台。一门三乐人,辉耀华夏地。风格各自异,美韵创奇迹。

引领三兄弟走向音乐之路的是其父,一位精于西方乐器演奏的朝鲜族音乐家,良好的音乐修养及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培养了三兄弟的音乐才能和执着追求的求索精神。再加上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张氏三兄弟”在中国音乐界创造的成就也就蔚为壮观了!

首先要着重提及“张氏三兄弟”的老大张春一。可能是更为“幕后”的音乐制作人,他的音乐成就知道的人相对较少些。但他多次获金唱片奖的音乐制作,属于“大腕级”的音乐制作人,其稳重、朴实的性格也表现在其作品中,张千一、张宏光的作品也多有其幕后的功劳与助力。在音乐制作界,张春一被誉为“领头羊”级别的人物,原因之一在于他是大陆首批涉足流行音乐的制作人之一,精于乐器音响,还在八十年代去磁带、光碟制作先进的香港进修过,在之后的工作中主持录制过数千种磁带光盘。尤为难得的是,张春一还从事制作的研究,全球视野的调研,不遗余力地介绍、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音乐制作手段、发行机制、新品新创,还探索革新传统的器乐录制方式、编曲等手法。正是基于此,他为中国当代音乐制作技术的推进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响发烧友中,张春一是低调奢华的“黑胶”唱片的炮制者。如1987版《红楼梦》原声花絮就是张春一与李小沛、曲丹的作品,欣欣《你的女人》(黑胶)也是由他与李小沛联手录制。近年来来,《风华国韵·春秋战国》HQCD、龙源音乐“低调,低音皇”就在制作人之间极为推崇,前者由是由张春一制作、李小沛录音、金玥演奏,并与日本JVC技术处理中心有过深度的合作,专辑展现了《春秋战国》《英雄》《画皮》《勇敢的心》《梅兰芳》《乡村骑士》《卧虎藏龙》《香音神》《世界》《蔡文姬》等既有中国古典韵味又有世界现代音效的发烧音响;后者是专为低音声部演奏和演唱而制作的专辑,展现了低音乐器独特但很有韵味的声音特点,展现出低音的风韵光彩,是2010年北京龙源之声再次轰动发烧界的顶级发烧天碟,作品有刘峤低音单簧管演奏的《塞维利亚老城墙边》(比才)、任彪低音巴松演奏的《意大利人在阿尔及尔》(罗西尼)、孙艺伟贝斯演奏《悲歌》(波泰西尼)、李科臻巴松演奏《小巫师》(保罗·杜卡)、樊翔大提琴演奏的《Memory》(久石让,选自《入殓师》)、高宾大号演奏的《乐队大号片段》(胡斯特和瓦格纳)、女中音杨燕婷演唱的《爱之歌》、刘峤低音单簧管演奏的《亲爱的爸爸》(普西尼)、孙艺伟贝斯演奏的《大象》(圣桑)、任彪低音巴松演奏的《捕鸟人》(莫扎特)、樊翔大提琴演奏的《天鹅》(圣桑)、赵欣演奏的约翰·思斯特·加利亚德长号曲(第一、第二、第三乐章)、李科臻巴松演奏的《不倒翁》(关英贤),高宾大号演奏的《音乐会练习曲》(马可·波尔多尼)、男低音杨阳演唱的《老人河》(克尔恩)与《死神与少女》(舒伯特)。音乐制作中最难的各种低音的制作挑战,不难看出,这些作品的选择即可见制作人张春一特殊的视野及厚重的艺术品格,既能把握中国传统音乐韵致,又能展现特殊的西方音乐的音响空间。

“张氏三兄弟”的老二张千一因知晓者多,本文略写,可详见笔者其它专文③。以西方乐器大管演奏而在乐队中长期实践,并在从事创作后不久,就以管弦乐《北方森林》而惊艳作曲界,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中屡获各类作曲大奖,是三兄弟中最早扬名者。张千一为三弟张宏光的发展建言铺路,将其引入作曲领域,带入影视音乐、流行音乐创作发展方向,并在后期大型作品的创作、编配中,始终相伴相随,如舞剧《大梦敦煌》《云水洛神》等。当然,张宏光编曲中的创造性才华也为张千一作品助力很多,张千一的很多歌曲都是经宏光的灵光显现而助飞升空的,他在《真情序言》(2011年)的扉页中着意评价了其弟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和创作能力。

此外,三兄弟的情深义重也是圈内的佳话,张宏光生病时,兄弟们会放下所有事务,守候在病房。张千一说其大作歌剧《太阳雪》、管弦乐《我的祖国》就是在此期间写成的,他的宏光兄弟的病房并没有阻碍音乐灵感的萌发,还因情深意重而触发了创作中的大情大爱。兄弟的情深是最真实的情愫,也是它们奉献真情于作品之中的思想之源,感人内核。

例14a

例14b

例14c

例14d

四维宏构

音乐作品是以技术而综合为之的,如何运用技术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则是每位作曲家不同的侧重或选择。张宏光在主题旋律的构造上有其标识性的手法,在意境的营造上会用其结构逻辑布局,在题材的挖掘上有其特定技巧,在体裁的发展上有着特殊的理解,在古今中外音乐审美的融会上有其独到的方法,其辨识度极高的音乐,就是这些手法多维促就而成。

从主题上看,以鲜明的音乐主题塑造是张宏光最为外在的技术表现,是音乐形态化的具体应用。悲叹式动机是其主题常见形态,如前述分析的《等待》《你和我》,再如《大爱无疆》《大草原》《美人吟》《蝶儿飞》《大汉刘邦》《温暖时光》《鸿雁》《江湖》《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等。在这些悲叹式动机所产生的主题中,有直下型的,如《等待》《大爱无疆》《大草原》等,它们给人以情感一泻千里之感,如《大爱无疆》中的“天地间,人世上,道义常在,恩泽四方”所表达的大爱情怀,《大草原》中的“悠悠的草原青青的草,春的波涛秋的心跳”“梦的眼睛爱的花苞,幸福燃烧快乐狂飙”,这样的主题给人的直观感受很强。有的则属于非直下型的,类型比较多,有的像走台阶加停歇型的,如《美人吟》的“蓝蓝的白云”,有的回环型的,如《走出诱惑》的“爱也爱过了,做也做过了”,这些主题的情感表现就有回环后忧郁,再加上词的关系,表达的音乐意思就显得波折灵动,跌跌撞撞(见例14)。像《精忠报国》(1999)这样的直下型动机所构成的主题,在直抒胸臆之中带有戏剧腔韵的激昂,如“狼烟起,江山北望”从主音的高处直下到低处,但会以呼应的形式而予以应答,与上述的只下不上型,还是有些情感表现上的差异,《精忠报国》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回到高峰的做法,有利于构造大落大起的主题,这种手法在张宏光的主题形态中也具有的代表性,如《走向伟大的复兴》《最美的画》《北方大地》《草原星河》等,其做法变化多样,有的是用前后句呼应完成的,有的只用一句就形成了这样的“拱形”造型。以和弦分解形态的动机在宏光的主题中也有大量使用,如《向天再借五百年》(2001)的和弦分解的第一主题和纵横驰骋、大开大合的第二主题。回绕型的动机也是张宏光音乐主题的形态之一,如《平安梦》《你》《祈愿》《千古美人》等,曲折多变的音乐主题,有助于曲折情绪的表达,而像《阳光路上》这样的主题,以某一形态为主而作的上下、回绕的手法,对表现昂扬向上的音乐主线条有其特殊助力。

在意境的塑造上,张宏光在其古典或古韵题材作品中有其特定手法,《红花红颜》(1994年)《如梦令》(2009年,作词:李清照 演唱:蔡琴)、舞剧作品《大漠敦煌》(2000年)《霸王别姬》(2003年)《香格里拉》(2006年)《云水洛神》(2008年)中,在他为谷建芬“新学堂乐歌”所配的伴奏,以其音色的指向性,如箫、琴等民族乐器,以其和声的民族性,如非三度叠置,较多地运用了四五度音程关系而来构建特有的意境,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予以展现。多样意境美的探索不仅反映其审美情趣的取向,也展现了他在专业院校训练后所据有的丰富手法和宽阔的视野特点。在意境美的营造上,张宏光在写景一类的作品上有其意境营造的手法,其中援引指向性明确的地方民间音乐素材就是其一,如《北溪恋歌》《爱在南充》《草原星河》《敕勒川可爱的家园》《青海梦》《人间遂宁》《日光城之恋》《我家住在南麂岛》《我的家乡梵净山》《中国有个小地方-潜江》《乌蒙之巅》《漫步黄山》等,这些歌曲是地方山水风物的描绘,也是各地百姓对自己家乡的歌颂,一个地方一片景致,一方山水自然需要一种意境。张宏光在这些特定写景类作品的意境营造上,从线条的构造入手,加强纵向和声的衍展,再结合词境,将风景以乐境诠释开来。如郑绪岚演唱的《漫步黄山》,采用了黄山的民间音调,开始的上行五声性音阶构建的主题就直观地展现了登黄山的情境,“风过玉屏楼”;在“白云悠悠走”之境中不免流连驻足,音乐对前句予以呼应;“飞泉直下”又以民间音乐素材构成的上下音型,而“水长流”的下行音型既是对前半句的结构对称式的呼应,也为“花香满山游”的流连忘返的意境做下铺垫。歌曲除了素材的指向性外,还借助五言歌词及其古雅意境,而展现黄山清雅意境美(见例15)。再加上舒缓的节奏律动,悠然的五声性和声的衬托,松弛的郑绪岚的女声,为“漫步黄山”的意境美创造了内外之韵。

在音乐体裁上,张宏光对中外体裁的融合有其手法,他的很多歌曲多会对体裁进行灵活处理,主副歌结构明显的处理手法并不多。在大型舞台作品的体裁探索中,分曲体现使其获得了叙事与抒情灵活的空间。如以西部历史文化风情为题材的现代时尚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2010年),为适合故事所承载的内涵:20个世纪30年代年轻知识分子王洛宾的原型,展现了王歌与妻子来到西北高原,被西北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所感动,最后留在西北搜集民歌的故事,张宏光将其体裁设定为歌舞曲联缀的形式而寻求创新的内容表达。如导演夏广兴所言:“我们的歌舞剧最大的亮点就是求新,这是一个发现美的故事,而我们的舞台呈现将用王洛宾的歌曲与作曲家的原创歌曲和音乐的有机衔接,并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和舞台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呈现一台不一样的民族歌舞剧。”构建体裁的音乐内容分别以王洛宾的西部民歌为主线,以原曲的音乐形象而展西北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民间音乐,在表现中融入现代的多艺术形式而创新体裁,以剧中人王歌发现收集民族音乐的故事而将其结构逐渐展开,张宏光在汇集历史文化之韵、民族歌舞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而探索的现代歌舞剧,使传统歌舞乐于一体的传统形式得以继承与发展,其中的大胆创新,精妙构思,以全新的交响乐手法并将多种艺术元素巧妙融合起来的,使得在加大拓宽音乐张力,丰富乐曲表现力度,凸显剧中音乐深层次结构上,在对话式乐句展开中扩展音乐结构上,有其特殊的效果。如《在这遥远的地方》一段,男女对唱的形式展开了故事及其理想,重复性音乐适宜于叙说故事并扩展结构,为歌舞剧的内在创新做了较好的实践(见例16),而内蒙古民间音乐素材为其直观艺术形象塑造提供便利条件。除了国内的展演外,该剧还亮相爱丁堡边缘艺术节,2017年8月18日的《欧洲时报·英国版》对其进行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评价(秦田园)。

例15:《漫步黄山》的意境美营造

张宏光创作的交响组曲《客娘颂》(2010年)是其近年来在交响音乐领域探索的体裁之一,创作动因源于他对民族音乐及客家文化的热忱,表现了以公元前209年,龙川县令赵佗上书秦皇申请朝廷动员中原女子1.5万名到岭南为“士卒衣补”,迁徙古龙川为历史背景,反映客家古邑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赞美客家先民开发岭南的拓荒精神,特别是客家妇女朴实、善良、勤劳、智慧的优良品格。八大乐章为交响组曲的体裁探索进行戏剧化展开的构建,以“剧”而成乐的每个乐章环环相扣,也能独立成篇:秦扫六合定岭南、和辑百越一家亲、三秦将士思亲人、客娘依依别故乡、关山重重万里行、欢天喜地迎客娘、扎根岭南播文明、开枝散叶遍全球等八章串起了戏剧线索,它可分为三个篇章:开篇管弦乐的磅礴、雄浑,把客家人在迁徙苦难、万里长旋中坚定不移的毅力刻画的淋漓彻底;中篇舒缓如行书的乐曲烘托了亲人团聚,互话家常的温馨场景;下篇以低缓的节奏引导开始,仿佛诉说着绵绵乡愁,把客家人特有的精神、文化进行了浓缩展现,展现了客家妇女在面对恶劣环境挑战中的坚韧,展现了客家山歌特有的音调和韵味,音乐既有民族形象,也有深邃韵味。

在音乐题材上,张宏光在对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的重大题材进行表现时总会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抒发主流态度与情感,他以自己特有的大情怀、高境界、深感悟而表达有个性的音乐,这是他音乐手法中的又一特性之处。他的创作从深沉意境、厚重音响而表达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深情与关切的特性表达,在音乐看似平淡的陈述之中推动音乐的逐步升华。他以自己辨识度极高的音乐个性而感染大众,并恰当地讴歌时代,塑造精神品格。

例16:《在这遥远的地方》以双重结构展开歌舞剧体裁

他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全新演绎的李清照《如梦令》取材古诗词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风”素材深化,将古雅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铿锵的节奏、幻想性的配器而性格鲜明地展现开来,并结合现代舞美的巨型碗幕上的丝丝翠柳、湖面上的朵朵荷花将本就梦幻的《如梦令》表现得空灵缥缈。而其旋律以优雅舒展但却朗朗上口的优美,可见其个性并未忽略普通听众的需要,使得温暖的旋律之中更有历史的厚重和悠远的知性之感知。(张宏光:为全运交出满意答卷,《济南日报》2009-11-05)

大型歌剧《天鹅》是张宏光近年来创作的代表作,它于2013年首演于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中。歌剧讲述了蒙古布里亚特部、巴尔虎部关于祖先源头的美丽传说创作而成。故事主角是美丽的天鹅白嘎拉玛。她与巴尔虎代在人间的生活中,遇到了来自部落内部人们的猜忌、误解和大自然的种种磨难,但也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她以天鹅纯真、坚韧的品格勇敢地面对困境,赢得了全部落百姓的尊重。她的美貌使同部落的青年猎手依黑利德陷入妒忌之中,伊黑利德猎杀了森林的神鹿,借此激怒腾格里天神,以求自我毁灭。而巴尔虎代在解救伊黑利德的过程中,不幸遇难。中国古典的素材,西方现代的体裁,交汇在厚重舒展的音乐上,张宏光发挥其旋律线条构造的才华,以分曲体为基础而串联起音乐的张弛波折,实现体裁与题材探索的个性凸显。李奇志在《中国文化报》以《一曲至死不渝的爱情颂歌》为题,对歌剧所呼唤的人性真善美予以赞扬。

交响音画是张宏光音乐创作的又一探索体裁。2014年9月26日,黑龙江暨哈尔滨市庆祝建国65周年“江山如画”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环球剧场举行,张宏光创作的《萨满祭》在下半场第二曲,作品以神秘、粗犷的萨满教音乐素材表现了东北黑土地上文化的历史悠远,展现了东北阿尔泰语系部族中独具特色的祭祀礼仪文化及其萨满教的文化特点,神秘悠远的音响展现了萨满教的崇高历史地位,展现了这一在《多桑蒙古史》的记载中具有文化启蒙意义的区域民族宗教的交响音乐思维。这场音乐会上演了印青的《江山如画》、孟卫东的《东北风》、唐建平的《松花江的回忆》刘琦的《红色记忆》、杨人翊的《节庆》、鄂矛的《快乐的小雪人》、杨一博的《乐动阿勒锦》、张千一的《黑土情》、徐沛东的《黑土梦》、张朝的《中国之梦》,是东北交响乐探索的一次集中亮相,宏光在这次音乐高端聚会中展现了他交响思维的厚重感、历史性及多重艺术审美的叠合,这是与其既往的音乐探索相吻合的,是其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但也拓展了他的器乐线条构造,在地方器乐音色及历史题材的音响挖掘上,张宏光以其东北文化的长期浸润而生发出了无限的创造性。

结 语

通俗易懂的主题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律动,深邃悠远的音响意境,辨识度极高的艺术个性,灵活多变的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张宏光在其流行音乐高雅化的探索中情深至微,在其严肃音乐普适化的实践中去伪存真,在其不同艺术阶段的宏观规划中收放有度,在其不同音乐内容的微观精雕中理性有加。乐美而情深,心诚而至善,用手写的音乐表达了流年的赤诚艺术追求。

诠 释

① 王安潮《流行音乐缘何兴起“东北风”》,《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② 祈建《朱桦、张宏光在第二届亚洲流行音乐节获奖》,《音乐天地》1997年第4期

③ 王安潮《民族性,人民意,军旅心——张千一音乐创作的史学研究》,《音乐天地》2017年第1期;《性灵灿烂见天真,乐巧阑珊秒如神——张千一声乐作品创作的史学研究》,《音乐生活》2017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