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文,秦 迪,林 琳,姜丽艳
(1.解放军第208医院 心血管内科,吉林 长春130062;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老年病科)
临床上,心电图ST-T变化结合心绞痛症状常可诊断冠心病。但静息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如病人缺乏典型心绞痛症状,又不适合行运动试验、也不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时,选择能够准确了解冠脉病变而且简便、安全的检查手段,对明确诊断较为重要。本文对203例静息心电图异常的无典型症状的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评价冠脉病变特点,分析如下。
1.1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门诊或住院的静息心电图可见ST-T变化、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03例,男89例,女114例,年龄36-70(平均47±20)岁,全部病例均接受冠状动脉CTA,入选条件1:①静息心电图异常:指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下移≥0.05mv或T波低平及倒置;②无典型心绞痛症状。除外以下情况所致的心电图ST-T改变:①低血钾等电介质紊乱;②药物影响;③束支阻滞;④各种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⑤陈旧性心肌梗死。伴随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家族史41例、吸烟史57例、高血压病72例、高脂血症60例、糖尿病63例。
1.2320排CT扫描方法
全部病例应用东芝Aquilin ONE320排CT机(日本),采用容积非螺旋扫描,设定扫描参数,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以4.5-5.5 ml/s的速度注射碘普罗胺370约50-70 ml,扫描范围自气管分叉至心脏膈面下1.0 cm左右,可回顾性选择最佳R-R时像重建图像,传至Vitrea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重组出右冠(RCA)、左主干(LMA)、前降支(LAD)、回旋支(LCX)的二维及三维图像,重建后血管按RCA、LMA、LAD、LCX分别分析。
1.3数据测量及图像评价方法
检查结果均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阅片,经讨论后再做出诊断。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冠脉分段法,将冠脉各主支分为LMA,LAD近、中、远段,LCX近、远段,RCA近、中、远段共9段进行分析。检查结果分为冠脉CT阴性组(冠脉未见异常,以及冠脉狭窄<50%)和冠脉CT阳性组(冠脉狭窄>50%)。
1.4统计学处理
203例患者中,冠脉CTA阴性者141例, CTA阳性者62例(30.5%),其中35例可见心肌桥。CTA阳性者多见于男性、年龄大及糖尿病患者,与CTA阴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长期吸烟者在CTA阳性组多于CTA阴性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此外,在20例CTA阳性的女性患者中,15例为绝经后女性,而5例绝经前的患者均系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者。
表1 CTA所见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电图是临床医生最常用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初始检查手段,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不断进步,如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HD的“金标准”地位,以及CT冠脉成像尤其是320排CT的临床应用,使得心电图在CHD诊断中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静息心电图异常通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有关,多见于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及多支血管病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静息状态下的心肌血供,则出现ST-T变化[1]。但心脏受自主神经影响很大,一些年轻患者由于心理应激或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出现自主神经调节异常以致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失衡,或者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常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都可表现为心电图ST-T异常[2],临床上还可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如阵发性胸闷、心前区不适等,尤其是伴有危险因素时,临床上更易诊断为冠心病[3]。本组病例中,静息心电图异常的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中,CTA阳性率为30.5%,多见于年龄大、男性及糖尿病患者,与CTA阴性组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20例CTA阳性的女性患者中,15例为绝经后女性,而5例绝经前的患者均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能加重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绝经前女性冠脉病变发生率低,分析与雌激素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抑制胰岛素抵抗等生理功能有关[4]。此外,本组病例中CTA同时发现35例患者有心肌桥,可能也是影响心电图改变的部分因素[5]。
静息心电图ST-T变化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对没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仔细甄别方可诊断冠心病,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医疗负担,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行CTA以助诊断,其简便、无创、准确,易于被病人接受,可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