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自2019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这意味着,我国所有医院要逐步变更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新的卫生经济学形势将对医院的经济运营产生哪些影响?医院的财务工作将产生哪些变革?
本期嘉宾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卫生健康分会会长 董立友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邹 平
辽宁省卫生经济学会会长 郑凤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核算中心主任 许 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高弼虎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总会计师 张 进
北京安贞医院总会计师 王 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卫生经济科主任 关 兵
河南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 雷志勤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会计师 陆 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总会计师 刘 辉
邹平: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财政预算内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70余万家,资金收支达21万亿元左右。资金收支每节约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2000多亿元资金。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生产创造价值,但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间接增加价值。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潜力巨大。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看,医疗机构较为领先。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而公立医院比重仅为10%左右。同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相比,医院有压力,但是也有动力,有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改进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性。
董立友:
2017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历经20年的改革洗礼,至此力度空前。相对于现行制度,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八大变革和创新: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关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去年同步参加了北京医改。一年来,医院的收入增幅下降较多,但绝对值还是增长的。此外,医院的门诊量下降了10%左右。具体来说,普通门诊下降较多,约为60%左右,专家门诊略有下降,约为40%,且以副高级职称的专家为主。
此外,由于医事服务费的设立,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希望通过更少的就诊次数来节约费用,这就使得每次就诊的开药量上升,门诊的次均费用也就随之上升。这是摆在医院面前的一大问题。
高弼虎:
从去年开始,医疗机构进入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时代,今年辽宁省也要推行耗材零差率,涉及医院经营收入和运营结构的变化,这对医院的影响非常大。
最直观的变化是,医院病房的药占比明显下降,但是门诊的药占比上升了。究其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患者对医院的药更放心,因为医院对于药品的进货渠道把控更严;二是由于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这意味着医院的药比药房要便宜很多。此外,大连市有独特的药房方便门诊,使得部分患者可以使用过去的就诊处方直接来院开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医院门诊的药占比。
张进:
总会计师制度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院经济管理和内部运营所需要的。目前,医院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复杂,医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高,需要更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和决策中去。
因此,医院的总会计师首先要转变医院财务人员旧有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从过去事后记账的财务人员转变为未来管理经营的财务人员。
其次,从医院的财务人员变为总会计师,也就是从医院的财务“守门人”和控制者,变为医院的决策者和资源平衡者,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于总会计师,在领导能力、学习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都要不断提高。
郑凤春:
医院的总会计师应当是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总设计师,最起码在医院核算体系、费率体系、指标设定等方面的思路要走在院长前面。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总会计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因此,医院总会计师应从自身做起,武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有些医院的总会计师由医院自身认定,不完全符合医院人事制度和大病管理制度,应当尽快解决总会计师的准入标准问题。
许涛: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行业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我认为,医院财务工作应成为一门艺术。医院的会计核算要在未来的行业引领中得以充分发挥,要让各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医院管理层)看懂和理解,并最终得以使用这些财务数据。这种使用不仅仅是医院层面的内部精细化管理,同样要作用于政府,让政府部门通过医院财务的各项数据,对医院的实际情况给予客观的判断和理解,从而使医院财务工作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其次,医院的财务工作绝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而是医院经济行为的最后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医院财务工作中,会计的工作绝不简简单单是会计行为了,会计一定要步入科技的“快车道”。
刘辉:
对于新形势下医院的财务工作变化,医院财务人员能把控什么?
我认为有4个方面:首先,要有转变思维意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其次,是专业技能的转变,医院财务人员要跟业务人员成为伙伴关系,要理解业务人员的语言,从财务信息里提炼出相应的决策信息,为业务人员提供服务,同时把决策信息转化为更有意义的建议。此外,是沟通能力的转变,如何让业务人员听懂财务决策信息,按照医院财务人员的表述方法,跟医院财务人员一同掌握并执行医院财务解决办法非常重要。最后,医院财务人员的眼界不能只局限于账目报表上,要了解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从低头看账转变为抬头看天。
王成:
在医院运营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下,个人有着几方面的思考:
医院的药品部门从利润中心变成了成本中心,可以考虑让药学人员增加创收渠道,比如送药到社区、开辟药事门诊等,通过拓展药学部门的服务内涵,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对于放射科、影像科等医技部门的人员,虽然大型检查的价格降了下来,可以让他们提升效率,以维持总体收入的持平。
DRGs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医院能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调整医院内部管理框架,提升病案首页质量和成本管理的水平,以迎接DRGs时代的来临。
既然医院在现有的服务范围内,整体的营收情况发生了变化,是否可以将医疗产业向前后延伸,拓展健康体检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雷志勤:
医院的财务部门如何在医院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创新思维、主动作为、主动站位去提升价值?我认为首先财务部门的定位要高,要成为医院领导经营决策的作战部门和指挥部。因此首先要自尊、自信、自爱,逐步找回自己的价值。
其次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财务部门机构定位的转变,由过去的记账、报账、算账向经营管理转变,由核算统计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由关注收费管理向关注医保控费转变。二是财务人员的思想要转变,由执行者向理财者、决策者,最起码向改革参与者转变。
对于医院的财务工作,要提前谋划智慧财务,让财务拥抱科技。只有这样,医院财务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才能更好地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精准服务。在财务工作中,也要树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体验,实现患者价值。
陆缨:
对于新时代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应该着力于三个“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
对接业务流。医院的财务工作若跟业务场景对接,应该要对接所有的业务流,这样的话,才能够体现会计管理的价值,节省医院人力。
整合信息流。目前,很多医院将包括财务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通过医院的数据平台进行交互整合,形成大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为医院的运行分析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医院的财务运行提高效率、提供保障。因此,整合医院信息流非常关键。
管住资金流。依照当下的医改政策,以后医院包括药品和耗材在内的所有采购都要在采购平台上进行。药品和耗材的价格降了下来,这导致该部分款项的支付期限要前置,从原来9个月甚至一年才向供应商付款,变更为如今最多60天就要付款,这对医院的资金流形成了压力。因此医院财务人员要将资金流的入口管住,同时把资金流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