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庸思维研究述评

2018-09-19 06:49刘影孙桂路
市场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庸情绪大学生

刘影 孙桂路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日益庞大却仍旧特殊关键的群体,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中庸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国人的影响不可小觑。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从中庸入手研究对大学生的培养,本文对大学生中庸思维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中庸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6-0137-02

一、 中庸的概念内涵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指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中,即中道而行,中道就是不偏,不偏就是避免走极端。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中道即人道,人道即礼义,《荀子·儒效》有云:“曷为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礼义规范了人们在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目的是有秩序地生活,使人得其生,这其实就是仁。故中道亦即仁道,仁道就是人们都不能违反的,都应该照着做且一直做下去的,这就是“常”。常有常存,故“庸者,常也”。所谓中庸,就是把仁一直做下去。不行仁,叫不仁;做了一半,就叫中道而废。

二、 大学生中庸思维研究

(一)中庸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1. “仁礼诚”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引导

中道即仁道,孔子主张以“中道”来纠正自己学生人格上的偏差,“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他认为只有中行之道,即不偏不倚、不离不过,才是君子的最高道德原则,而这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也同样适用。我们提倡大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大学生行为规范,在扩充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杨丹,2010)。“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说明“知、仁、勇”是儒家理论体系的根基。“未知,焉得仁?”没有知作为前提,就无法做到仁。至于勇,则作为一种坚毅的品格,支撑着人们在仁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得“中道而废”。大学生应将“知、仁、勇”统一起来,锻炼“知”的理性能力,培养“仁、勇”的优秀品格,不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也不盲目地进行社会实践,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中和点,使其结合并将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赵璐,2014)。

中庸不是盲目的“折中”,它有一个标准,那便是“礼”。《礼记·仲尼燕居》有言:“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孔子认为人们归于“中”的言行离不开“礼”的教化,故“礼”也成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约束之一。尽管“礼”中有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服务的消极观念,但其中的尊老爱幼、爱国爱家、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依旧流传千年,成为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魏忆南(2003)提出,大学生应将“礼”作为切入点来进行人文教育,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人文情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实现大学生自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从而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完全发挥他作为人的天性,设身处地使万物发挥天性,从而化育万物使自己与天地相并列。与人融洽相处需要坚守“至诚”,这样才能在解决矛盾的时候收获别人的信任与自身内在的平和(罗勇,2015)。“诚”作为现代人的修身之道,具体方式是“慎独”,即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抑制住不正当的念头,严格要求自己。这就需要我们首先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其次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最后不断在实践中修炼自己的毅力(高慧,2015)。

2. “位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在此标注:“致,推而及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学者们将此称为位育思想,即“安所遂生”,达到中和的境界,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位育思想作为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政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刘松(2011)提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有两种策略:一是通過“优选重构”“改造利用”老方法,使新时代新问题得到解决。根据现实选择教育方法的数量结构、次序逻辑,剔除那些压制、闭塞的方法,启用新思想、新工具;二是依照“还权于位”“各安其位”“依位酌序”的理念,立足思政教育之本研究新方法。教育应当直指目标,时刻关注环境变化,尊重大学生内部结构要素;同时目标的设定又应当科学合理、切实切合实际、具有一定梯度,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应当详细规划教育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逻辑结构。本文认为在中庸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方面,已有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且得出的结论雷同一律,因此建议可适当减少对此的研究。

(二)中庸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1. 中庸与大学生情绪调节

情绪是一种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的结合,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认知经验。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但较为强烈,尤其是过于偏激的情绪对自己对别人都会造成心理情感上的伤害。因此,学会调节情绪对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庸以“致中和”为核心,“中”要恰如其分,不走极端,“和”要兼顾大局,和谐共处,这与情绪调节的关键不谋而合。

目前学者们对大学生中庸思维和情绪调节的关系已有探究但也为少数。郭侃等(2012)通过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庸思维在表达抑制对负情绪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中庸思维程度越低的人,在表达受到抑制的时候,更容易激起负情绪,而高中庸思维程度的人则不会产生太大的负情绪。程云菲(2013)从如今大学生由心理健康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出发,在全国进行抽样调查并得出结论:中庸思维程度越高,大学生抑郁症、焦虑与自杀行为出现得越少,且中庸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最大,焦虑次之,自杀最少。

2. 中庸与大学生宽恕行为

俗语有“得饶人处且饶人”,宽恕可使自己内心平和,给别人以改过向善的力量。影响宽恕的因素有共情、道歉、亲密程度、人格等,而中庸则以传统文化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宽恕行为。以儒家“仁”的理论,有专家猜测中庸思维程度较高的人更倾向于宽恕别人,且这一猜测在近几年得到了证实。吕美祯等(2015)在对58名大学生进行情景测试并对其中16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后,得出了中庸思维对大学生宽恕别人及自我宽恕的关系。中庸思维程度越高者,宽恕冒犯者的倾向越高,自我宽恕的倾向却越小。这表明具有中庸思维的人更有全局观念,能以平和的态度处理事情及人际关系;但也更容易自责,不会给自己的过错找太多借口,愿意谨言慎行弥补自己给别人造成的麻烦。郑淇等(2014)在分析中发现,生活哲学层面的中庸比处世方面的中庸更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宽恕行为。

3. 中庸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学作为人生的关键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学时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困惑程度,使人受益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中庸的“和”,故部分学者从中庸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持有平和的心态,重视原则,真诚以待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建立正确的交友观(谢秉宸、殷云林,2016)。张向任(2011)则提出中庸的“和谐”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诚信、忠恕”分别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关键。通过整理发现,学者们多从心理健康中选取一个点进行探讨,尽管得出的结论较准确,但还鲜少有人系统地将中庸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一模块进行阐述。

三、 研究展望

除了以上两大方面内容,也有少数学者从如性别、年龄、地区等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中庸思维进行调研,诸如此类针对某一学科研究大学生中庸思维的文献还较少,故笔者认为以后的探讨可从管理学、经济学甚至物理学等学科着手,对大学生中庸思维进行研究。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研究,如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中庸思维、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中庸思维、大学生社会行为与中庸思维等,笔者认为,以小见大,这些领域都有待学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丹.论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

[2]赵璐.《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2014(4):28-29.

[3]魏忆南.“中庸之道”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借鉴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3):45-46.

[4]高慧.浅论《中庸》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价值[J].知识经济,2015(6):167-168.

[5]刘松.《中庸》位育思想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啟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8):124-126.

[6]郭侃.大学生情绪调节对情绪状态的影响——中庸思维的调节作用[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2012:4.

[7]程云菲.中国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况调查及其与情绪问题的关系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8]吕美祯,潘家玮,郑淇,薛花,邓铸.大学生中庸思维对宽恕及自我宽恕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71-74.

[9]郑淇,薛花,吕美祯,潘家玮,邓铸.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宽恕倾向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4,12(4):219-222.

[10]谢秉宸,殷云林.从《茶经》中的中庸思想谈大学生人际关系调试[J].福建茶叶,2016,38(12):186-187.

[11]张向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影,女,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孙桂路,女,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庸情绪大学生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大学生就业趋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