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三步骤教学实践

2018-09-19 09:14赵璐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赵璐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真情实感写作的三个步骤:观察训练、巧设题目、互动批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安排和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整体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中叙真情抒实感,获得作文水平和个人能力的双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叙真情抒实感;三个步骤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就是作文。然而现在有几个中学生能“写并快乐着”?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试作文,学生普遍对作文存有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更有学生视作文为洪水猛獸,为作文而作文,普遍丧失自发性,自然也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就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观察训练、巧设题目、互动批改”三个步骤,在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中,培养了学生在作文中叙真情抒实感的好习惯,让学生更能融入并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获得良好的作文体验和生活感悟,令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一、观察训练:勤记日记,积累生活体验,深度感知生活

作文难,首要表现就是素材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观察身边人、事的习惯;二是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水平不匹配。在这样的现况下还要求学生作文叙真情抒实感实在强人所难。因此,坚持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观察能力,训练书面表达能力是第一步。

要解决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可适当降低要求,可以放手写,但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真心话。长期地训练,不拘一格的形式,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由不爱写作转变到随时都有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的冲动。

以下是一些学生日记的选段。

例1 曾丽静 3月1日 星期五 今天老师把位置做了一个大调整。以前,我和同桌的“她”总是吵吵闹闹,不欢而散。而今,一旦她要走了,我还真的挺舍不得,唉,有些事情总是这样,一旦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例2 曾黎平 12月29日 星期六 时间是宝贵的,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时间也是辉煌的,它从不偏袒任何人,它鼓励善于用时间的人,淘汰浪费时间的人,它公正无私,它让追赶它的人获得成功,让抛弃它的人一事无成,抱憾终身,难道你不认为时间辉煌吗?

例3 周桥茂 12月27日 星期四 我希望我是一个大人,一个真正的大人,那样我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受什么约束了,同时我可以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想吃啥就吃啥。不过,我必须要拥有知识和才能,我首先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刻苦拼搏,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自由而又快乐的人。

例4 黄倩 12月23 星期天 “你妈多好啊,又不管你,我妈啰唆得很,整天说三道四不停口,一会问冷不冷,一会问热不热,真烦人!”放学回家,我与玲玲边走边聊,埋怨起我妈来了。“你妈那么好!我妈不管我,表面上看起来我挺自在的,但是这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和她不亲,你妈管你是为你好,如果你不是她女儿,她会那么关心你吗?”玲玲不停地劝导我。

日记让学生熟悉生活,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活感官刺激中。学生用心积极地观察生活,开放五官,提取各种外界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都能引起学生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体验和描绘完美结合,作文才能有真情实感。日记就是维系体验和作文的纽带。

二、巧设题目:作文实践,注重设题导向,充分调动资源

《新课标》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大作文训练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有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的情况下,巧设题目,使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前期训练所得资源,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强烈需求,进而完成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题目设置要求。1.题目要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捕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题目要细化,太大的命题会让学生无从下笔,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题目要新颖,应是生活的焦点,让学生有新鲜感,有参与表达的欲望。4.题目要刺激,要有一点思想或感情的冲击性,若能使题目成为学生间的“热门话题”则更好;题型本身要有某种强烈的情感感觉,便于凸显某种哲理。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训练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也与其成长保持同步。

题目示例。初一阶段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学生日记反映出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小学的快乐时光。设计题目:《童年的梦》《儿时趣事》《小小的我》《似水六年》……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个性显著,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又极易陷入自我情绪的纠结,不擅长处理身边矛盾。设计题目:《我的自白书》《童年哪儿去了?》《我要我的生活》《我尝到了苦头》《——我想对你说》……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举,同时也乐于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设计题目:《成功有多远》《理解并不难》《雨中情》《坚持与懈怠》《我的梦》等。

三、互动批改:读改结合,充分评议赏赞,“更上一层楼”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今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批改教学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这将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