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完善

2018-09-19 09:17郑玉欣
财会学习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房地产企业营改增

郑玉欣

摘要:营改增是国家为了减轻企业税负,规范纳税行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提出的重大税收改革举措。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地产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营改增,进行变革和创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消除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首先分析了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然后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从而在营改增背景下不断完善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在市场经济时期,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加强内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经济收益,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营改增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体系、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进行针对性改进。下面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此深度解析。

一、营改增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对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内部控制内容。营改增之后,需要注重增值税法发票的获取和管理,增加抵扣额度,从而降低税负,这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有关方面进行强化,改变原有的税收管控思维、目标和方法,从而导致业务开展的陌生感增强,熟练程度较差,容易出现纰漏。

其二,内部控制体系。营改增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原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需要改进和完善,对全过程性方面要求较高。比如说采购部门,要选择一些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材料供应商,从采购计划制定到具体实施都要良好的内部控制为其提供保障[1]。

其三,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对于企业各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了解营改增的有关规定。如财务方面,需要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营改增的政策,通过税收筹划尽量降低企业税负,能够明确抵扣的规定、内容、程序,如何降低企业税负等等,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学习,能够适应营改增的要求。

二、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第一,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调整不及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最明显的表现是内部控制责任划分不合理、内部控制内容不健全、体系改进投入较少、相应的制度建设缺乏实效性等等,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环境建设滞后。第二,大多数员工对于营改增缺乏深度理解,难以有效的将其与内部控制结合在一起,导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出现内部矛盾。比如说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降低税负,会选择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价格相对较高,采购成本增加,如果税负减少额度小于成本增加额度,就会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产生内部矛盾[2]。

(二)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方面

营改增背景下的内部控制也需要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提高实际效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房地产企业对于营改增下的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建设较为弱化,没有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监督模式,存在监督的漏洞。最明显的体现是在监督过程中,侧重于财务方面的监督,且只是对相关的财务结果进行审查,对于过程监管严重缺失,且监督过程不够规范。而营改增实施之后,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加强沟通,要求实现计划、实施、结果等全面的监督,这样才能提高内控效果。除此以外,其他员工对营改增方面了解不足,参与程度较低,“旁观者”心态明显,弱化了监督力量[3]。

(三)内部控制活动落实方面

在营改增背景下,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落实较差,专业水平不足,不具备内部控制的素质,内部控制活动设置不科学,落实较差。如抵扣项目掌握不清晰,导致抵扣额度减少,或者是增值税发票丢失,难以进行抵扣等等。

(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

房地产企业没有根据营改增政策要求针对性的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预警等方面落实较差,且对于风险的分析过于片面,这就导致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多数都是在发生问题之后,才进行相应的补救,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说税收方面的风险发生,可能来自于财务人员自身对营改增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工作经验,导致增值税抵扣不够全面,还有就是来自于财务制度漏洞、措施不合理等方面的风险,在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全面考量。

三、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房地产企业要建立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机制,采取责任制模式,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明确所有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整体上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开展有关工作: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内部控制计划制定—各部门沟通—分析风险—制定策略—具体实施—检查其中的不足—改进和完善,由公司制定整体的内部控制计划,各部门制定部门内部控制计划,然后再进行整合分析,消除内部计划的矛盾,形成最终的控制计划。除此以外,要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营改增,了解营改增对其岗位和业务的影响和要求,然后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思想,开展实际工作[4]。

(二)加强监督、考核和沟通

首先,明确营改增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目标,规范内部控制的流程,完善内部控制的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使监督工作开展有据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形成监管的闭环,对于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追责,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跟踪解决,然后通报解决情况,实现这一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其次,加强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各部门之间及时进行意见交换,实现监管的动态性;其三,用绩效考核制度,来加强监督效果。建立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机制,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指标的建立,增强对各部门有关营改增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工作落实方面的考核,提高其积极性和責任心。

(三)有效開展内控活动,提升人员素质

第一,在控制活动设计要具有实效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比如说在税收筹划方面,需要各部门共同协商,从企业整体收益角度出发来制定实施方案,不能追求局部利益和阶段性利益,如何递延纳税、如何降低纳税基数、如何增加抵扣等等,为了保证这一工作有效开展,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最终结果;第二,开展全员学习营改增和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和方法的活动,建立团队学习模式,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比,奖惩结合,提高全员的素质,学习内容包括营改增的内容、实施办法、内部控制要素、风险等等[5]。

(四)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企业数据信息库,结合企业以往的情况、数据和信息,以及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整合分析,识别风险,当前效果较好的软件是SPSS软件;第二,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及时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并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使用价值,比如说财务信息、业务信息、成本信息等等,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全面评价,保证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现状的监督和预判,避免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比如说材料价格、税收政策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要重视对营改增的理解,使其能够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从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监督体系建立、人员素质提升、活动设置、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实际的控制效果,有效利用营改增,降低税负,减轻企业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永.“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 (8):82-83.

[2]叶永其.试析“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完善[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20):123-123.

[3]黄艳红.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管理观察,2016 (28):54-55.

[4]安尼.浅析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学习,2016 (7):174-174.

[5]李青萍,钟世海.“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6 (2):6-7.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房地产企业营改增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房地产企业绩效考核研究
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易混淆的费用列支问题
试论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