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贝
近期,新华社推出“新华调查·新租客”组稿,播发了《心有多大,衣橱就有多大——共享租衣兴起加速拓展美丽经济》《居住的时光是自己的——新的租房“打开方式”,了解一下》《租辆共享汽车,共享新经济新生活》等稿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信息中心数据也显示,预计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眼下,大到租房、租车,小到租衣服、租手机,似乎万物可租、物物可共享,就连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共享充电宝,生意居然也做得风生水起,如今,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饭店里,都缺不了它的身影。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租生活”。而“租生活”兴起的背后,则是新租赁经济的崛起,是有喵、探物、衣二三等各种新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现象,“租生活”其实颇为值得研究。
细究之下不难发现:首先,“租”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高质量、高价格但使用又低频次的社会产品便有了广阔的租赁空间,这是为什么新租赁可以迅速被接纳的原因。
当然,这也颇为符合当下社会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要求,也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社会产品。这其实也是“租生活”崛起的巨大时代背景。
其次,不能否认,新租赁经济也是一种绿色经济,它改变了社会产品的使用路径,从“购买——使用——遗弃”到“租赁——循环——再使用”。由此,闲置商品、资源的所有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以信用机制做担保,有偿转让使用权。它的本質就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共同拥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获利。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新租赁经济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它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租生活”与“租赁经济”特别依赖完善的信用体系。已故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完全对世界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无须讳言,对世界失去信心与信任,必然无法搭建租赁经济。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是新租赁经济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信用对于降低新租赁经济准入门槛、拓展新租赁经济范畴边界、提升新租赁经济质量效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举个例子,像芝麻信用推出的芝麻分免押金,就颇为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也方便人们使用。像以前租单车、租车可能还需要交点押金,如果用信用分为个人信用背书,无非就是“扫一扫”而已。
同时,“租生活”发展的背后,契约精神也不可或缺。追本溯源,新租赁经济的核心本质,就是基于一种公民之间的契约精神,是建立在社会伦理和信用文化基础之上的。
契约精神主要体现在商家和用户双方,既要求商家是契约精神商业操守的模范,又要求广大顾客是契约精神中公德的体现者。联想到之前,多个城市爆发共享单车的毁坏事件,其实就体现了信用和契约精神的缺失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互联网+时代,消费习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在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与精神。之前,人们念兹在兹的社会信任问题,可能依凭“扫一扫”自己的二维码、依凭一点信用积分,慢慢培养起来。有时候,信任的搭建,依凭道德但更依凭制度。
以新租赁经济崛起为例,其背后也是对国人契约精神的考验,而契约精神的背后则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这需要政府的鼓励、全社会的参与,也需要诸如芝麻信用这样独立第三方在新模式上的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也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