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军 邢惠雅
走进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记者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该校以“快乐教育”为主题,通过打造“美丽校园”“智乐学园”“情趣乐园”,构建科学全面的育人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我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质量提升工程中的名校工程。”校长朱美霖告诉记者。
朱校长口中的“质量提升工程”和名校工程,指的是广西教育学院与崇左市合作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名校工程是其中一个子项目(以下简称名校工程)。2015年8月,广西教育学院与崇左市合作启动实施该项工程,名校工程被列为重点项目。广西教育学院以3年为一个周期,分三批次对崇左市的23所项目学校进行全方位指导,以带动提升该市的整体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市教育提档升级。
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创建于2010年,是一所寄宿制初中。经过几年发展,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当地逐渐小有名气,然而学校要向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则一时遇到了瓶颈。
“学校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要建设什么样的特色文化?这些都曾让我们感到迷茫和忧虑。”扶绥县龙华中学校长杜辉强表示,“我们亟需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在崇左市,有不少学校像扶绥县龙华中学这样面临发展困境。有的新建学校走过了“起步冲刺期”,“动力”消耗很快,后续发展变得迟缓;有的老学校尽管有了特色发展构思,但跟地域结合不明显、特色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向更高质量的方面迈进。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打造更多名校,是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地级市,崇左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办好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和民生工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想尽各种办法推进教育转型升级。
借力,成为崇左市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本市教育基础薄弱,该市迫切希望寻找一个“能突破传统学校发展局限”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此时,广西教育学院进入崇左市决策部门领导的视野。作为一所以服务基础教育见长的高校,广西教育学院在构建学校育人体系方面有研究优势。近年来,广西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广西教育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精神,以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和举措,正好与崇左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诉求不谋而合。广西教育学院院长袁旭指出:“我院近年来在探索区域教育合作、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相信能為崇左市的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提升和发展。”
双方一拍即合。2015年8月10日,广西教育学院与崇左市政府及该市各县(市、区)政府正式签约,共同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有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团队的问诊把脉和专业引领,我坚信崇左市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获得长足发展。”崇左市教育局长邹勇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
工程启动伊始,合作双方把目光瞄向了学校,决定把学校作为基础项目单位进行打造,从而带动全市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遵循‘设计上的定制化、发展上的可持续性、管理上的三主体原则。”广西教育学院教授、该项目首席专家陈向阳介绍说。
设计上的定制化,是基于崇左市教育发展的现状,针对各中小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提前介入设计、量身定制,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领域、加强弱势领域、填补空白领域,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发展上的可持续性,是通过校地合作,努力培育本土教育专家,树立本土学校榜样,扩大高端网络教育资源,造就规范、高效的基础教育运行常态,让工程项目真正“落地生根”。
管理上的三主体,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三方按照项目要求各司其责,广西教育学院负责技术指导,崇左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学校则负责技术执行和具体实施,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就这样,三年一个周期的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之名校工程在清晰的理念中扬帆起航了。
举措:分批推进,“嵌入”指导
名校工程启动后,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团队(以下简称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学校、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崇左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摸底调查。“摸底调查,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细化指导。”陈向阳教授说。
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专家团队分阶段确定崇左市的三批次项目学校。其中,第一批次项目学校为已有良好办学基础、文化特色较为鲜明的学校,比如天等县民族中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等,这些学校的任务主要是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思路、明确育人体系、构建特色育人文化。第二批次的学校则为办学基础略差,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的学校。第三批次的学校则为较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办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学校。
具体指导过程中,专家团队摒弃以往“隔靴搔痒”的做法,遵循“走进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嵌入式”理念,具体为:从组织上嵌入,学院、政府部门、学校三方联动,行政和技术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工作;从人员上嵌入,专家团队“走进去”,通过“培训+带教”的方式培养学校本土技术骨干,再辐射向下一级的教师,从而形成动态持续的指导机制;从技术上嵌入,将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技术“输进去”,让学校烙上项目理念的印记。
“学校开设了很多特色课,我从小喜欢写作和画画,所以就加入了书画苑和小作家社团。我感到十分开心!”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第二小学学生黄宝告诉记者。黄宝口中的兴趣社团,是该校“七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校创建“和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所“老牌”学校,该校在专家团队“嵌入式”理念的支持和指导下,提出了“和美、合作、和睦”的育人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轴,以“七彩课程、博学修能”“体验德育、立德修心”为两翼,构建了“一轴两翼”的“和育”育人体系。“有了专家团队的支持,我们学校的办学体系已经成功构建起来了,如今学校的育人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校长韦洁洁说。
名校工程实施一年后,合作双方在推进第二年度的工作时,遇到了项目学校叠加、工作难度大、人员变更等问题。为此,专家团队本着“一盘棋”的原则,将名校工程所有批次的工作进行一体化周密安排,避免工作、人员和时间上交叉而顾此失彼。2017年3月,专家团队在对第一批项目学校进行课程规划建设情况检查的同时,还进行了第二批次项目学校育人体系构建与课程规划的培训答疑。
据陈向阳教授介绍,与第一年度较多的培训和理论学习相比,专家团队将第二年度重心转移到大量的蹲点指导和技术应用上,分别走进江州区江南一小、大新縣桃城二小、扶绥县实验学校等17所学校,为这些学校“问诊把脉”。
针对不同批次的学校,专家团队会开出不同的“药方”:对第一批次学校,主要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纠正一些错误做法;对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学校,则实施“进校蹲点”,实地介入这些学校的具体办学。
针对相同批次中的不同学校,专家团队也会作出不同的指导:有的学校原本办学理念比较清晰,区域特色较为明显,这时需要的是延续而不是改变;有的学校管理层执行力出了问题,此时就应该尽快协调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层作出适当调整。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答辩会,是该工程“嵌入式”指导的直接体现。答辩会上,项目学校可以展示自己的阶段性特色成果,也可以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答辩。“每次答辩会,导师与我们项目学校校长及技术人员都会进行深度交流,让我们在思想碰撞、质疑论辩中,提升了对学校发展的认识。”上文提到的朱美霖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成效:标杆显现,百花齐放
位于崇左市区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创办于2012年,作为第一批项目学校之一,该校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建设博雅校园文化、打造博雅教师团队、构建博雅智慧课堂、开展博雅主题活动等,全力实施“博雅教育”,如今已构建起了完备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崇左市的“窗口学校”。
名校工程实施两年后,崇左市第一批项目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这些学校完成了顶层设计、明确了三年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了完整的课程规划,构建了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实现了学校课程统整,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
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是第一批项目学校之一。过去,该校只是零散地开设民族体育、花山武术、山歌、葫芦丝、陶笛等课程。成为项目学校后,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该校进行了育人课程分解与统整,形成了球类、歌舞、朗诵等新的校本课程,并成立校本课程专家小组进行指导,编写了系统的校本教材,现在该校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校本课程的深入研发,让教师执教课程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能从中发展兴趣特长,提升综合素质。”校长陆铖朝说。
相比第一批项目学校,第二批项目学校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些学校原来存在缺乏文化主题、育人逻辑框架不清晰等问题,得到专家团队“嵌入式”的指导后,这些学校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精神文明等,进一步明确了办学主题,逐步形成了特色办学文化。比如:扶绥县龙华中学通过设立卓越课程、打造卓越教师、开展卓越活动等,确立了学校“卓越文化”;凭祥高中立足厚重的边关人文历史,倡导“和谐、担当、博学、大同”的育人理念,构建“和同”育人文化;大新县桃城第一中学通过构建以“责任教育”为统领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责任体验中成长,培养自立自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
目前,崇左市5所市直中小学均建立起了完备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2所市直高中在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了教学水平,20所特色学校已基本成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些学校逐渐发展为能够引领崇左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标杆学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添了亮色。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检”时,宁明县长黄一碧这样表示:“我县的不少学校充分挖掘花山文化,办学特色突出,对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名校工程的实施,有力地助推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成功立项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也促成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成为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好教师”基地学校。
名校工程取得的成效,已经逐渐在崇左市的基础教育阶段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名校矗立在“家门口”,逐渐缓解了当地的“择校热”,该市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正在不断提升。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