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
摘要:耕地的农具种类很多,其中以犁铧作为主要工作部件的犁叫做铧式犁,它的主要功用是翻土和碎土,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铧式犁大多是悬挂犁。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悬挂犁,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对充分发挥悬挂犁的耕地作用有很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悬挂犁;使用;维护
中图分类号:S2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6.035
1悬挂犁的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悬挂犁的工作部件有圆犁刀、小前犁、主犁体等;辅助部件有悬挂装置、犁架和限深轮等。拖拉机通过悬挂机构的上悬挂点和两个下悬挂点与悬挂犁连接组成作业机组。工作中悬挂犁的耕深由拖拉机液压系统或限深轮来控制,犁体切开土垡并使其翻转破碎。
2悬挂犁的安装与检查
2.1对总体安装的检查
先确定各犁体安装在犁架上的位置,确保各部件位置安装正确。技术要求:(1)将犁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时,犁架应与地面平行,各犁铧的铧刃和最后铧的犁侧板尾端都与地面相接触,并处在同一平面内。其余的犁侧板末端可离开地面约0.5 cm左右,各铧刃间高低差不大于1 cm,只允许铧刃的前端低于后端在0.5 cm以内。(2)相邻两犁铧尖的纵、横向间距应符合要求。(3)各犁柱的上端贴合面应与犁架下平面贴紧,各紧固螺栓固定可靠。(4)各调整部件和犁轮应灵活。
2.2检查犁体
(1)犁壁与犁铧的连接部位应紧密平齐,缝隙不应大于0.1cm。犁铧不得低于犁壁,但高出量不得超过0.2cm。(2)各埋头螺钉都应尽量与表面平齐,不允许凸出,下凹量应小于0.1cm。(3)犁铧和犁壁的胫刃应位于同一平面内,犁铧超出犁壁不大于0.5 cm。(4)犁侧板、犁壁、犁铧在犁托上的安装应紧固可靠,局部间隙应不大于0.3(3m。(5)犁侧板不可凸出到胫刃线以外。(6)犁体装好后的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应符合要求。一般梯形犁铧的垂直间隙在1~1.2 cm,水平间隙在0.5~1cm;凿形犁铧垂直间隙在1.6~1.9 cm,水平间隙在0.8~1.5 cm。
2.3安装圆犁刀、小前犁
圆犁刀的上下位置,以其盘毂离地表1 em以上为宜;左右位置以圆犁刀旋转面在犁胫线左侧2 em左右为宜;前后位置以圆犁刀中心垂线处于铧尖前方0~3cm为宜。小前犁以铧尖为准,通常小前犁的竖向位置,是保证耕深范围在8~10 cm;前后位置是以小前犁铧尖的垂线位于主犁体铧尖前方25~30cm。
3悬挂犁的调整
3.1耕深调整
(1)力调节法:将拖拉机力调节手柄的位置向深的方向扳动,角度越大时耕深就越大,反之就变浅。耕地作业时,耕深由液压系统自行控制。(2)高度调节法:通过丝杠调节限深轮与机架的相对位置,提升限深轮的高度时,耕深增加,反之则耕深减少。(3)位置调节法:耕地作业时,犁和拖拉机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方法只适合平坦的地块作业。
3.2水平调整
(1)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机悬挂机构上拉杆的长度来实现。(2)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機悬挂机构的右(左)提升杆的长度来实现。
3.3耕宽调整
通过调整下悬挂点与犁架的挂接位置,让犁侧板与机组前行方向成一倾角来完成。
4悬挂犁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犁铲难入土。原因有:犁铧刃磨损严重、土质僵硬、犁架后低前高、犁铧垂直间隙过小等。刃口磨损严重的犁铧,采取更换或锻打伸展的方法修复;土质僵硬的地块,采取加大入土角或在犁架尾部施加配重的方法解决;犁架前高后低时,提高牵引犁横拉杆或调短悬挂架上拉杆长度予以排除;犁铧垂直间隙过小,可更换犁侧板或检查调整犁壁的状态予以排除。
(2)耕后地面不平整。原因有:犁架自身不平、犁架和犁铧变形、犁壁上沾土多使土垡翻转不好、犁体的安装位置不当或松动移位等。不平的犁架应调整平整;变形的犁架和非铸件犁铧通过校正予以排除;除掉犁壁上多余的土;犁体错位应调整犁体,使其保持正确位置。
(3)在水田耕作时入土过深。原因有:力调节系统不起作用,导致犁有钻深现象;土壤松软,承载能力弱等。不起作用的力调节系统选择不用;较松软的土壤可采用安装限深浮板,使犁架前端适当提高予以排除。
(4)立垡出现回垡现象。原因有:耕深过深;作业速度过慢;犁体间距太小,深宽比不适当;犁壁不光滑等。排除方法是:调浅耕深;提高作业速度;拉大犁体间距或适当减少犁铧个数;清除犁壁挂土。
(5)耕宽不稳定。原因有:调节耕宽的U形卡松动错位;犁侧板对沟墙的压力不足或胫刃磨损严重;水平间隙太小等。排除方法是:定位紧固U形卡,U形卡变形的及时修复,损坏的及时更换;更换犁侧板、犁壁、犁刀;调整水平间隙合乎要求,必要时更换犁侧板。
(6)作业时出现漏耕或重耕。原因有:存在偏牵引或犁架歪斜;犁柱、犁架变形;犁体安装位置不正确等。排除方法是:调整排除偏牵引;校正犁架和非铸件犁柱;重新定位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