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结构特征决定公司银行业务需求。面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和客户拓展等三个方面推动公司银行业务转型。一是丰富公司银行增值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二是创新公司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三是以产业链生态圈核心企业为抓手,打造综合性公司金融服务。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公司银行;产融结合
公司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石。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占商业银行收入的近50%,是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伴随个人零售业务的崛起、金融脱媒和公司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公司银行业务面临来自信用风险大、资本占用高和利润贡献下滑等诸多挑战。公司银行业务转型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公司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公司银行业务与产业结构变迁密不可分。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企业及其上下游行业间的整合模式,进而决定公司银行的潜在业务模式。可见,如何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是当前公司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本文拟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公司银行业务的相互联系,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公司银行业务发展的潜在业务机遇和挑战,探寻新时期公司银行业务转型的可行策略。
一、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将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典型特征。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横向和纵向维度来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典型特征:
1. 消费升级拉动产业结构转型。需求决定供给,消费升级拉动产业结构转型。首先,耐用品的消费需求稳步上升。从一般生活必需品逐步向其他耐用消费品和便利品、奢侈品转变。以居民恩格尔系数为例,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仅为31.2%。其次,服务类消费需求增长。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基础上,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从最初对于物质消费的追求,逐步转向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休闲娱乐、教育等非必需服务型消费需求。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部门服务类消费占比仍将持续上升。最后,从价格消费转向品牌消费。伴随一般消费类支出占比的下降,一般消费类支出的价格需求弹性降低,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品牌与质量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当前,我国已形成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据估算这个规模达到4亿人之多,伴随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仍然有望持续增长,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力巨大,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类行业。
2. 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包括横向产业结构转型,还包括纵向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首先,伴随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物流、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制度和物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各个产业的市场化分工将更加细化,各个产业将逐步从销售、分配向最终的组装、测试、零部件制造、产品开发和系统整合移动。其次,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为产业链从专注于生产和加工等依靠高物质投入阶段向销售、生产和设计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最后,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现代化。产品制造更加精细化,产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品品質的控制更加可视化,产业间依托于现代物流、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重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使得整个产业网络布局更加清晰,联系也更加紧密,分工更加精细化。
3.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特征。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服务化成为当今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之一。首先,终端制造企业在逐步向终端服务商迈进,制造业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不仅仅是汽车产品本身性能的竞争,更是围绕充电、保养等一系列后续驾驶体验和服务的竞争。其次,制造业的服务周期延长。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是提供产品和质量保证,现代制造业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本身,还包括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即针对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和服务,后续服务增值对于产业价值创造更加重要。以美国通用公司为例,其仅30%的业务收入源于传统制造业,70%的业务收入源自与其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技术+管理+服务”等非制造业领域。最后,从竞争形式来说,产业竞争方式已经从单纯依靠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的竞争转向依赖于品牌和服务的竞争模式,围绕产品的一系列综合服务能力成为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 公司银行业务面临的机遇
产业结构特征决定公司银行业务需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新时期公司银行业务转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场景、延伸了公司银行业务服务半径和提升了公司银行业务的专业性。
1. 产业结构转型拓宽公司银行服务场景。产业结构转型将会显著拓宽公司银行服务场景。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企业运行和企业上下游特征,进而决定商业银行开展对公业务的基本模式。首先,伴随居民部门耐用消费品占比的增加,耐用消费品具有良好的可抵押属性,围绕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服务场景提供场景化的公司银行服务。围绕消费场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将会更加具有立体化和前瞻性。其次,伴随居民部门服务类消费产品的需求增加,服务业企业普遍具有良好的经营现金流,围绕服务业企业现金流提供一系列的资产端现金流管理等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企业管理、资金交易和银行运营的数字化创新将使促使现代企业提升自身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自身金融服务可得性。最后,伴随品牌类消费需求增加,围绕品牌消费、品牌营销、品牌管理和运作等产业整合将会拓宽公司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商业银行将为客户提供包含投资、融资和资产管理在内的综合化公司金融解决方案。
2. 产业链升级延伸公司银行服务半径。产业链升级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延伸公司银行客户服务半径。产业链上下游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产业链间信息流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升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难度,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首先,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金融服务嵌入到产业链上下游经营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对各类客户主体实现差别化定价和净值化的信用风险管理,势必将有利于实现对中小型企业的精准定价。其次,产业运行的智能化升级为商业银行的智能化运营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围绕产业链运行实现嵌入式金融服务,通过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信息,可以实时高效跟踪产业及企业运行情况,有助于更加及时有效研判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尤其是实现对中小型企业的实时跟踪。最后,产业链升级势必伴随上下游企业间兼并重组。企业间兼并重组将推动公司银行业务的服务方式从传统的经营融资转向提供并购融资、财务顾问、资金账户整合和现金流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资银行等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公司银行业务不再是简单的资金中介,而是以资金融通为媒介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3.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提升公司银行服务专业性。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显著降低产业与金融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行业专业性的金融解决方案的广泛实施成为可能,提升公司银行服务的专业性。首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产品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现统一整合,这将有助于公司银行围绕特定行业和领域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其次,伴随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和产业生产定制化的发展趋势,公司银行业务可以更加精准的围绕特定形态的企业,提供定位更加特色和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最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同样包含产业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产业集团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集团的产业资本运作能力逐步成为产业和金融集团各自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金融和产业运营间的界线逐步缩小,兼顾产业和金融的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将成为公司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三、 公司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公司银行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伴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司银行业务也将面对信用风险增加,风险定价和风险管控难度增大的挑战。
1. 服务业占比上升加大潜在信用风险。服务业主要以区域型中小企业服务为主,服务业占比上升意味着公司银行业务潜在信用风险的提升。首先,围绕耐用品消费服务场景拓展公司银行业务,场景金融往往难以覆盖场景之外的信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间接增加了公司银行潜在信用风险。其次,服务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较强,且中小企业的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信用抵押和信用担保,且潜在经营风险较为突出,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小。这显然增加了公司银行准确评估、跟踪和防范风险的难度。最后,企业品牌的维护涉及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品牌运营的黑天鹅式风险增加将会显著增加公司银行业务的潜在业务风险。此外,服务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服务业稳定经营和服务品质完全取决于第一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服务业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管理理念创新等传统非核心竞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此类制度创新风险恰恰是最难以准确评价,且潜在的不确定性较大。
2. 无形资产占比上升提升风险定价难度。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带来了产业价值的抬升,但也势必将增加潜在经营风险,增加公司银行业务风险定价难度。首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提供充足的抵押物和信用担保是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审批效率的关键。伴随产业升级,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企业有形资本占比将显著下降,企业无法为商业银行提供足够的抵押物,企业将倾向于知识产权、股权、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租金等多种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获取资金,势必将增加公司信贷信用风险定价难度。其次,企业的核心资产转变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提高公司人才的稳定性和增加公司后备人才储备是保证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又恰恰是难以给予客观评估和风险预判。最后,产业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和更新迭代的速度和周期不确定性将增加。人力资本的高流动性和产业创新的不确定性将提升公司银行风险定价难度。
3. 产融结合增加风险防控难度。金融和產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但增加了公司银行业务的潜在风险管理难度。首先,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造成公司银行业务风险过度集中于部分行业全产业链,造成产业和区域风险集聚。当部分行业和地区的经营状况出现周期性调整时,商业银行潜在经营风险会显著增加。其次,产融结合涉及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风险异质性,风险防控难度加大。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供应链金融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链持续运转的物流和网络平台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产业链上不同的主体所承担的风险不尽相同,分散和化解风险的潜在保障机制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主体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将成为公司银行业务的新难题。最后,产融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充分信息,同时也增加了信息识别难度。伴随基于产业销售、生产、创新等产业运行相关人流、物流、资金流相关信息增加,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和识别信用风险的有效性将成为推动专业化公司银行服务的核心所在。
四、 公司银行业务转型的策略建议
围绕新时期公司银行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着力从产品创新、风险防控和客户拓展三个维度推动公司银行业务战略转型。
1. 丰富公司银行增值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客户一切内部运营和对外交易的中枢交易平台。围绕企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打造一体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新时期提升公司银行业务服务效率的关键。首先,借助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搭建资产端到负债端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商业银行要逐步以提供融资类产品为主的负债端管理,逐步向为企业提供包含短期现金流管理、交易支付和贸易融资等资产和负债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型,为企业提供更加实时高效的金融服务。其次,搭建债权到股权一体化的公司银行业务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应逐步从单一的债权类融资产品和第三方中介服务逐步向围绕企业债权、股权融资、财务咨询等“大资管+大投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转变。最后,构建高效个性化公司银行业务服务平台。单纯依靠抵押和担保进行评级放贷的单一标准化传统方式将不再能满足产业资本运作发展需求,公司银行应借助于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交易信息,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运行特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此外,借助于新型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潜在服务效率,扩大公司银行客户覆盖群体。
2. 创新公司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的核心是经营风险,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特点和新机遇,打造符合新时期业务发展所需的信用风险评估和跟踪体系,是保证公司银行业务稳健经营的基石。首先,注重产业和行业整体信用风险研判。伴随无形资产占比提升和供应链金融大力发展,行业风险暴露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将会更加集中,因此,从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加强对重点行业的前瞻性研判将是寻探潜在业务机遇和防范潜在业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其次,提升信用风险评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传统单一化和标准化金融服务模式向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模式转变的核心是要能够借助上下游间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等多种可得数据,实现对客户、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定价和服务。最后,提升微观信用风险跟踪的时效性。伴随企业经营风险的抬升,借助于智能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运行的实时跟踪和监测是及时防范潜在业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提升风险防控业务人员的风险敏感性是应对业务创新可能带来潜在业务风险,防范风险传染的关键。
3. 围绕生态圈核心企业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伴随产业发展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围绕生态圈核心企业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产业链核心企业往往掌握着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的核心经营情况和信息,借助于生态圈核心企业产业链中枢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定价更加精准,服务更加专业的新金融解决方案是新时期公司银行业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产业迭代升级往往是以产业链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为特征,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可以更好地捕捉综合性金融服务机会。商业银行发挥资金优势,以产业整合、区域整合、资本整合和新兴产业投资等为核心,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最后,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多种资源,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单一的资金服务,而且可以提供包括融资、融物、融智、融服务、融信任等一系列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以交易银行为例,交易银行便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整个交易流程和交易个体的泛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涵盖贸易融资、支付、现金管理等一整套金融服務。
参考文献:
[1] 何大勇,等.银行转型2025[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 胡浩.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J].金融论坛,2017,22(7):6-13,66.
[3] 刘红华.公司银行业务战略转型路径与策略[J].银行家,2017,(5):64-67.
[4] 姚博.数字供应链金融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上海金融,2017,(12):48-50.
[5] Haskel, J and S Westlake,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The Rise of the Intangible Econom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7.
作者简介:王育森(1988-),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金融等。
收稿日期: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