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 妍 陈 雳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时代的遗留物,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包括青岛在内的我国工业城市产业重构和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1],其中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生利用尤为关键。[2]
青岛自建置至今,完成了从海防村镇到“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城市”的转变。[3]在此过程中,青岛近代工业支撑和带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地位,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形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是青岛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4]始建于1898年至1949年之间的近代工业遗产作为青岛工业化的见证,是青岛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对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类型和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揭示其独特价值内涵、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以及制定保护和再生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岛近代工业已经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为基础,以纺织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为骨干,以食品工业为特色的多层次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近代工业企业作为青岛工业的骨干,在青岛工业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青岛近代工业的基础。[6]早在1898年开埠伊始,德占当局在青岛的首项工程即为兴建青岛港和胶济铁路,在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港口和铁路都是政府重点投资和建设的对象。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工业类型,其实力和发展前景对其他工业的发展起着直接作用。[7]作为青岛交通运输业的代表,具有百年历史的大港、小港和胶济铁路仍然在使用和发展中。
青岛的机械工业始于19世纪末,后来发展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之一。青岛第一家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机械设备制造厂是1898年德国人开办的海军造船所。1900年该造船所收归胶奥总督府管理,改称青岛船坞工艺所,后经百年发展成为现在的北海船厂。[8]和修造船业一样,青岛的机车车辆制造业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作为青岛唯一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始建于1900年的四方机车厂从建厂之初即发挥了重要作用。[9]除修造船业和机车车辆制造业外,以青岛纺织机械厂为代表的纺织机械制造业也是我国纺织机械制造和出口的三大基地之一。[10]
纺织工业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是青岛的支柱产业,与上海和天津一起构成了我国纺织业“上、青、天”的格局。[11]代表青岛纺织业的九大纺织厂均为近代工业企业,在青岛的纺织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2]目前,青岛九大纺织厂中的国棉一厂至国棉六厂均已搬迁至新厂区,原厂区保留两座日式建筑,拟建为纺织博物馆。国棉三厂、四厂、五厂和七厂的原厂区现已全部拆除,作为房地产开发。国棉六厂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棉纺厂区,现产权归属青岛海创集团,并拟建为创意产业园区。国棉八厂和九厂原厂区仍在使用中。
青岛的化学工业始于1919年民族企业家杨子生创办的我国第一家化学染料厂——维新化学工艺社。[13]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一大批染料厂和橡胶厂的建立,化学橡胶工业迅速成为青岛第三大产业,仅次于纺织和机械工业。[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的化学工业继续发展,成为青岛市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青岛市也成为全国14个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和主要的橡胶加工基地之一。[15]
位于四方区杭州路28号的维新化学工艺社旧址现保留了该厂最早的建筑之一的石砌仓库和日本高级职员宿舍以及另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办公楼。建于1947年的中纺青岛第一化工厂旧址现为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仍在生产中。由1921年创建的维新制带厂发展而来的双星集团现已发展成为跨国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际型企业集团。同为青岛近代橡胶业骨干的青岛橡胶六厂仍在生产中,而同泰橡胶厂现已倒闭,原厂区现处于闲置状态。
青岛的食品工业一直是独具特色的工业类型,其中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更是独具一格,在全国享有盛名。截至1949年,青岛具有一定规模的烧锅酒厂已达11家,同时还有德国、日本、俄国、波兰、立陶宛等国的商人在青岛开设酒厂,生产啤酒、清酒、葡萄酒、俄得克、樱桃酒及酒精等。[16]目前,青岛造酒业的代表企业青岛啤酒厂已经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得以保存,百年历史的糖化车间作为工业博物馆向公众开放;[17]青岛葡萄酒厂也已作为市级文保单位保存下来。除酒以外,青岛还生产中国最早的天然矿泉水——崂山矿泉水和青岛汽水。[18]位于香港西路上的青岛矿泉水厂老厂区的一座办公楼作为市级文保单位得以保留。 作为青岛烟草业的代表企业,颐中烟草公司是山东省第一家机器卷烟厂。[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颐中烟草公司即垄断了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烟草市场,至今在全国烟草行业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目前,颐中烟草公司的老厂房大部分得以保留,建成为1919产业园。
在不同行业中,根据建筑的用途,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厂区内的建筑可分为生产厂房、动力用房、存储用房和民用建筑四类。相同类型的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产业类型、所属工序以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其形态特征也不尽相同。
生产厂房是工业建筑的主体,在厂区中占据主要位置,其形态由生产规模、生产性质、生产特征、工艺流程、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建筑技术条件决定。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生产厂房形态多样,其平面形式有一字形、矩形、方形、L形、折线形等,跨数有单跨、双跨、多跨、复合跨,层数则以单层为主,亦有少数多层厂房。
动力用房是工业厂区尤其是大、中型工厂的必备建筑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电、供热、供煤气的站房,如自备电站、锅炉房、煤气站、电机房等;另一类则是供氢气、氧气、乙炔、压缩空气的站房。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由于其产业性质的特点,其动力用房主要为锅炉房、电机房和变电室三种。
位于市南区观城路67号的原总督府屠宰场的锅炉房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现存的最早的动力用房。该建筑建于1903年,单层坡屋顶,建筑面积不足100m2,分内外两间,分别放置锅炉和其他设备(图1)。
原茂昌蛋业冷藏公司的电机房是目前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电机用房(图2)。该机房建于1929年,单层,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平面为变形的矩形,东部山墙为斜向,与北面墙体呈60°角,同时作为后来加建的办公楼的西山墙,建筑在东端南部向前凸出一跨。自始建至今,该建筑一直作为放置制冷机器的机房,为厂区的生产车间和库房供应冷气。
除锅炉房、电机房外,变电室也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常见的动力用房。在青岛各纺织厂中均设有厂区发电站和变电室。目前,除了尚在生产的纺织厂,已经搬迁的纺织厂中仅国棉六厂还保留有三处变电室。一处建于1978年,两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793m2;另一处建于1973,两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195m2;第三处建于1994年,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596m2。
与生产用房一样,存储用房也是所有工业厂区的必备建筑类型,其布局按照工业生产的流程及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与生产用房保持密切关系。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的存储用房由于生产规模和生产类型的差异,和生产用房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库房与厂房在一座建筑中和库房与厂房分属两栋建筑。当库房与厂房在同一座建筑中时,既有分层布置的情况,也有在同一层布置的情况。前者如青岛葡萄酒厂老厂房的酒窖(图3),后者如茂昌蛋厂的生产大楼。而库房与厂房分属两栋建筑的情况则较为普遍。
图1 总督府屠宰场锅炉房
图2 茂昌蛋厂机房
图2 茂昌蛋厂机房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厂区中的民用建筑是为生产提供服务和后勤保障的建筑,它们主要包括办公楼、住宅宿舍、礼堂、影剧院、餐厅食堂、医院诊所、幼儿园等。
1.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是供工厂的管理人员使用的工作场所,其形式既有放在车间内的单间办公室,也有独立的办公楼。一般情况下,前者多为供基层管理者使用的办公室,后者则为中高层管理者使用。这些办公楼根据建造年代不同,其特征较为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造的大多规模不大,一般为2~3层,建筑面积300~600m2,结构形式则以砖混为多,并且大多已列为文保单位或青岛市优秀历史建筑,如国棉一厂、二厂的几处办公建筑(图4)。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办公楼则规模较大,层数较多,如颐中烟草公司办公楼(图5)。
2.住宅
除办公建筑外,各种类型的住宅是工业厂区中的民用建筑的主要类型。它们在各厂区中数量庞大,占地面积巨大,一般为行列式排布,建筑的风格、细部、色彩均为统一样式,如国棉六厂职工宿舍。除了工人住宅外,近代工厂中还有专供外籍职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居住的别墅,如国棉六厂经理和副经理别墅以及茂昌蛋厂厂长的住宅兼办公室(图6)。
3.生活服务建筑
在大型工厂区,诸如礼堂、影剧院、餐厅食堂、医院诊所、幼儿园等生活服务用房也一应俱全,这些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充分体现了中、大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小社会的特征。目前,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现存的此类建筑,尤其是近代兴建的已所剩无几,仅国棉六厂尚存礼堂、厂医院、食堂等几处。
图4 青岛国棉二厂办公建筑
图5 青岛颐中烟草公司办公楼
图6 茂昌蛋厂厂长住宅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厂区内的建筑受建造年代和建造技术的影响,其建筑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材料角度看,有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组合结构形式;从结构受力形式上看,有梁式结构和拱结构两种形式。
1.木结构
木结构是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结构类型。在青岛近代工业的发展期和繁荣期,很多工业厂房、库房为采用木结构形式的单层建筑,如青岛颐中烟草公司的一处库房(图7)。该建筑采用传统的穿斗木结构形式,开间方向共六跨,进深方向四跨,方形细柱,木质宽梁,进深方向中间跨的梁上再架短梁,以承托斜向屋顶。建筑外墙和两端的山墙均为砖砌,屋顶主要为平顶,仅进深方向中间跨为坡屋顶,其与后一跨之间的高差为贯通整个开间方向的高侧窗,以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图7 青岛颐中烟草公司库房
2.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形式,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砌块结构。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建筑的砌体结构以石砌体和砖砌体结构为主(表1)。
3.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它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抗震、抗腐蚀的特点,是工业厂房的常用结构类型。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采用此结构类型的建筑多为生产车间、库房等大空间建筑。相对于木结构和砌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结构类型成为厂房、库房、动力用房的主要类型。
在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建筑中,青岛罐头厂(原茂昌蛋厂)的电机用房很具代表性。该建筑始建于1929年,兴建之初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后因发展需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了加建。加建部分延续了原有部分的柱网,柱距、柱跨均与原有部分保持一致,并在新旧结合处做了结构的交接处理(图8)。在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根据生产需要,对旧建筑进行加建和改建的实例并不少见,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工业建筑遗产的活态特征。
表1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砌体结构建筑特征
图8 青岛罐头厂电机房
4.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的特征是同一截面或各杆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作。在青岛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中建筑的组合结构有砖木组合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砖木钢组合结构。
在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采用砖木组合结构的建筑的建造年代一般早于采用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建筑。为了克服木结构在强度和耐火性能方面的缺点,厂区内的建筑开始采用砖木组合结构形式,其中的典型实例是现已作为啤酒博物馆的青岛啤酒厂的糖化车间(图9)和大港火车站站房(图10)。大港火车站站房建于1903年,采用砖柱和木屋架结构体系,双坡屋顶,底层柱子宽大厚实,上层较纤细,之上再架三角形木质屋架。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实例如青岛葡萄酒厂的低温发酵车间。该建筑为单层,屋架采用钢结构形式,柱子则为钢筋混凝土材料。砖木钢组合结构的实例为青岛老火车站。
图9 青岛啤酒厂糖化车间
图10 大港火车站站房
按照结构的受力形式,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的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梁式结构和拱结构两种形式(表2)。
梁是一种受弯杆,轴线为直线,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常用的结构类型,如青岛罐头厂电机房。桁架是格构化的一种梁式结构,所有节点均为铰结力,各杆仅受轴力。该结构在大跨度的厂房中运用较多,并且多用于建筑的屋盖结构,如青岛国棉六厂织布一车间的屋顶。
拱结构也是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的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拱是一种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并由两端推力维持平衡的曲线或折线形构件,其力学性能比桁架结构具有更大的优点,在外荷作用下,拱主要产生压力,从而使构件摆脱了弯曲变形。如果拱使用抗压性能好的材料,如砖、石或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但拱结构的支座(拱脚)会产生水平推力,并且该水平推力随拱的跨度的增加而增大,因而,拱结构主要用于较小空间,跨度较大的厂房、库房还是以桁架结构为主。在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中,由于建筑风格的原因,拱结构用于建筑门窗上方的形式较为普遍,主要出现在厂区中的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如大港火车站。此外,也有主要从结构方面考虑的拱结构形式,如青岛罐头厂电机房的拱形窗过梁。但拱结构作为屋顶的实例则较为少见,如青岛万香斋食品厂(原总督府屠宰场)的锅炉房的拱形楼板。
表2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建筑结构形式
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造就了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行业类型、建筑功能类型和建筑结构形式三个方面都得以显现。以交通运输业、纺织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遗产的行业类型反映出近代以及现代青岛城市工业化的特征。建筑功能类型和结构形式则反映出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规划布局、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方面的特征。这些类型和特征一起影响并决定了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价值的内涵与外延,构成了青岛近代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和保护与再生利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