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鹏
今年4月下旬赵强请我观赏一幅大佛画,随着画轴徐徐展开,久远的佛殿景象氛围悠然显现,庄严的佛像,端庄的菩萨,古雅的色彩,引人入胜,摄人心魄。宋元以来在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人物画多以释道画为主,入明以后明代因佛教的衰弱,人物画中风俗画历史画逐渐成为主流,擅长释道画画家稀少,流传至今以释道为内容的明代著名画作很少见。此幅画作绢本设色,纵217、横220厘米。尺幅巨大装裱形式独特、艺术风格特鲜明是明初佛教画作中难得一见的鸿篇巨制。
一、所绘画内容与构图方式,与其说是卷轴画其实更近于壁画,画面内容是佛教大雄宝殿主佛坛实景写照。三尊主佛一字排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身着红色袈裟,体态丰腴圆润,庄严安详,端坐六方须弥高台圆莲花座上。须弥座前伫立六位肋侍菩萨,衣饰舒展,飘带生风,面容丰润安详贤淑。整个画面不留空白,人物空间处,满绘祥云、花朵、珠宝璎珞纹饰,线条优美细腻表现了极高的装饰艺术造诣。场面宏大,敷色华美典雅,富丽堂皇。与民间寺院佛教水陆画不可同日而语,应出自明宫廷画师手笔。总体观察是晋北辽金元艺术风格的延续,从佛菩萨形象服饰、装饰物刻画,工笔重彩,尚保留着浓郁的元代壁画塑像的艺术的神韵。画面描画的佛堂宏大的场面,今天在大同善化寺中金代塑像中还可以体味到。
释迦佛须弥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识,证明了此画像作者来自明宫廷。现存的永乐宣德、宫廷文物证实,“大明永乐年施”“大明宣德年施”款识是永乐、宣德时期皇帝赏赐西藏佛教领袖的金铜佛像、画像上的代表性款识,多从左至右书写,与藏文书写规矩一致。此画中“大明宣德年施”款识按古代汉字横书写方法从右至左书写。今天我们在青海瞿昙寺大钟上仍可以看到从右至左书写“大明宣德年施”清晰的铸造款。
现存的永乐宫廷佛像中有几幅为缂丝、刺绣佛像。如著名的永乐红阎魔敌刺绣像(纵335.3、横213.4厘米),西藏山南雅砻历史博物馆藏永乐胜乐金刚缂丝像(纵275、横210厘米),右上角均提“大明永乐年施”,绢本画像目前所知只在西藏康马县乃宁曲德寺中珍藏者一幅明代永乐皇帝所赐的旃檀佛大画像(右下图),挂在寺内大昭殿东侧的喇嘛拉康内,画长250、宽130厘米,绘释迦佛立像,像右边汉文金字题记7行,计781字。左边是同样内容的藏文题记。汉文题款为:“大明皇帝御制旃檀佛像赞”,落款:“永乐十年四月十七日”。 此三世佛与旃檀佛及刺绣、缂丝像具有相同特点,都是尺幅宽大,制作工艺精湛,有永乐年题记款识,所绘形象都是汉地佛像式样。说明在永宣佛像艺术中汉传佛教的深厚基础。此三世佛画像是现存永乐绢本佛画的二者之一,堪称稀世双璧。此三世佛画像与上述红阎魔敌刺绣像、胜乐金刚缂丝像都是永乐宫廷佛像画的精华,代表了明初佛教艺术品的最高水准,弥足珍贵。
二、尺幅巨大装裱形制独特,画幅加佛经题记,成两米多的正方形,没有按古代卷轴画的规矩留出天头、地头、上下隔水,只有五厘米的黄绫窄边,虽为卷轴画,实为壁画形制。是典型的卷轴佛像画,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记置于画幅上部,此位置装裱上术语叫“诗堂”。特殊的装裱形制,说明了它的使用功能,不是作为一般文人佛画的艺术欣赏,而是作为礼敬的佛像,依照佛教殿堂墙壁位置尺寸所制,是可移动的殿堂壁画。这在传世的佛教绘画中十分罕见。目前只在紫禁城中皇家佛堂里还完好保存了这种画作形式,如雨花阁、宝相楼、梵华楼内,墙上没有壁画,全部悬挂按照墙壁尺寸绘画的大唐卡,清承明制,此画与清宫佛堂壁画唐卡一致。说明清宫廷很可能延续了明宫廷佛堂悬挂佛画的传统。此三世佛画用绢本描绘壁画,创造性的扩展了卷轴画的艺术表现力,兼具卷轴画与壁画的两种特质,是两种绘画形式的有机结合,这种特殊绘画形制是明清宫廷佛堂壁画的特点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