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一家外卖送餐店,近日因独特的餐桌垫纸引发关注。与其他商户会在餐垫上印上自家广告不同,他家的餐垫上印着“寻找走失儿童”的信息。19岁的店主杨剑波向记者介绍,开店一个多月以来,已经随外卖食品发出去6000多份寻人餐垫。这组寻人餐垫的照片随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商家在借机炒作自己的餐饮店,也有网友表示,即使是营销,这种方式也不会让人反感,值得推广。
点外卖以其方便快捷兼且价钱适中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解决饭食的主要途径。外卖送餐的大军,则如网络神经般,通达到社会的旁枝末节。外卖送餐店老板正是依托这一行业优势,把“走失儿童”的信息随着餐垫纸抵达城市的角角落落,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有人质疑商家此举是借公益进行营销炒作,对此,店主并无回避当初此举有商业考虑的成分,但我们亦可以看到,店主的初衷本身充满善意,在商言商,店主借机做些营销宣传似乎亦无可厚非。
寻人餐垫的迅速走红,正是民众看到了餐垫背后浓浓的公益情怀,以及经济收益背后的公共价值考量。
文/大汗 图/春鸣
因为入学录取审批表上出生年份被写错,郑州郭女士落户买房的计划一直未能如愿。为了开一份情况说明,从今年6月份起,她在河南省招生考试宣传服务大厅和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之间奔波了十几趟,双方均说不归自己管,甚至学校招生处建议她自己把错误“P一下”。
入学录取审批表上出生年份被写错,显然不是郭女士的责任,但为了更正说明这件小事,郭女士不仅奔波了十几趟,还遭遇了省招生办和学校之间“互踢皮球”,甚至出现了“把错误‘P一下’”这种奇葩回应,明显暴露了有关部门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的欠缺。群众利益无小事。奇葩证明屡禁不止,说明 “最多跑一次”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相关方面应加强问责管理,倒逼部门和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图/颜庆雄文/庄媛
近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宁波法院“掌上诉讼”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在会上“移动微法院”全国版上线且正式进入试运行。
据了解,“宁波移动微法院”本次上线的全国版,即为全国联合项目组历时4个月开发的移动微法院4.0版,将在宁波两级法院试运行稳定之后,向全国法院推广。
“移动微法院”4.0版的上线始终贯穿便利当事人、便利法官的“两利”原则,在提供更强大功能的同时,也提供了更简便的操作模式。
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5万余件,同比增加36.9%。
为严厉打击互联网广告违法行为,原工商总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大对社会影响大、覆盖面广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介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社会影响恶劣、公众反应强烈、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下一步,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保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高压态势,重点查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重大利益和社会反应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持续推进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监管合力,营造良好广告市场环境。
近日,湖南湘西州一名失信被执行人张某因为急着到外地去谈生意,却无法坐高铁和飞机,急忙联系执行法官,主动偿还194万多元欠款。据了解,这笔钱大部分是张某开办的企业应给33名劳动者补缴的养老保险费。
赖着别人的养老保险费不缴,怕耽误自己行程,却能马上拿出一笔巨款,可见张某不是手头没钱,而是就想赖账。对这种不讲诚信的人,就是要让联合惩戒发力,让他们处处碰壁、尝遍苦头,这样他们才会知错、改错。让失信被执行人还钱,还得提高法院执行力,通过司法拍卖等方式,让他们把钱“吐”出来。颜庆雄/图 赵鑫/文
在基层,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来检验基层干部工作效能的办法吸引大众关注。这种被称为“痕迹管理”的办法,表面看,基层干部工作都有“佐证”,实质却是形式主义的变种。“留痕主义”,留的只是务虚痕迹,并非落地实效,浪费精力,增加成本,影响效能,败坏风气。规避“留痕”的形式主义,改变考核基层干部的“痕迹管理”办法的形式主义是核心。考核唯有倾听基层声音,向实绩倾斜,基层干部才能远离应付主义,聚焦落地效能。(画/张文发文/蒋时晓)
挤占”
近日随国务院第十七督查组实地调查发现,湖北鄂州花湖开发区这个拥有近7万常住人口的省级开发区,设立20多年来,房地产开发红红火火,却没有新建一所中小学。更令人不解的,曾经规划新建的中小学,如今已是商品房小区。城区大部分适龄儿童要么到附近农村学校就读,要么到附近城市借读。徐骏作
“用生命送餐”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日三餐通过网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美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为了抢时间,不少外卖送餐员简直是在 “用生命送餐”,无视交通规则,抢行逆行等违规现象频发,相关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想让外卖小哥“慢下来”,除了加强非机动车的管理以外,根本还在于改善外卖小哥的工作待遇和计酬方式,给他们更多基本保障。食客们也应该多体谅送餐人员,不赶时间时尽量不要催单。
曹一
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个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用的都是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闻此,很多点餐者有种被骗的感觉。
一直来,在很多订餐者的预想中,总以为所点外卖都是现炒现卖。而事实却又一次教育了消费者,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些店家非但已在大量使用菜肴包,加热一下就给你送来,而且为了“照顾”食客们的心理感受,干脆还以“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告知”,刻意隐瞒了这些内情。倘若去餐馆点了份牛肉面,结果端上的是碗刚泡好的“康师傅”,这合适吗?以前不明就里的订餐者,今天才如梦初醒,怪不得经常吃的外卖,“鱼的味道总是怪怪的”。
“点外卖等于点罐头”是否允许?来自食药监局的说法是,只要“方便菜肴包”取得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可以添加到米饭等外卖食品中的。但诚如不少得知内情的消费者所言,哪怕自己能够理解这样的商业行为,却真的不想吃这样的东西了。这就说明,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就算 “外卖=菜肴包加热+新鲜蔬菜+米饭”俨然成了“行业惯例”,从让消费者“吃得明白”的角度,至少也应给出明确提示。
文/司马童 图/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