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最近学了一个“焦点理论”,说中文的自然焦点,也就是说话人想传达的重要信息一般会放在句子最后。本人激动地怂恿一众战斗在研究室里的妹妹们亲验理论。于是,各色老公的手机上,都轻轻飘来了这么一句宁静如湖水的短信:“我吃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几天后回复林林总总,妹妹们都端端正正带着学术态度参与了一场老公成色验证大赛。
世纪好老公第一名,据说是秒回的。
妹妹: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老公:宝贝儿,怎么啦?吃什么药呀?
世纪好老公第二名,反应那也是相当迅速的。
妹妹: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老公:什么新闻?什么药?
第三名空缺,并列垫底的老公们如下。
妹妹: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老公:什么新闻?你从来不看新闻。
妹妹:老公,我今天吃药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老公:什么广告?又想买啥啦?
周末回家的火车上,我忍不住手滑,结果“世纪最差老公”应运出炉——回复,无。
老公接站的月台上我黑脸质问,他一脸蒙圈:“以为你话没说完,等着呢呀。”
你看,结果证明了“焦点理论”是可信的吧,回复短信大部分将注意力放在了句子最后的“新闻”上。可姑娘们纷纷不淡定了,那個口口声声爱自己的人怎么就不关心关心我“吃什么药”呢?有那么难吗?
几天后和导师一起吃饭,汇报了大家检验“焦点理论”时曲折悲愤的心路历程。导师微微一笑:“你们把前半句换了就行,没人会再追问‘什么新闻了。”大家急忙追问,导师悠悠轻答:“今天我见前男友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豁然开朗不?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