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黄霑是父亲的老来子,他25岁,父亲就过世了。那时他还年轻,不懂世事,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处事,合群的性格就是在大学宿舍里学会的,以至于像个大顽童,总也长不大。
黄霑有一张照片是打着赤膊站在河边,他称自己随父亲学会了游泳,那时候还是在广州沙面,学的是“狗仔式”;他的穿衣风格多少有着父亲的影子;他写得一手好字,这也得益于父亲;他创作过很多爱惜民族家国的歌,这种民族的情感也来自父亲的影响;父亲真诚坦荡,黄霑为人处世豪放热忱,这也源自父亲的教导;唯独有一样,并不那样阳光灿烂,就是他说自己常常爆粗口,也是跟父亲学的,父亲跟苦力相处多年,“三字经”当然耳濡目染。
每當说到这些,黄霑总一脸笑嘻嘻的样子,仿佛父亲给他一个世界。事实上,父亲的确给了他不一样的生活,他在香港,开始他一生的传奇。
黄霑常常反思自己的不孝。有一天,他终于明白,“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意义或者并不仅仅是商家吸引顾客的手段,而是在现代社会中,子女一般不与父母同住,无法晨昏定省,那这些节日就成了关心父母的理由,哪怕仅仅请父母吃个饭,也算是有一顿饭的实惠。
于是,等到稍有点成就的时候,每逢家祭,黄霑都不忘告诉父亲自己在音乐领域里已经“闯出自己的路来”,还拿了“金针奖”。
(摘自《黄霑,你道简单是声笑》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