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思路

2018-09-18 07:34宋志超段新航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

宋志超 段新航

摘 要: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能充分发挥湿地的价值与效益。对于湿地公园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师的目标是将湿地设计成为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生态公园。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生态

1前言

近几年,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认知不到位,设计中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公园的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湿地保护不到位,植物多样性不突出,缺乏对湿地文化挖掘等等。如何正确的进行景观设计成为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首要工作内容。本文就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解析其分类、分区,客观分析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进一步浅谈景观设计方面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2分类及分区

湿地公园一般可以粗略的分为完整的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即作为整个公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1完整的湿地公园的建设较普通水景公园有其特殊性,特别强调分区,湿地公园一般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游览区三部分。

2.1.1核心区

湿地公园最具特色的区域,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水景公园的最大特点,核心区为该湿地鸟类等保护的区域,需严格与游览区隔离,不允许任何非必要的人涉足。通常位于远离入口(即远离城市)的一端。只可远观,且观察活动也应尽可能地不对该区域产生影响。其中,一般不放入各类设施。

2.1.2缓冲区

即湿地公园中处于核心区与游览区之间的区域。对人的活动作出一定限制,主要设置有游步道,观鸟塔,观鸟廊道等设施,供游客远观核心区。该区域的一切活动要注意尽量不对核心区造成影响。

2.1.3游览区

顾名思义是游客游览观光的区域,设计手法与常规公园的景观类似。可以设置许多设施,比如游客科普中心、湿地探索中心、湿地学校、科研中心以及其他普通公园的设施等等。

2.2在许多城市设计项目中,遇到的更多是公园、滨水绿地中的人工湿地。这种项目中的湿地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湿地,而是作为整个公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类型有两种:湿地体验展示区、湿地净化区。

2.2.1湿地体验展示区

主要是在公园中建立一个人工湿地供游人们体验。这种湿地通常规模较小,拥有人工湿地净化的完整功能,但污水处理量很小,主要功能是为了对大众进行科普。比如上海后滩公园、成都活水公园等。

2.2.2湿地净化区

这种湿地也是在公园中建立一个人工湿地系统。但这种湿地通常规模较大,是作为对整个公园景观用水的水质进行净化,有实质性作用的湿地。这种湿地通常在形式上包括第一种湿地,也有科普教育功能。典型的例子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区。

3设计原则

3.1生态优先原则

出于净化污水和生物栖息地多样化角度,在尊重生态自然的同时,整合自然资源,合理搭配自然景观,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可以在城市与湿地的边缘区域建立生态缓冲区,即前文中所说的“缓冲区”,将人类活动与城市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有效地削弱,从而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

3.2适用性原则

我国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湿地中,其形成原因也是有所差异的。泥土滩地、沿海沼泽、内陆湿地等等都是不同类型的湿地。正是由于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不能单纯的采用一种模式来进行,而是应当依据实际的地区条件,采用合理的措施,从而保证湿地的设计效果。

3.3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欣赏水景的需求,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促使人们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角度来感受水景的魅力,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此外,在提供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观连接起到给人乘凉的效果。

3.4美学原则

在设计中,应当兼顾湿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与景观美学的应用,应该注重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特别性等特点,同时应该兼顾环境的使用功能与体验者的审美需求。从而能够建造出宜人的环境,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魅力。

4设计方法

4.1湿地景观设计

4.1.1基于功能的景观设计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选择净化能力更高的湿地植物,实现景观的多重效果。驳岸附近的植物可以适当的种植香蒲和芦苇等湿地植物,形成更加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

4.1.2基于植物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植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然条件或者是地域环境等都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在对水生植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进行充分的重视,保证植物与景观能够相互协调。多种植如泽泻、洪廖、千屈菜、三棱草、鸢尾、芦苇、香蒲等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多重绿化。通过配置沉睡植物群落和浮水植物群落,丰富湿地水生环境多样性,把握空间分布规律。

4.2湿地公园设施景观设计

为了营造出湿地体验景观、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和湿地硬质景观,根据设计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湿地体验景观可以通过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地形改造实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则是通过配置乡土植物、表流和潜流湿地、稻田等;湿地硬质景观则是通过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展现。另外,可设置特有的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为公众提供集科学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游览景点,展示新颖、系统、安全的水处理生态技术,为游人提供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场所。

5总结

将湿地设计打造成为能够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生态公园,是设计的重要目标。对于湿地公园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创新设计。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孙华娇,王凤丽,徐晓芳.华北地区湿地公园园林植物景觀构建刍议[J].现代园艺,2016,(23):91-92.

[2]宋海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钱新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宋志超(1996—),男,汉族,山东,段新航(1996—)女,彝族,云南,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单位(在校学生就写大学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