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分析

2018-09-18 10:05占林勇
考试周刊 2018年69期
关键词:体态语言小学体育运用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提升小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运用体态语言,通过将身体各个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化抽象教学为具体,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了体态语言的内涵及特点,并探讨了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态语言;运用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借助身体或身体动作输出信息,这些信息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视觉感官,并获取身体动作传输的信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应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 体态语言的内涵及特点

体态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体位变化、肢体动作等身体姿势,通过身体来进行信息传递及情感表达。体态语言属于一种立体可视性语言,具备独特表达方式,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体态语言还可以有效补充声音语言,将人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潜意识内容表达出来,这样可提升表达效果。借助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往往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简明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体态语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直观性。语言交流主要使用文字表达,语言交流过程,双方需要接收及分析语言,并且做出反应。但是体态语言则不同,体态语言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使得表达方式更加直观。第二,及时性。体态语言在实践性教学科目中往往有显著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语言讲授时,学生常常需要对教师阐述的每一句话掌握深入方可了解教师表达的具体内容,如果存在没听懂的情况,很容易出现逻辑断层问题,这样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体态语言却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体态语言加入课堂中,学生可以边听边看,甚至还可以一边进行模仿,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接收及消化信息,进而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二、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态语言的策略

(一) 利用面部神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面部神情可以表达出很多的情绪,如满意、亲切、赞扬、询问、惊讶、严肃。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面部表情往往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共振”,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希望接受老师的赞许,老师一个微笑及点头肯定常常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勇气与鼓励。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体态语言溢于言表,使得学生无时无刻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短跑时,教学的主表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促进学生下肢肌肉的发育。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均分为人数相等的组别,在教师发令后,学生从起点跑步,跑到终点以后在拍手终点学生,然后终点学生再跑回起点,如此反复,最快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在游戏完成后,教师给予生理的一方颁发奖励,肯定小组表现。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微笑及点头,鼓励其他小组学生继续加油。学生面对教师的勘定与鼓励,学习劲头十足。

(二) 利用动作示范,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体育课程也有一定的技术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理解能力较差,所有教师口头讲解一些运动技巧往往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准确适度的动作示范,往往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动作形体、要领与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

小学生还有不自觉的模仿行为能力,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常常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多用动作示范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比如在教学小学体育“投掷”这一运动技巧时,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侧身投掷方法,教学中需要重点进行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全身协调用力等投掷动作的练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示范抛接动作规范,总结出投掷动作的要领主要为:侧身转体、蹬地、挥臂。在教师演示完成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学生模仿练习逐渐掌握侧身投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三) 利用手势动作,促进良好习惯生成

手势是常用的体态语言,在实际的语言交流、表达中可以发挥巨大的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手势这种体态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母鸡爱小鸡”这一内容时,需要学生整体列队。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成四路纵队,并且给出语言指令“成四路纵队集合”,同时做出手势:左手握拳于胸前屈肘,拳心向内,右臂前平举,掌心向下。根据口令与手势,让排头的学生依据口令知识的队形站好,其余的学生以此向后重叠整齐排列,并且前后的距离以手臂为标准。在这一个过程中,手势看似作用不突出,但事实上确有着非常强烈的暗示意义,而记住手势语言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各种动作要领,这样在以后出现相同的动作时,也能够调动自己的肢体,促使自己达到手势要求的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应用,使得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这对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 结语

總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体态语言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行为美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上,教师借助面部表情、动作示范、手势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可养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促进良好习惯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李新昭.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小作家选刊,2017,6(28).

[2]王晓东.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浅谈[J].好家长,2017,8(37).

[3]吴祥健.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J].学周刊,2015,7(25):203-203.

[4]黄志军.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情感读本,2017,8(32):17-17.

[5]叶繁.浅析中小学体操教学中的体态语言[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23(8):137-137.

作者简介:

占林勇,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瑾山小学。

猜你喜欢
体态语言小学体育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体态语言在自闭症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