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当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从而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确保学生能够将课堂中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教师采取一种理想化的教学设计思想。但教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传统教学的缺点。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机械地把知识点强行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生活化教学的优点。俗话说,学习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点滴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锻炼。
二、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 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教师应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结合生活内容展开教材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应使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图片或音频视频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应使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避免发生依赖教材而使教学内容过于狭隘。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了解,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优化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树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学生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 提升课堂生活化的标准
由于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设立的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导致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并且导致教学的环节出现局限性的问题。而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调整,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积极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身体与心理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思想意识不健全,传统的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机械的、单纯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爱的阳光下这一节课时,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划分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的含义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关于爱的视频或音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质量。
(三) 再现生活情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因此学生应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采取联系生活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从而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才能够学习生活,从而体会道德。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自身的调查、了解、观察互相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组织模拟某一种生活情景,如编故事、角色扮演等,使学生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培养自身的实际创造能力,从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德育课堂。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新希望,其素质的高低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德育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的探索教材,并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學内容的真实性。从而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世才.生活让课堂更精彩——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8).
[2]王瑞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36).
[3]王廷明.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7).
作者简介:
刘芳,重庆市,重庆市武隆区鸭江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