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念教学是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其数学概念的形成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想打好小学数学基础,就一定要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开启小学生的思维,这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不断研究、总结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延伸数学概念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在小学生意识中逐步形成概念教学,进而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关键因素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具体的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及所在空间呈现的形式,是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体现在运用是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 小学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新时期,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要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建课堂的有效性,在于老师把理论结合实践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到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运用中去,把能力拓展发挥到极致。
三、 教学观念对概念教学的影响
数学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抽象概述的规律性的总结。在学生理解过程中,要同样具备抽象概括的能力,达到自身思维与概念逻辑思路一致的学习效果。剥离事物本质于抽象的概括之中,做到对所叙述知识的准确理解,从而正确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实现三维目标的提高。即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传统教学对于数学概念的讲解大多是直接给出定义、公式,要求学生把已有的数学算式模式应用于解答问题中去,评判教学结果的标准是:只要计算结果正确就是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忽略了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过渡,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得到了计算能力的培养,疏忽掉了逻辑思维这个提高小学生能力的训练。这种在小学生数学学习采用的只注重知识表象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或对数学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或成长成高分低能的所谓数学“尖子生”。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尤其重要。
四、 构建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环节
(一) 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推导习惯
小学生学习的快乐在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进一步发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合理引导思维的发展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望都十分强烈。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思想上基本上都是比较主动热情,只有正确引导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获得预计的学习成果。才能激励小学生更加主动探究的热情。这种成就感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对自己智慧的认可,他们需要和学习伙伴甚至更多人的分享。
教学中构建学习小组及时为小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分享学习成果的平台,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讨论,最后意见一致形成规律性的记忆。如小学一年级的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对于这个概念需要小学生理解:形式与本质是如何在数学思维中实现统一的,奠定进一步学习概念延伸的基础。在学习简单的加法交换律时就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实物演示、计算验证等深入理解概念的含义,对于概念的进一步学习就会降低逻辑思维上的难度。小学生在“结合”这一环节的探讨,容易形成符合自己思维发展的记忆,继而对小学中年段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推理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愉快,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 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概念的形成,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动手操作是亲身体验概念由来的最直接的学习方法,不但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辅助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材里的图形计算公式占有重要的比例,对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在教学用纸上进行测量,鼓励学生开展课堂以外的实地测量,开展公式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其中高年段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较为难以理解,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即使在具体的图形计算题中能准确运用,但是在应用题中往往会审题不清,用错公式。教学中,采用动手操作验证后得出的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思路就比较清晰,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不容易在参加计算时产生混淆。梯形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而来,即:上低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在运用时,常数项“2”往往被学生遗忘。如果公式的推导由学生通过长方形的剪切、组合,进行多次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在运用上就不会轻易用错。这种利用教学用纸进行动手操作和实地验证概念的方法,对于高段的分数教学同样适用。
(三) 小学生对概念知识的体验,是数学能力直接而有效的提升
小学数学做为生产生活中的工具学科,不能被课堂学习的方式局限。小学数学的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聚化。对于聚化的规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进行掌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尽人意。如,自己的身高大约多少厘米?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公斤?自己的卧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些看似平常的数据,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完相关数学知识之后却回答不上来。课堂教学中对概念的探究可能做到天衣无缝,但缺少在学生眼睛里对具体知识的感知。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小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进行充分的感知,产生记忆中可以比对的“参照物”,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
五、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是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数学概念是影响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式方法,重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因素,排除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创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倪艳.创建智慧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成才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5(33):80.
[2]卓明雄.提升教师领导力创建活力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6).
[3]郭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策略[J].学周刊,2014(22).
作者简介:
周凤花,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