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喻证推理法背诵《劝学(节选)》

2018-09-18 03:05朱伯荣
美文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用心君子

朱伯荣

劝学1(节选)

[战国]荀子

君子曰2: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5以为轮,其曲中规6。虽有槁暴7,不复挺8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9则直,金就砺10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12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13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14也,而闻者彰。假15舆马者,非利足16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17江河。君子生18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9;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20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21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22,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2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1.节选自《荀子·劝学》(中华书局1988年版)

2.君子曰:先秦儒家著作中引述古代贤人的言论,往往称“君子曰”;也有假托“君子曰”者。这里指前者。

3.青,取之于蓝:靛(diàn)青是从蓝草中取得的。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中(zhong去声)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墨线。

5.輮(rou阳平):同“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使动用法。

6.其曲中规:它圆曲的样子完全符合圆规的测定。

7.虽有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8.挺:直。

9.受绳:用墨线量过。

10.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1.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检验。省,省察。乎,同“于”。

12.知:同“智”,智慧。明:明达。

13.跂(qǐ):踮(diǎn)起脚后跟。

14.疾:声音宏大。

15.假:凭借,利用。

16.利足:脚走得快。

17.绝:横渡。

18.生:同“性”,天赋,资质。

19.焉:于之,在那里。

20.跬(kuǐ):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21.骐(qí)骥:骏马,千里马。下文的“驽马”指劣马。

22.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23.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螯(áo):螃蟹的大钳子。

【背诵技法】喻证推理法

句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通过暗引揭示观点:持之以恒地学习很重要。

句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用两个借喻,既丰富多彩,又形象生动,充分论证学习可以使自己更加优秀,为下文的结论张本。

句3、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再用类喻,先用“輮以为轮”论证学习能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再在“輮以为轮”这个喻体的基础上,假设“虽有槁暴”,也“不复挺者”,来继续喻证学习的重要。

句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顺“木受绳”之喻,续用“金就砺”作喻,又形成博喻。然后小结上文,进一步指明学习的方法:“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再说明学习的收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上2至5四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证过程。

句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宕开一笔,换一种舒展的语气表述。先从“尝终日而思……”这种日常生活的情况,从反面论证“思而不学则殆”;再从“嘗跂而望……”类比论证“思而不学则殆”。

句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先类喻——在前一句“登高”的喻体上再比喻,顺着上句提到的“登高”,再用博喻。前一分句喻证“登高而招”的效应,后一分句喻证“顺风而呼”的效应。前后两个分句对偶,形式优美,论证细致。

句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再用博喻,论证学习的巨大作用。前后两个分句又是对偶,形式佳丽,论证深入。这里的“致”强调“达到”的结果,故有部首“攵(pū)”。

句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上述四喻做出小结,说明人们的学习,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对外物的凭借,使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好。——以上四句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证过程。

句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先连用两喻,再加上通过学习“积善成德”,构成排比,论述学习的作用和好处。连写三个分句,语气更加舒展。

句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故”字,强调上述推理论证的正确性。本句连续反面设喻,与上一句一起构成正反对比论证,说明学习实在重要,不学习的后果令人叹惜。这句中的“至”强调行动的阶段性的过程,因而没有部首“攵”。

句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再用类喻,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持之以恒。四句话全是四言,音节又很优美。

句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从正反两面喻证学习要锲而不舍。仍是四句四言,音调仍然和谐,其对比论证,鲜明又深刻。

句1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从正面设喻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无”字引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四言短语,再承前省略主语(“蚓”)的两个四言小句子,末尾用“用心一也”小结,坚定有力。

句1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再从反面设喻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先从“蟹”有其优势“六跪而二螯”说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它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与上句写“蚓”的话构成强烈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是“用心躁也”,不仅与上一句赞“蚓”“用心一也”对比,也说明不学习乃至做不到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危害,振聋发聩,触目惊心!

【小结升华】

本节选观点鲜明突出,比喻论证、类比推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多样,语言受传统经典《诗经》的影响,四言为主,排比铺陈,比兴连续,行文紧凑,推理严密。论证过程中,一个句群(段落)后及时小结,思路清晰。语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思维颇具张力,逻辑十分严密,视野开阔,思想壮美,气势强劲而又一气呵成,令人不能不信服。

因为是节选,又因为时代久远,作为短篇言论的结构,远不及李斯《谏逐客书》、苏洵《六国论》那样成熟,这是高中同学学写议论文时应当看到的,以避免盲目模仿,舍长而取短。

猜你喜欢
用心君子
用心
用心守护,感谢有你
《论语》知多少?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用什么写作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