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全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
马兰矿北七2#煤层盘区为该矿正在开发的盘区,盘区走向长3 397~3 467 m,倾向长1 500 m,盘区总面积5 148 000 m2。盘区内沿北一大巷平行方向布置有北七2#煤层轨道巷(沿2#煤层布置)、北七2#煤层皮带巷(沿2#煤层布置)、北一总回风巷(沿1#煤层布置)。62711工作面为北七2#煤层盘区首采面,该工作面煤层厚度稳定,煤厚1.00~2.40 m,平均1.90 m,结构简单,煤层倾角1°~7°,平均2°。该工作面煤种属瘦煤,内灰较低,但由于煤层薄,回采割底,导致灰分有较大增高,硫分约1.00%。该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435~687 m,煤层赋存稳定。煤层直接顶为细粒砂岩,厚度为4.20~ 5.54 m,平均5.12 m;老顶为均厚2.62 m的砂质泥岩;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均厚1.80 m,老底为均厚2.13 m的碳质泥岩。工作面回采走向长度为 1 761 m,切眼长216 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本研究对该矿62711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工艺的实施流程进行分析。
62711轨道巷设计采用3排恒阻锚索对巷道进行超前支护(图1)。恒阻锚索直径为21.6 mm,长8 300 mm,钻孔直径32 mm,孔深8 m,施工完毕后,使用φ85 mm扩孔钻头扩孔,扩孔深度500 mm。第1列恒阻锚索距留巷帮650 mm,排距1 000 mm,沿巷道走向使用W型钢带连接;第2列、第3列恒阻锚索分别在原有锚索中间位置隔空布置,第2列恒阻锚索间的排距为2 000 mm,第3列恒阻锚索间的排距为4 000 mm,预紧力不小于28 t,恒阻器的恒阻值为(33±2)t。
图1 恒阻锚索支护断面(单位:mm)
62711工作面最大采高取2.4 m,考虑到理论计算结果及顶板岩性情况,预裂切缝孔深度设计为6.0 m。切缝孔布置于巷道采帮与顶板交接处,与铅锤方向成10°(向采空区方向),切缝孔直径为 48 mm,间距设计为500 mm(图2)[1-4]。根据现场多次装药观测,最终确认4连孔爆破方式,每5孔为1组,4连孔装药(炸药规格为φ35 mm×200 mm),1孔观测。装药孔每孔装3根聚能管(聚能管外径为42 mm,内径为36.5 mm,管长1 500 mm),采用“3+3+2”型装药方式,即第1根、第2根聚能管装3卷乳化炸药,第3根裁切至1 m后,装2卷乳化炸药,封孔长度为2 m。采用顶板恒阻锚索+W钢带方式加固后,在确保恒阻锚索超前加固支护≥20 m的前提下,按设计参数施工切顶孔,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依次采用聚能管装药方式进行预裂爆破。
待工作面推过后,及时在机尾支架后方进行挡杆支护,按照“一梁三柱”方式打设单体支柱[5-7]。支架后0~50 m范围内,单体排距为500 mm;支架后50~200 m范围内,单体排距为1 000 mm。在靠近采空区侧每2架单体棚子之间布置U型钢可缩支架并铺设钢筋网,单体及U型钢可缩支架须加设柱靴增加摩擦力,防止支柱及U型钢可缩支架滑动[8-10]。钢筋网采用φ6.5 mm钢筋网,尺寸为1 500 mm×1 100 mm(长×宽),与顶板钢筋网捆扎在一起,钢筋网之间重叠不小于65 mm,并用铁丝捆扎。为防止漏风现象发生,在钢筋网与采空区之间铺设双抗布,高度为3.4 m,上下各超出30 cm,超出部分分别固定至顶底板,并进行有效封闭。双抗布搭缝处宽度为30 cm,固定后也进行封闭处理。架后挡矸支护见图3。
图2 切缝孔布置示意
图3 架后挡矸支护示意(单位:mm)
待顶板垮落并稳定后(距工作面200 m外),对垮落不充分的部位进行填充,整理巷道形状待满足使用要求后,进行喷浆处理[8]。
62711轨道巷留巷初期,由于现场施工经验不足,挡矸墙U型钢未能栽至实底,导致挡矸墙底部出现占巷现象。施工中及时修改了挡矸墙U型钢支护施工工艺,在架设U型钢前,须提前挖柱窝,将U型钢架设在实底,并加强了现场施工质量考核管理工作,确保挡矸墙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工作面头尾推进度不一致,导致运输机整体蹿头,支架向运输机机头平移了约1 m,造成部分地段挡矸墙与支架空顶面积增大,给工作面缺口支护带来了一定影响。施工中一方面及时在空顶区域内架设了单体π型梁棚,确保空顶区域内作业安全;另一方面采取机尾多返刀、逐步向机尾方向移溜子、靠支架等方法,调整头尾推进度,杜绝出现工作面蹿头现象。
工作面在留巷期间,U型钢、单体、π型梁等挡矸支护材料使用量大,运输距离远,工人劳动强度大,运输困难,影响了工作面的正规循环。施工中及时引进了风动单轨吊设备,有效解决了材料运输问题,目前单轨吊已安装完毕,调试正常后,便可投入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矿压监测设备仍不完善,将给留巷段矿压监测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剩余矿压监测设备正在安装过程中,将尽快完善矿压监测系统;加强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期间的矿压监测,及时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总结规律,为下一步沿空留巷施工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该矿62711工作面已推进215m。推进过程中,前100m范围内巷道无明显变化,当工作面推进至120~150m时,工作面开始出现周期来压,现场主要表现为巷道底鼓,底鼓量为300mm;当推进至150~200m时,该段顶板整体呈现轻微下沉,表现在恒阻器 释放位移,再次实现平衡,同时现场测量巷道高度变 形量为600 ~ 700 mm( 约有300 mm厚的浮煤) ,架 后巷高为2. 1 ~ 2. 5 m( 原巷高2. 8 m) 。由观测分 析可知,工作面推进至100 m 时,巷道超前支护范围 内有轻微变形; 推进至120 m 开始,随着工作面推 进,架后20 m 范围内为巷道压力集中区( 开始周期 来压) ,顶板出现下沉,下沉量为20 ~ 30 mm; 架后 20 ~ 50 m 内巷道变形速率降低,挡矸墙底部出现滑 动; 架后50 m 往后巷道顶板及挡矸墙趋于稳定。
以山西马兰矿62711工作面为例,提出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使得该工作面可多回采原煤11.3万t,按原煤价格410元/t计算,切顶留巷成本为1 942万元,新增经济效益约2 688万元。此外,该方案的顺利实施,使得原巷道得以保留,用于下一工作面的顺槽,可有效缓解该矿生产衔接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