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基于集体效能的多层分析

2018-09-18 08:34王赛男宫瑞莹
关键词:宿舍效能集体

王赛男 宫瑞莹

(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2.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 山东济南 250300)

班杜拉认为“集体效能是团队所共享的信念,主要集中于团队成员对于团队是否有能力组织与执行以达成特定团队任务并达成任务的知觉与信心”。Bandura(2000)认为集体效能存在于团体、组织甚至国家之中,成员能够感受是否可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增进生活的信念强度[1]。后来国内外研究者[2-4]对此概念基本达成一致,认为集体效能是在特定情境中关于团体能力表现的知觉。当前国内外对于集体效能感的研究跨越学校、军队、企业等多个领域,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其中涉及学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集体效能与学生班级集体效能两个领域,面向学生班级集体效能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中小学生,因为中小学班级组织形式为班主任负责制,学生面临共同学业压力,相对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更容易在长时间的成败体验中逐渐形成班级的共同信念——班级集体效能感,这影响了学生对其所在班级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信念判断。而针对大学生的集体效能的研究不多,原因是高校对于大学生分班方式更为灵活,多数采取辅导员多班负责制,管理形式松散,与中小学相比,班级凝聚力与集体效能感均被弱化。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生活、学习、休闲的集体单位,对大学生起的作用更大,集体效能感像一个媒介,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同时在面临以宿舍集体为单位的竞赛活动时,它影响着宿舍个体成员对宿舍集体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的预期。本研究以优秀宿舍比赛活动为背景,探讨宿舍集体效能感对个体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应对方式(copying style)又被称为应付机制或应付策略,指的是为应对内外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与困扰而采取的手段、方法或策略[5]。近年来,Stajkovic等人(2009)关于集体效能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元分析[6],证实了成员间相互依存在调节集体效能与应对行为方式之间所起的重要性,这是阐明集体效能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Alavi&Mc Cormick(2008)研究[7]指出在群体中,目标的实现部分地依赖于他们成员的互动,集体效能感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就像自我效能一样。对于环境的压力方面,Stephanou、Gkavras&Doulkeridou(2013)指出,虽然自我效能感与觉知到的压力呈负相关,但与集体效能不同的是,它不需要预测问题应对策略,就像环境问题就很有可能超越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一样[8]。所以Klassen(2010)指出集体效能决定了当面对关注群体的压力情况时个人所采取的应对行为类型从而影响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集体效能作为无形的信念媒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起了调节作用,探讨集体效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大学生集体意识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接受集体正面影响而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与困扰,有利于通过科学渠道提升集体效能感,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四所高校(其中民办2所573人、公办2所477人),综合考虑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均衡性,共调查学生1150人,统一指导语,做完后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100份,回收率为95.65%,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为105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45%。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规整,结合优秀宿舍比赛活动,共调查宿舍(宿舍人数介于3~8人)201个。学生被试年龄介于16~25岁之间,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0.19±1.10。

(二)研究方法

1.集体效能问卷

改编自Riggs等人编制的集体效能信念量表[9],共7题,采用5级评分,原量表适用于一般团体,结合本研究需要,以大学生宿舍为团体单位。本研究中Cronbanch系数为0.88。

2.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由肖计划等学者编制修订,共62题,由6个因子组成。6个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3~0.73之间,说明有较好的信度[10]。

3.SCL-90心理症状量表

这是一个常用的信效度得到广泛检验的心理健康测验量表。

4.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具体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并采用多层线性分析建模(HLM5.04软件包),探究宿舍集体效能感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变量的影响。

二、结果

(一)大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见表1):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在6种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症状总分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城镇生源学生;关于性别差异,在心理症状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3.58,P=0.000***),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3.41,P=0.001***),在自责应对方式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62,P=0.009**);公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普高生与对口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心理症状总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

(二)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见表2),六种应对方式均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其中呈正相关的有两个(分别是解决问题与求助),其他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

(三)集体效能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多层分析

多层分析表明,第一层(个体层面)上的自变量为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因变量为心理健康,第二层(集体层面)上的变量为宿舍集体效能。

1.不包括第二层变量的二层模型

以应对方式为自变量,以心理症状得分为因变量,建立起不包括第二层变量的二层模型。

模型第一层方程为:

Y=β0+β1*(合理化)+β2*(解决问题)+β3*(自责)+β4*(求助)+β5*(幻想)+β6*(退避)+r

模型第二层方程为:

β0=γ00+μ0β1=γ10+μ1β2=γ20+μ2β3=γ30+μ3β4=γ40+μ4β5=γ50+μ5β6=γ60+μ6

表3 随机回归结果(不包括第二层)

2.包括第二层变量的随机回归结果

以表3中χ2检验显著的回归系数做因变量,用宿舍集体效能做自变量,建立集体水平上的回归方程来解释宿舍之间的变异,建立起包括第二层预测变量的二层线性模型,其中因变量为心理健康。

模型第一层方程为:心理健康=β0+β1*(合理化)+β2*(解决问题)+β3*(自责)+β4*(求助)+β5*(幻想)+β6*(退避)+r

模型第二层方程为:

β0=γ00+γ01* (集体效能)+μ0β1=γ10+γ11* (集体效能)+μ1

β2=γ20+γ21* (集体效能)+μ2β3=γ30+γ31* (集体效能)+μ3

β4=γ40+γ41* (集体效能)+μ4β5=γ50+γ51* (集体效能)+μ5

β6=γ60+γ61* (集体效能)+μ6

表4表明,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表明,宿舍集体效能所解释的方差比例能够解释合理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的变异为16.65%,解释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的变异为32.38%;集体效能解释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的变异为23.78%,解释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的变异为18.92%。

表4 宿舍集体效能所解释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方差成分和比例

三、讨论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集体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研究表明,男生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理性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倾向于感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男性成熟稳重理性,女性要温柔感性,这在现实生活中被塑造成了现实形象。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的是,理科生在应对压力方面与文科生相比也更倾向于解决问题的理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更高[11]。

根据集体效能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症状(Y=-0.198*;t=2.856,P<0.05*);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对合理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负向预测作用不显著。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Y=0.118*;t=2.095,P<0.05*),并解释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32.38%的变异。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Y=-0.312*;t=2.136,P<0.05*),并解释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23.78%的变异;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Y=-0.152*;t=-1.875,P<0.05*),并解释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宿舍间18.92%的变异。这表明当团体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完成任务时,宿舍成员团队互动应对模式科学合理,能够提升集体效能与团体表现,并最终影响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能力[12]。Gibson(1999)研究表明,集体效能影响团体内部成员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以及应对方式的形成,群体内部成员只有彼此为共同目标的达成建立默契,才能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团队的集体效能才会显著提高[13]。Werner&Lester(2001)认为团体成员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彼此交换信息,了解他人的应对方式与信念,增进团队成员归属感和共同期望,利用团体目标激励集体智慧,创造出最佳方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二)对策与建议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个体本身、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的[14]。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与行为表现受到其个人认知以及在特定环境中不同应对方式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证实了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起了中介作用。因此,在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借鉴如下方法。

1.科学有效提升集体效能

当代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较大,追求个性而忽视集体融入,最直接表现在宿舍关系矛盾重重,集体效能感很低,情绪状态不佳,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学习与生活。当前国外对于社会比较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也上升到群体领域,群际比较指个体根据自身的群体身份在自己和他人之间进行比较,或者从整体上将内群体与外群体进行比较。不同方向的社会比较会引发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Heeler和Martin(2000)在相关属性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代表比较模型”(proxy comparison model),认为个体试图运用社会比较形成对自己要执行某项新任务的未来行为表现的预期,即当个体进行一项新任务时,为了避免失败,希望与同类人及群体进行比较以正确预测自己行为及所在群体反应。Gaertner,Sedikide S和Graetz(1999),Vevea和Iuzzini(2002)研究发现对个体自我的威胁显著大于对集体自我的威胁,因此与内群体成员进行上行比较时的自我评价低于与外群体进行上行比较时的自我评价。W.Seibt和Fasrster(2004)发现启动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会诱发其成员的预防定向,启动群体的积极刻板印象,会诱发其成员的促进定向。Gordjin和Stapel(2006),Mussweiler和Boden Lhausen(2002)研究认为,与内群体成员比较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同化效应,与外群体成员比较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对比效应。近几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偏见改变,研究发现群际接触可以改变弱势群体的歧视归因倾向和对优势群体的负性情感。群际接触还能降低接触焦虑、减少个体威胁和群体威胁、获得群际信任、缓解互动压力。由此可见,群际接触能够有效地改善群际关系,降低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偏见,促进群际和谐。

因而科学有效地提升宿舍集体效能可以有效缓解人际冲突,可以通过典型榜样的树立,进行获得性与替代性经验强化以及在必要时,通过师长的说服,促使大学生增强面对困难时对集体有能力完成目标的信念,使自己逐步与集体的价值观、目标及能力要求相接近,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以更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

2.引导大学生以合理的应对方式构建学习型组织

美国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概念,并概括构建学习型组织要做到“五项修炼”[15]。大学生个体如果能跟同龄群体产生良好的互动,建立学习型组织,则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沟通渠道的畅通也会让其身心更和谐发展。(1)自我超越保持张力。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认识,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保持创造性张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不断扩展创造生命中真正的心之所向的能力的基础,因而引导大学生认清集体中的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实,运用潜意识等力量,最终实现生命的自我价值与集体目标共同发展。(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型”根深蒂固于人的心中,影响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并采取行动的一些假设、图像或者观点。因而,大学生适当开拓看世界的视野,可以改善心智模式,以新的眼光看问题、看待集体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的,是学习型组织中人们所有的意想或景象。大学生尝试建立一个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能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集体的全面活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4)加强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指发展团队成员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活动,能把潜在的团体智慧变成实在的团体智慧。(5)系统思考。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就应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因而大学生集体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它提供了一个健全的大脑,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检视心智、建立愿景,都是因为有了系统思考的存在,连成一体,共同达到组织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宿舍效能集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我为集体献一计
热得快炸了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学校到底是谁的
警犬集体过生日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