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M的高校科研经费政府采购满意度研究

2018-09-18 11:59:16吴迎新李骄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招标

吴迎新, 李骄阳, 衡 斌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以来,国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我国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科研经费政府采购的特殊性,高校科研经费采购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采购工作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采购工作管理体系不健全,采购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招标评审专家与供应商管理手段,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欠缺等[1]。首先是针对高校科研经费采购管理存在的违规现象,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如从成本管理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郝立纺、聂占五和李智敏等人[2-3]认为,应该加强成本核算,完善责任制并建立常态考核机制 ;其次是从绩效管理角度开展研究,如李燕萍、王汇和张川等人[4-6]积极探索了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分别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提出要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监督体系;最后是从失效原因角度出发,付晔、薛二勇和何光喜等人[7-9]认为,高校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配置和使用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科研活动的实际需求与其本身不确定性的特点,并针对违法违规操作提出建立科研信用档案的建议。

由于大多数研究还仅停留在定性研究方面,且很少有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采购满意度进行评价。本文运用非随机应答模型对科研经费采购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敏感问题进行调研,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采购工作中科研工作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科研工作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善措施,从而使采购工作更有效地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一、 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针对采购工作管理情况和高校科研政府采购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设计。利用三角模型对采购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等现象进行调研,分析了违法违规行为的总体情况。采用二元离散选择Logit模型对科研采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主要从项目与采购申报者及采购成果使用者的角度,调查采购时效性、采购质量、采购流程、服务水平、串标行为等情况。

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4月在高校采购工作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是针对高校科研经费采购管理现状的调查。调研涉及了北京、天津、上海、湖南、重庆、辽宁等国内多个省份及地区的多所高校。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效果较好,除去少数回答不完整和作答时间少于2分钟的答卷,此次调查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67份。其中采购管理相关工作者答卷101份,科研人员答卷74份。

3. 研究方法

三角模型是一种非随机化回答模型。相比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模型,非随机化回答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方法。其特点是不再设置随机化装置,使被访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调查问题的设计方法与问题结构,提高被访者对调查的信任程度,有利于获得更真实的回答。且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也使调查具有了可重复性,使反向验证调查结果成为可能[10]。

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DCM)是指被调查特定个体在若干不同可供选择的选项之间做出的选择,一般原理为随机效用理论。有利于克服基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性较强的不足,从而能够客观比较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11]。

二、 高校科研经费政府采购管理现状

在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中,本问卷涉及了是否在采购工作中有违规或舞弊行为、是否存在采购的物资不能满足科研需求的情况等问题。针对采购工作人员调查的有:1)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拆分项目等规避招标行为;2)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透露投标情况、定制招标文件等串标行为;3)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未按规定签署合同的情况;4)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违反学校内部规定的操作。针对科研人员的调查有:5)在采购申请中是否出现过为特定投标者定制招标要求等排斥其他投标者的行为;6)在评标过程中是否有不客观公正的评判;7)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违反学校内部规定的操作。对上述敏感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敏感问题设计与结果统计

针对上文“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拆分项目等规避招标行为”,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问题一:在采购工作中是否出现过拆分项目等规避招标行为;问题二:您的手机号倒数第二位是否为奇数。对于以上两个问题,若被调查者的回答均为“否”,则选择B“否”,否则选择A“是”。101人中有58人回答“是”,43人选择“否”。

问题一是敏感性问题V。问题二是非敏感性问题U。对于不具有敏感性的问题二,由常识可知,手机号倒数第二位为奇数的概率为0.5,即P1=p{U=1}=0.5。根据统计调查公式可知,在被调查人群中选择A“是”的人群比重为

在所有被调查人群中,选择有过规避招标行为的人群比重π1的估计值及其方差分别为

0.009 8<0.05

表2 敏感性调查统计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所有被调查采购及相关工作参与者中有过规避招标行为的人群比重约为0.15,方差约为0.009 8,小于0.05。这说明有近15%的高校科研经费采购工作者有过拆分项目等规避招标的行为。同理可知,符合“在采购申请中出现过为特定投标者定制招标要求等排斥其他投标者的行为”的约为13.13%。可见,科研人员串通供应商定制采购要求等行为比较普遍。符合“在评标过程中有不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在采购申请中出现过违反学校内部规定的操作行为”情况的分别为5.41%左右。符合“在采购工作中出现过透露投标情况、定制招标文件等串标行为”的约为3.82%。这3种情况的出现比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说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虽有所发生,但并不普遍。

综上所述,出现比例最高的违法违规情况是采购工作人员规避招标的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校内部可能将招标起点设置过低,采购人员工作任务较重难以完成,或业务培训不足导致工作效率水平较低,导致过度招标情况出现,不得不规避招标采购方式。二是高校内部招标管理制度可能较为繁琐,使招标采购工作复杂冗长,导致采购人员抵触招标工作。三是法规培训不到位,对问题的严肃程度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规避招标的情况时有发生。科研人员在科研申请中倾向特定供应商排斥其他投标者的行为也很多。科研采购申请者虽然不是招标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却是采购成功的最终服务对象,对招标采购标准有决定权。采购人员透露投标情况等与供应商串标,科研人员评标过程中不客观公正、违反校内规定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招投标工作的效果。特别是采购人员透露投标情况等行为,无疑会严重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甚至直接损害供应商利益。

总体来看,采购工作人员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比例相对较低,科研工作人员可能出现违规行为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采购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校内制度更了解,校内外对采购人员的监督检查也更到位。而许多科研人员没有经过相关采购工作的培训,且对科研人员的监管要求也不够具体。

三、 高校科研经费政府采购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 科研采购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到设定各个指标变量之间数量级与量纲上并非完全相同,先参考各个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对变量进行标准化,使变量指标具有可比性。利用SPSS 23.0版本,KMO值为0.7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卡方为199.43,对应概率p值近似于0,低于0.05的显著性标准,检验效果显著(结果见表3)。可以认为选取的各项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因子分析检验表

由表3可知,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载荷即方差贡献率达到65.727%,考虑到变量数较少,可以认为这3个主成分已经较好地代表了总体信息,结果见表4。

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根据表4可得到以下结果。

(1)在主因子F1中,采购时长、采购时效性、采购产品质量3个指标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这反映了采购成果对科研任务满足需求的信息。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在主因子F2中,采购信息平台水平、采购流程明确性、采购流程简便性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主要反映了采购申报流程便捷性的信息。

(3)在主因子F3中,采购人员服务态度、采购人员工作效率、对科研人员采购的相关培训频率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主要反映了人员素质与培训情况信息。

2. 采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离散选择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F1、F2、F3主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以3个主因子为协变量,以满意度为因变量构建二元离散选择Logit模型(见表5)。从回归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结果来看,模型拟合优度卡方值为50.83,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标准,回归比较显著。霍斯默·莱梅肖检验卡方值为5.735,检验结果小于临界值且方差值大于0.5,因变量预测值与实际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的总体预测正确率达到93.2%,即整体上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5 Logit模型回归汇总表

由表5可以得到修正后满意度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即

pj=-3.738+3.735F1+2.037F3

通过比较表5中各主因子瓦尔德值,得到主因子对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是F1>F3>F2。第一主因子F1主要反映了科研采购成果对科研工作需求在时效性与质量两方面的满足情况。说明采购对于科研需求的满足情况是科研人员评价采购工作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采购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第三主因子F3主要反映了采购人员综合素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对科研人员的满意度同样具有正向影响。采购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影响着科研人员对采购工作的看法,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进度。采购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越高,科研人员对采购工作的满意度也会越高。第二主因子F2综合反映了科研平台建设情况、采购流程明确性和采购流程便捷性等信息,对科研人员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因此,科研人员对采购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采购时效性、采购质量、采购周期长短等因素。采购流程简便程度、采购人员工作效率及服务态度等因素对科研人员满意度有一定影响。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流程明确性程度以及对采购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对采购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招标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9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廉政瞭望(2015年15期)2015-03-17 10: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