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梅
摘 要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 高效、可逆的避孕,是我国育龄期妇女最常采用的避孕措施之一。宫内节育器多处异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两枚金属圆环多处异位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两枚金属圆环宫内节育器同时多处异位病例,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IUD) 金属圆环 两枚 多处异位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A
1病例资料
患者孔某某,女,54岁,发现发节育环移位20年。1998年前曾在当地卫生院前后上环两次,后一次上环原因自以为节育环脱落,当时具体情况不详。1998年在当地妇检做彩超检查时,发现节育环移位(具体资料不详),无腹痛等不适,未进一步诊治。2000年活动时感下腹轻微疼痛,伴腰痛至今。近5年加重,白带量增多,呈黄色改变,无痛痒,仍未诊治。2018.03.30因体检在我院查彩超提示:盆腔内线状强回声(节育环移位?)。腹部立位透环:见下腹部有两枚类圆形金属圆环,一枚位于耻骨联合左上方,一枚位于小骨盆腔右上方,并于右侧髂骨重叠,侧位透环见该金属环影位于前下腹部。遂以“节育环异位“收入院。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如常,体力正常,体重不变。8年前绝经,绝经后无阴道出血。既往健康状况良好, 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其他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6/80mmg,体重47kg。 一般情况良好,面色红润,神清语利;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己产型,阴道畅通、白带淡黄色,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后位,宫体小于正常形态规则,质地中,活动好,有压痛,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辅助检查: 2018.03.30彩超:盆腔内线状强回声(节育环移位?) 。腹部立位透环:见下腹部有两枚类圆形金属圆环,一枚位于耻骨联合左上方,一枚位于小骨盆腔右上方,并于右側髂骨重叠,侧位透环见该金属环影位于前下腹部。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行择期手术治疗。于入院后3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一枚金属圆环位于左侧子宫膀胱陷凹处,环有一部分嵌入膀胱,另一部分嵌入子宫前壁。另一金属圆环位于右髂窝内,一部分嵌入骨盆侧壁。分别切开取器、修补脏器,完整取出金属圆环IUD两枚,形态正常,术中出血少,手术顺利, 术后给予抗感染、 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无不适。
2讨论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 高效、可逆的避孕 ,是我国育龄期妇女最常采用的避孕措施之一。然而,随着IUD应用的增多,IUD异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但是两枚IUD多处异位则较为罕见。对于宫内节育器植入,医务工作者术前检查及术中操作均应规范;对于已经出现宫内节育器异位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处理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1)IUD异位原因分析: ①施术者技术不够熟练,对子宫大小、位置掌握不清, 对前屈、后屈的子宫位置纠正不够,哺乳期子宫较软及瘢痕子宫等置器时用力不当均可能误伤子宫使 IUD进入宫壁,甚至子宫外;②IUD异位可能由于子宫的排异作用,继发于手术时的创伤,逐步发展为完全异位。③对有上环史者,术前未做详细检查确认环是否脱落或异位。
(2)经验体会:放置宫内节育器虽然是小手术,也应引起注意:①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必须经过正规培训, 熟练掌握其特点、性能及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应明确子宫大小、位置、屈度,包括新型 IUD,操作要轻柔,选择型号要合适,特别是哺乳期及瘢痕子宫,更应慎重,避免损伤;②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对已发生节育器位置异常者,应及早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后果。本例患者两次均在当地村卫生室上环,置器时发生子宫损伤的可能性很大,可能与施术者技术不够熟练,对子宫大小、位置掌握不清,对前屈、后屈的子宫位置纠正不够等有关。另外,由于患者马虎大意,在20年前已经知道节育环异位的情况下,因为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而未主动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导致一枚节育环异位至膀胱,另一枚异位至右髂窝。
总之,两枚IUD同时异位,并嵌入多个脏器,实属罕见,特将此病例进行报告,有待资深专家进一步探讨其成因及发展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