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钦
摘 要 我们在语文教学时,经常会感觉知识点繁多,理不出头绪来,无奈之下,只好照本宣科,字词、作者、解题、背景、结构……一一讲来,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究其原因,是没能找准一个能把重难点纳入其中的教学突破口。
关键词 突破口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突破口的选择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十分重要,能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它让教师高屋建瓴,从繁杂的知识点中突围,全面系统的审视教学内容,从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破译文本。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一个好的突破口,如一条红线般串起课堂教学的所有知识点,那么学生所看到的就不是零乱的珠子,而是一条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同时,配合突破点教师往往还会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就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要想找准突破口,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把握。对学生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这就如同庖丁解牛,庖丁之所以能那么轻松自如,也是缘于对牛的身体结构细致入微的了解、个人娴熟的刀法和由此而带来的自信。
具体说来,确定突破口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挖掘教材因素寻找突破口
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在整个初中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的重心,然后选择突破点,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思路,把知识点都纳入其中,使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
教材中的突破点最常见的是题目、文眼、精彩语段、情节结构、写作特色等等。
1.1题目
古语云: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窗户,许多课文的标题都十分别致,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技巧,以此为突破点,认真分析文章,就能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十分别致。我们可以围绕这个题目设计几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势如破竹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一:变色龙原意是什么?文中又指什么?这里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问题二:文中称奥楚蔑洛夫是怎么变色的?为什么变色?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三个问题研讨下来,写作特色、情节、人物形象这些小说阅读的重点问题都能依次得以解决。
1.2文眼
文眼是能够提挈全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就可以抓住诗眼来解读全诗。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幸福”二字,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海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幸福图景?海子幸福吗,你从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海子为什么不幸福,你知道诗人海子的一些情况吗?对于这种“幸福”而又“不幸福”的复杂情感,我们吟诵时应如何把握?抓住了诗眼,诗歌的情感,写作背景,吟诵方法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1.3情节结构
在语文教材中,主要是一些记叙性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最易吸引学生。如《麦琪的礼物》一课悬念迭起,巧合众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引起学生在学习上探究的欲望。
1.4精彩语段
精彩语段既然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那也会是最主要的部分,人物性格,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在这些段落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抓住精彩语段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全篇进行探究质疑,就能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难点。例如《范进中举》可以抓住范进发疯这一精彩段落进行赏析,设计几个问题:这一段是写范进发疯,好在哪里?范范进发疯前后发生了什么事?从范进发疯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范进发疯仅仅是因为中举这个偶然的原因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安排了范进发疯这一情节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主旨?
1.5写作特色
除了从文章内容寻找突破口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色入手寻找突破口,这对于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增加写作理论知识十分有益。这时,教材变成一个范例,学生藉此可以学到许多相關的理论知识。例如《荔枝蜜》一文,可以从“托物言志”入手解读,《死水》从“以丑为美”入手解读,《藤野先生》可以从“明暗线交织”这一写作特色入手解读。
除了以上这些,可以作为突破口的还有人物、背景、中心句等,甚至文中的一句似乎无足轻重的语句,一个标点符号,只要有助于拎起全文,调动学生的思维,解决教学重难点,都可以作为突破口。
2以能力训练为突破口
我们常说“用教材教”,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突破口来解读课文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因为在这里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统一在一起。语文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还有能力目标,教师要弄清楚在某一篇课文中、在某一个单元甚至某一个学年需要进行的能力训练。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找准能力训练突破口,设置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质疑,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例如诗歌教学中,我们常常以诗歌诵读这一能力训练为突破口,诵读法此时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一一解决了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在诵读方法的研讨中,既理解了这首诗歌,更学会了诗歌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要努力选取一个最佳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教学重难点纳入其中,这样四两拨千斤,轻松而又条理清晰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