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

2018-09-17 06:24韩志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小学

韩志坚

摘 要 每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都需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提出一个自我展现的平臺。本文总结了小学校本建设的先进经验,在些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有关策略,以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

关键词 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建设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校本”是一个本文外来概念,即school based,校本课程指的是由学校自己制定以学校为本位的调和,它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相对应。

美、英等本文先进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学校课程能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以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为主体、为本位的课程开发机制,从多个不同的层次我角度落实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认为,凸显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分析学校背景、了解课程目标、做好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工作、实施校本课程。

1分析学校背景

分析学校背景是制定校本课程的起点与基础。传统特色的彰显、校本经验优势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学校背景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出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课程计划。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SWOT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该分析方法属于态势分析法的一种,在分析学校背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长情况、学校行政管理、教师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学校基本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内容如表1所示。

在分析学校背景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学校的内、外部资源情况,让学校对于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所具备的资源优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些基础上分析出学校正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2课程目标

2.1学生培养目标

开发学生潜在,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广阔的知识领域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

2.2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彰显个性化发展,拓展教学领域,建设“现代教师”教育队伍。

2.2.1培养开拓型教师

开拓型教师对应的是接受型教师概念,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科目的任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动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创新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

2.2.2培养复合型教师

复合型教师对应的是单一型教师概念,要求教育机构改变各科目任课教师在研究领域、教学专业等方面的局限性、单一性的传统格局,积极促进教师在长期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发展,不断拓展视野,对各学科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与横向连结能力。

2.2.3培养科研型教师

科研型教师对应的是经验型教师概念,许多任课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只注重教学经验的继承与发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很难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创新,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要求任课教师在“学习—认识—实践—反应—新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长期、稳定的提升。

2.2.4培养特色型教师

特色型教师对应的是类同型教师概念,新形势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要求任课教师调整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摒弃简单协同、整齐划一的传统定位。任课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各尽其才、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教育工作者的个性化发展,形成教育工作队伍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培养一批特殊型教师,要求相关教育机构找出自身的特色定位,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学校的特色是否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另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考验“特色”;依照实际的教学效果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分析于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方案,再不断地通过实践对改进方案进行检验;总结长期实践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应于长期的、相对成熟的“特色模式”。

3校本课程实施

3.1建立调和保障机制

3.1.1全面了解学校的学习需求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意见采集与分析工作,了解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所提出的意见,分析学生们的想法,在总结、整理学生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对课程开发方向进行详细的规划。

3.1.2整合校内外资源

从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特点的角度出发,重点做好本校教师潜能的开发工作,将有利于学生的一切“外力”和“智慧”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应用于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3.1.3建立课程项目责任制

为了推动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顺利落实,教学机构需要专门设置一个课程领导小组,活动内容以调和的实施与开发为主,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业精准定位课程内容,通过集体的讨论与研究对现行的教学规模进行改造与完善,任课教师最终负责编制课程方案。

3.1.4教师培训

校本课程能否顺利得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准。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讨论,聘请专业人士分离先进的教学工作经验,或组织教师参与第三方培训,也可以通过“同僚教练”实现教师队伍内部的自我培训,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僚教练”是一种共同进步、相互启发、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

专业引领。面向全体教师,分析出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通过集体学习、相互学习的方式共同分析一些成熟的理论知识和必备技巧。

3.2规范课程管理

3.2.1申报课程

任课教师听取考研组意见后,向教导处传递课程方案,相关的审核工作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

3.2.2推出课程

通过各种形式将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介绍给学生,具体形式包括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公告以及张贴海报等。

3.2.3招生组班

新学期开学后,学校要将校本课程“菜单”统一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性的选择。教育机构也需要依照学生的志愿安排授课教师,合理组班,课程录取通知由任课教师负责发放。

3.2.4流程监控

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教导处要积极配课程领导小组监控实施流程,落实“集体会诊”和“定期巡堂”两方面的工作。

4课堂评价

4.1对学生的评价

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校本课程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指标,制定出详细的操作方案,科学、合理地評价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成果。

4.1.1评价指标

拓展能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序和其他方面。

4.1.2评价方法

三结合。即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2对教师的评价

(1)课程资料收集工作,每学期末,教师统一上交整合力好的课程资源,具体内容涉及到程序成果、课程小结以及课程方案。

(2)对“定期巡堂”记录进行汇总,在“集体会诊”成果的基础上,评定教师课程教学情况。

(3)依照各年级师生对于课程成果的反馈情况,对各科目任课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评定。

5结束语

小学校本课程是新形势下响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更改、科学的选择。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说,也能够得到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实现有“思”可靠、有“法”有循、有“梦”可循的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春蕾.浅析校本课程对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推动作用[J].中国商论,2018(06):189-190.

[2] 甘永龙.Scratch与塔映童心特色文化的结缘——从《塔之梦》校本课程Scratch作品创编例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06):9-10.

[3] 叶华文.校本特色立品牌,科研引领促发展——“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6):20-24.

[4] 王迎新,李金锋.浅议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J].职业,2018(05):40-41.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小学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