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剑
乡下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的责骂声中长大。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文化修养有限,更多的是由于农家生活艰辛困苦的环境使然。每天都是忙不完的农活,生存一直被威胁着,哪里还有什么温柔言语和高雅举止?后来看到书上说,三代人培养一个贵族,心里甚以为然。然而,随着岁月的更迭,角色的变换,当我自己做了父亲,每每不经意责骂了儿女之后,忽然间就会想起父亲当年对我们的责骂,细细回味,居然也成了—种怀念。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重重压力不断袭来,子女越多,相当于层层加码。那些年,父亲喜欢骂我们为“活傻子”。我们暗暗讥笑父亲的愚昧无知,我们即便是傻子,难道还会是死掉的傻子不成?在打麦场上学着扬麦子时,持木锨的左右手学不会分工;或者,收割芝麻时,把成捆的芝麻杆拿倒了;再或者,从硕大的铁锅里盛饭时,勺子远远地把饭汤撒在锅台上……眼疾手快的父亲总是大喝一声:“活傻子!”那一刻,我们会被吓得手一抖,然后,用心起来,认真地改正。父亲基本是动口不动手,只要骂了你“活傻子”,原则是不会再出手打人。看到他忿忿不平的样子,我们在心里也会各自抵制质疑:活傻子?嘻嘻!
现在想来,父亲所谓的“活傻子”,那是指活生生的,明明就像个傻子嘛!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一直都没有学习过,实习过,偶尔动手干活,难得入他的法眼。他自己天天凡事都扛在肩上,亲力亲为,弄得般般俱齐,各种事务都被修理得整整齐齐,乍一看孩子们的笨拙,哪有不发火的道理呢?
父亲不识字,就连一些责骂词语,估计也是从祖辈那里继承过来的。我们被他惯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丝毫没有干活的主动性。看他忙碌着,我们在一旁偶尔捧一杯水慢悠悠地喝,他就会笑骂道:“也不渴,细喝茶。”口渴了,才喝水,这是农人们普遍的饮水标准。从父亲的笑容里,我们感到了责骂中的自豪感。是啊,正是由于他的强大和爱护,我们才一个个活泼光鲜,举手投足间个个慵懒可爱。
“活傻子”、“细喝茶”。父亲这些有特色的责骂,在某天早晨一觉醒来时忽然重温,备觉亲切。父亲在渐渐老去时,责骂与日俱减。他老了,變得日益衰弱;而我们则渐渐强壮,高大起来,成长起来。角色在岁月的流逝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换,父亲在最后几年的中风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衰弱,无助,绝望,倚门期待,像个孩子。他最盼的是双休日,那时我或许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他面前,给他送上一点可口的食物,或者又买了一件新衣服给他。那个时候的父亲,竟有一丝羞涩的模样。
也总是在这一刻,我会在心里感动:这,就是父亲吗?那个强硬的,常常责骂我们,把坚忍的背影留给我们,独自冲进风雨里的父亲吗?父亲变得柔软了,弱小了,甚至在强大的我们面前,变得低眉顺目。晚年,他最多的言语就是那句:他们还好吧?他们,说的是他的孙子孙女们,生活在城里,吃喝玩乐的孩子们,根本没有兴趣回到乡间,去看一眼他们垂垂老矣的爷爷。可是,他们的爷爷,却总是把他们反复地念叨牵挂。
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那时,父亲早已走远。对他深深的怀念里,曾经的责骂,竟然也成了温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