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艳
摘 要:为了观察对比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进一步鉴定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合阜阳颖州区种植的新品种,2016—2017年度开展14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该区种植的品种有安科157、淮麦22、淮麦35、淮麦33等4个品种,其产量较高,抗病性、抗冻性、抗倒性较强,熟相较好,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颍州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综合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28-03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该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为砂姜黑土。筛选适合该区气候、土壤和耕作条件的小麦新品种,对加快颍州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展示品种及试验地的安排
1.1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是近3年来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审定、认定的小麦新品种和个别3年前在颖州区有一定种植面积的审定品种,共计14个,其中淮麦22为对照品种,品种信息见表1。
1.2 试验安排 展示试验地点选择颍州区程集镇张寨村谢庄谢国敬流转的土地。土壤为砂姜黑土地,肥力中等,质地粘重,地势较平坦,地力较均匀,代表该区小麦大部分类型田,前茬作物为大豆。
1.3 展示田设计 展示品种不设重复,按编号顺序排列,每品种1个小区。小区宽11.5m,长29m,面积333.5m2。每品种间留观察道0.5m,中间留走道1.5m,试验地四周种植保护行,常规管理。
2 田间调查与管理
2.1 整地施肥 展示田大豆收获后于10月15日旋耕、耙平,整地前施配方肥(N∶P2O5∶K2O=23∶11∶11)750kg/hm2。
2.2 机械播种 10月16日播种,采用播种机条播,每小区播量5kg,折合播量150kg/hm2。
2.3 出苗调查 10月28日调查,各小区基本苗见表2。
2.4 越冬期调查 12月26日调查,各小区苗情见表3。
2.5 化学除草 于11月26日小麦3叶期用20%的氯氟吡氧乙酸+15%炔草酯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2.6 追施拔节肥 3月28日趁雨每小区追施拔节肥4kg,折合120kg/hm2。
2.7 病虫害防治 2月16日2.5%的联苯菊酯防治红蜘蛛;3月18日用12.5%的烯唑醇防治紋枯病;4月10日2.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4月22日10%噻虫嗪·高氟氯菊酯+35%戊唑醇·福美双防治蚜虫、赤霉病和锈病。
2.8 成熟期主要性状调查 5月26日调查株高、赤霉病、叶锈病、倒伏等性状,详见表4。
2.9 小区取样 5月31日调查各小区穗数,并取样以备考种。每个小区选择3点,用0.5m2调查圈套麦穗,计算穗数。同时每点取10穗调查穗粒数,称量千粒重。
2.10 收获 6月1日用收割粉碎一体机进行收获,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3 室内考种
6月6日进行室内考种,记录各种考种数据,详见表5、表6。
4 性状表现分析
4.1 产量性状 从表5可以看出,产量位于前6位的依次为:保麦6号、安科157、徽研22、淮麦35、淮麦33、荃麦725。但徽研22产量3因素不协调,穗数太多,穗粒数较低,其它5个品种产量3因素比较协调。
4.2 抗寒性 从表4可以看出,没有冻害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安科157、淮麦22、淮麦33、徽研22、济麦22、徽研77;冻害较轻的有2个,分别为淮麦35、未来0818。
4.3 抗病性 赤霉病和叶锈病较轻的有5个品种,分别是:安科157、淮麦22、淮麦33、淮麦35、荃麦725。
4.4 抗倒性 从表4可以看出,没有倒伏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未来0818、安科157、淮麦22、淮麦33、济麦22、濮兴5号、天民198。倒伏严重的有3个品种,分别是:烟农999、徽研22、徽研77。
4.5 熟相表现 熟相表现较好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保麦6号、徽研22、山农20、烟农999、天民198、淮麦33;熟相表现较差的品种是徽研77。
5 结论及建议
颖州区地处沿淮,多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后期高温逼熟现象经常发生。有一定耐旱性、抗倒性、分蘖力较强、灌浆速度较快、熟期相对较早、稳产、丰产性好的品种适宜该区种植。综合各方面情况,安科157、淮麦22、淮麦35、淮麦33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烟农999、保麦6号、徽研22,荃麦725等小麦新品种,在今年颖州区展示试验中表现较为突出,建议进一步示范种植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桂芳.淮北地区小麦品系比较试验的研究[J].农技服务,2012,29:1191-1192.
[2]闫冬冬.2015—2016年颍州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6).
[3]姜威,尹纯军.2016—2017年阜南县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4).
[4]邢松,房春兴.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