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洁
摘 要 本文是一篇跨学科研究论文。针对表演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角色心理分析”素养以及演员的心理、生理健康理疗两大方面的需求,指出五行歌唱疗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研究——阴阳五态人与五五二十五人原理对于表演艺术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表演艺术 人才培养 阴阳五态人 五五二十五人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表演艺术创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之一,源于它涵盖了所有关于“人”的解读和认知。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人性学、哲学、美学……知识面越是庞杂,就越能深入作品,就越具备深刻解读“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力。而一名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终身的职责则是将上述能力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教学的实施方法、途径和训练步骤“长在”学生身上,从而培养合格的表演艺术人才。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培养的表演专业人才应当是:一个情感充沛的人;一个对生活、对社会、对周围一切发生的事物能产生敏锐感知的人;一个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艺术精神,追求民族化,反映民族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借鉴和吸收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积极艺术传统,特别是戏曲艺术的丰富经验与表現手法”的原创作品的人;一个能够用于融合社会发展新兴事物、综合学科的具有“好奇心”的人,勇于尝试和调整不同媒介表演、适应城市型和应用型行业发展需求的人。然而这一切的培养要求、训练方法以及具体的实践过程无疑对演员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耗损,基于《黄帝内经》的五行歌唱疗法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康养功能,通过表演专业声乐和台词训练课程的践行效果,证实了其对表演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此外“五行歌唱疗法”的理论基础——阴阳五态人与五五二十五人原理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出发到人格心理学研究,这是关于“人”的解读和认知的基本素养。以中国传统哲学为研究对象,进而借助东方文化的角度来探究人格心理学的深度:从动态的、系统的、合而为一的观点来理解人格,达到一方面了解创作者的心理特征并服务于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以东方传统医学(《黄帝内经》)角度全面梳理人物——角色的心理创造,以指导形而下的艺术创造。由此证明“五行歌唱疗法”的理论基础本身对于演员掌握角色心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一部以“道”为宇宙本源,从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藏象学 、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医宝典。书中令医家向往且被称为“最高诊疗境界”的方法不是针灸、中草药,而是闻诊与音声治疗,“五脏相音”源于此思。——“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而这听声的“闻诊”则是听声辨症的一种诊疗方式,是指通过对声音的辨听和分析声源体的生理机能状况,以达到准确判断疾病根源后加以施治;或是从听声中预知疾病将要产生的趋势,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阻止病灶发生的诊疗手段。“五行歌唱疗法”暗含着乐道与医道的关系辩证以及阴阳五态人与五五二十五人的研究成果。
在祖国医学中,既往虽然没有“心理学”、“体质学”等名称,但由于其自古就十分重视整体思维,往往从整体上认识具有情感思维的人,所以其中自然蕴含 了丰富的现代“心理学”、“体质学”等学说的内容。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中人格研究成果昭著,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为业界学者公认。就二者的内容比对看亦有不同,前者讨论的“二十五人”是众人的情况,而后者讨论的“五态人”是个体区别于整体的不同态的情况。这样的论述与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分型与测量的内容是一致的。
阴阳的观念起源很早,阴阳最初的意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则是阳,背日则为阴。直至西周的中晚期,这种阴阳的观念被抽象化,阴阳的观念上升成为哲学的范畴。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所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使得阴阳的思想更加的系统化,理论化。《黄帝内经》,以这种阴阳论说生命之道,认为健康的生命体应该处于阴阳平衡,这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应用阴阳来衡量人的健康水平的一种状态标准。实际上,机体的阴阳在生理状态下总是处于动态的消长变化之中,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或阴或阳的一种偏差性,因此个体之间在生命活动表现形式上,总会呈现某种倾向性和偏阴偏阳的差异性。因此《黄帝内经》以个体阴阳含量多少的差异来说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差异现象,通过人的形体、肤色、胖瘦等外形相貌特征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平和五种大类,称为“五态人”,并详细剖析了五态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五行”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五行思想起源很早,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较多认为与古代的五材,五方,五时,五星等有密切关系,早在先秦时期,五行思想就已经比较成熟了,直至到了汉代,五行思想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便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五行是一种按照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五”为基数,对事物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以事物相对突出的特性,再根据《尚书·洪范》所规定的五行特性相类比而进行的事物的归类。在《尚书·周书·洪范》上记载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不但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概念指出,还把五行的属性特征以及机体表象都一一描绘出来了。《管子》中,也对五行的归类加以描述,在先前表述基础上,还初步涉及了五色,五升,五位,五数,五政等等相关哲学、社会学概念。《吕氏春秋》的《淮南子》中,甚至又将“五行”扩展为囊括天、地、人的宇宙图式。《黄帝内经》则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生命图式。
根据图1五行之金木水火土,还可看到以五行为基数的五行物象的种种归类方式,诸如五色,即白、青、黑、赤、黄;五位,即西、东、北、南、中;五时,则是秋、春、冬、夏、长夏;五气,则曰燥、风、寒、热、湿;五味,则指:辛、酸、咸、苦、甘;相对应的五脏则是肺、肝、肾、心、脾;所谓五贼则是怒、喜、哀、乐、欲;而五窍就是鼻、目、耳、舌、口;除了此图表所呈现的无形无相归类,还有涉及相学、玄学的的五行物象归类,例如人有五志,分别为魄、魂、志、神、意;以及五养,分别是臭、色、声、味、饮食;人有五欲,即欲臭、欲色、欲声、欲味、欲饮食;还有五声,则是哭、呼、呻、笑、歌;人体的五液则是指涕、泪、唾、汗、涎;所谓五元则是指元情、元性、元精、元神、元信;世间五物则是指鬼魄、游魂、浊精、识神、妄意。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也就是说首先应当明确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然后再根据五种颜色的不同,辨别上述五种人的差异,这样就很容易知道二十五种人的形态了。于是依据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总结了人体的体质、行为性格等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与四时气候的适应性等特点。又将人划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等五种类型。根据五行互藏理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结合了五色、五音以及手足三阳经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每一类型推演为五类,这就是五五二十五种人格类型。这是黄帝内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分类的方法,五五二十五人的建树首先仍然是按照五行区分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和土形,再从每形种类中又细分出五种类型,总共形成了二十五种。如下图五形之人分类表(表1):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指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质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以五音的阴阳属性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合为二十五种人。其中金形之人分为上商、鈦商、右商、左商、少商之人;木形之人分为上角、大角、左角(少角)、钛角(右角)、判角之人;水形之人分为上羽、大羽、少羽及众之为人,桎之为人;火形之人分为上徵、质徵(太徵)、少徵、右徵、质判之人;土形之人分为上宫、太宫、加宫、少宫、左宫之人五类。
追根溯源,对“阴阳二十五人”与“五态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关键在于对阴阳、五行(即二、五),尤其是五行,这些哲学概念的理解上。《老子》第42章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的理解。这里“一”为 太极,“二”为阴阳,“三”就是冲气,就是“和”,也就是阴阳的关系、五行的中“土”。“阴阳”只有发生关系、只有相“和”,才能“生万物”。“三”对中国文化、中国科技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中医的三阴三阳、六气、六腑、十二经络、天文历法学中的三垣、十二次、十二辰、十二建除、二十四节气(每季三个月共六节气),音律学中的五声、十二律、三分损益法……可以说都是对“三”的运用,是“三”观念的体现”。进而提出:“五行的基数正是“三”,五行除了分类的功用外,更重要的就是阐释“三”,就是建构宇宙万物的关系网。“五行”(三)是“阴阳” (二)的合理发展。同时,几千年的中国医学发展的实践证明,运用五行学说进行医学和药学的辨证,是行之有效的中医哲学和方法,在西医眼里,人体被解剖到一个个具体的器官;而在中医眼里,人体是由看不见的五行之气生克运行组成的系统,其所具有的抽象意义和思辨意义,使中国医学蕴涵着独特的魅力和奥秘。但是,由于哲学概念具有高度总括性的特点,造成其在具体应用时存在高度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这是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后学者在 学习、理解时的重点、难点。
诚然,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中都提到“阴阳”二字,但在具体的“阴阳二十五人”与“五态人”中却存在本质的区别。《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伯高明确说明,“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岐伯回答:“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可见“阴阳二十五人”与“五态人”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故篇名命名为阴阳二十五人。另外,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原文中也很难看出“五形入”或“阴 阳二十五人”在某种属性上存在明显的单向发展变化。“五态人” 中太阴之人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为多阴少阳,太阳之人为多阳而少阴,少阳 之人为多阳少阴,阴阳和平之人为阴阳之气和。可以看出,由于其阴、阳二者之间存在着属性相反、数量相加为一定值的关系,所以只要阴阳一方的值确定,则另一方的值也被确定,即“五态人”的阴阳量由其阴或阳一方的不同含量所决定。形成太阴、少阴、阴阳平和、少阳、太阳五者之间阴气逐渐减少、阳气逐渐增加的递变关系,其五种状态的人在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上也表现为由内向好静逐渐过渡到外向好动的单向发展变化。
“阴阳二十五人”中的五分法,明显是采用五行取象比类的分类方法;而“五 态人”则是由单因素的不同水平量形成的,其中的五是指阴或阳的五个不同水平 量。但五行取象比类的方法存在难以在一层上表示万事万物的缺点,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伯高说“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灵枢·通天》中少师说:“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为了弥补其不足,故“阴阳二十五人”是在每一行中再进行扩展,也就是五行中再分 五行,使每一行成为其下某一大类的集合。而这每一大的五行下的集合又构成了 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小五行系统。所以此中的阴、阳当指两个不同的五行分类层次。用现代数理统计分析的理念来认识,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的因素,其主要因素为阳、次要因素为阴,二者各自五分而成“阴阳二十五人”。
总结以上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中阴阳、五行的分析, 用现代数理统计分析的理念来认识,可以粗略地认为“阴阳二十五人”为二因素五水平,而“五态人”则为单因素五水平。二者均用到了五分法,但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在表演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台词训练及声乐训练中,教师应当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声音技巧上的学习,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状况,需要指出要学好表演艺术的相关专业一定要有一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因此需要为学生指出调理身心的健康有效的训练方法。带动学生进行五行音乐和五行发音、音乐冥想等具体的发音训练方法,以及五行音乐和五行发音、音乐冥想所涉及的对人体身心的体验和感触体悟则是十分必要的。五行音乐分别为金、木、水、火、土,对应着我们的五脏六腑肾、肝、肺、心、脾。在练习五行发音时使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五行发音对他们的机体功能和心理康健的改变和影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交叉学科资助研究项目论文(项目号:16YJAZH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