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以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给予人们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智力发展。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学生;作用
《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以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给予人们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通过合唱,还能使学生产生和谐融洽的合作情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
一、 合唱训练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音乐是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合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占有重要的位置。合唱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音准是合唱表现的基础,声音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合唱团最基本的要求。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较少,系统学习音乐的音高、音准的训练机会也少,所以合唱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学习音乐的最好方式。合唱训练中,和声、音色、音量、音准、气吸、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连与跳、快与慢、起与收的统一等等都要有明确准确的概念。
合唱的另一个因素是节奏,是用集体的音响来表达音乐内容的。“统一行动,整齐划一”是合唱最根本的要求。在合唱中,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型,它不仅表达了歌曲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活力,而且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唱不好的地方,往往表现在三连音,后半拍、声部不同进入和节拍进入的复调,合唱时常会出现节奏错位的现象。学生总是不习惯内心数拍子,又不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不明确其他声部与声部之间关系,这是内心的节奏不稳造成的,因而在训练时,节拍速度的训练要认真严格,经过反复的练习,高标准的要求,才能达到节奏统一的效果。还有唱歌的姿势,发声的准确性,呼吸的统一性,咬字、吐字的清晰,和声与变化音的准确,技巧的掌握等等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手段。
二、 合唱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村幸治说:“合唱之所以叫合唱,因为它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它不是单纯地把每个人的声音集中起来,而是从一开始便置于团体中的……真正的合唱,只有置于真正的集体中才能成立。”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演唱艺术,它需要各声部,各个演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有机组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声部和谐,音色统一,表现力丰富等特点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天地。开始教学合唱时,有些学生就扯开嗓子强化自己的声部,来压倒其他声部的声音,并且越唱越快,这样就跟其他声部脱节了,老师就得引导他们轻声唱、柔声唱,多听听别的声部,寻找和谐的感觉,歌唱最要注意声部的协调,要互相配合好,在保证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音乐表现能力很强的学生担任配角,教育他们要有顾全大局、当好配角的精神,让学生们懂得“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的辩证含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明白合唱时要克制自己的发声,注意声部的和谐感,在合唱训练中,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旋律声部与衬托(伴奏)声部的关系,或强调作品中各声部互相呼应、此起彼伏的关系等等。在表现和练唱这些作品时,就是要把握好作品中的主配角关系,只有把握好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感受多声部的音乐美。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全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自控,学会协调,学会呼吸和配合,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净化感情,纯洁心灵,陶冶情操,受到美的熏陶。
三、 合唱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修养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合唱凝聚了集体的劳动与智慧。合唱不僅能体现音乐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一首好的歌曲除了旋律优美动听外,歌词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首充满激情的歌词,让学生在歌唱时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激起他们想要学好这首曲子的欲望,唤起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因此,在挑选合唱曲时,就应该选用具有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的歌曲,让学生来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如在教学生合唱曲《歌声与微笑》时,学生就被曲子的旋律深深地吸引着,歌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于是,就引导他们要把珍惜友谊的纯洁感情表现出来,唱时要热情、爽朗、把外露的感情建立在内在感情的基础上,这样就达到了审美意义。合唱不是单纯地唱一首歌,还要学习歌词内容、曲子风格、时代精神等。指导学生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就得要求他们去想象歌词的内涵,因为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融入想象的歌唱是空洞乏味的训练。所以应该要求学生去挖掘歌曲蕴含的内在美、自然美,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四、 合唱训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合唱训练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启迪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音乐作品中有很多表现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的主题,因此,在合唱训练中选择如《歌唱祖国》《天路》《爱我中华》等爱国歌曲,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在音乐合唱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总之,在合唱艺术实践活动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唱的音乐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美、情感美、艺术美、和谐美、生活美、人格之美,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5).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
[3]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S].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吴小虹,中学一级,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鹏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