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医学信息类专业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17 07:10王佳贺向前江梦尧
医学信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风互联网+互联网

王佳 贺向前 江梦尧

摘 要:本文以C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2015~2017学年的各类学风相关数据为对象,围绕学院学生学习行为、学習结果、教师教研行为、教研结果四个指标,展示了医科大学信息类专业的学风现状,分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弱,教师科研热情低等问题以及学院缺乏和谐的发展氛围、学生对医科院校非主流专业不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受限等原因,并从“互联网+”视角,建议围绕“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互联网内涵,助推师生教、研、创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信息;学风;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3.007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3-0025-04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various data of the school-related information of the C-medical information majors in the 2015-2017 school year as the object,and shows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formation majors of the medic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four indicators of the students'learning behaviors,learning outcomes,teach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behaviors,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results.It analyzes the students'weak learning initiative,the low enthusiasm of teachers'research,the lack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tmosphere of the college,the incompatibility of students'non-mainstream majors in medical colleges,and the limit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on"Internet+services","Internet+education","Internet +health",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reate Internet content,and promote the teach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Internet+;Medical information;Style of study;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学风”是指广泛、细致、认真、踏实地来进行学习、求学、思索和实践。学风不仅包括学习风气,还包括治学与学术风气。受教师、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风在不同的学校表现出来的教学精神风貌、教学态度作风、教学方法措施等方面千差万别。教育部2011年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并随即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12~2014)”,吹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号角。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摇篮、人们生命健康的保证,医科院校的学风建设与医学生的学术道德、生命价值观休戚相关,有着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分别从教学视角[1]、学生社区文化建设[2]、机构组织[3]、学习氛围[4]、师生共同学习[5]等角度,对医学院学风建设提出不少宝贵建议,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医学信息类专业,在医学教育的氛围下进行的信息、管理类的教学和科研,不同于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也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信息学院,该专业具有其特殊的学风特点。

1 医科院校非临床专业学风现状

本文以C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2015~2017学年的各类学风相关数据为对象,围绕学院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结果、教师教研行为、教研结果四个指标,对师生的学风情况进行了梳理,相关数据如下。

1.1学生学习行为 2015~2017年缺勤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旷课、迟到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见表1。2015~2017年,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人次最多,文体竞赛其次,教学竞赛最少,见表2。

1.2学生学习结果 2015~2017年学生的总课程平均分呈下降趋势,其中,选修课程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必修课程与限选课程,必修课程分数最低;不及格率呈上升趋势,见表3。2015~2017年获奖与获得处罚的学生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见表4。

1.3 教师教研行为 3年来,教师对学生竞赛指导、日常指导(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参与度逐年攀升,参与比赛的教师人数明显减少,申报课题的教师数量有大幅度提升,见表5。

1.4 教师教研结果 教师的年均标准学时数高,论文发表数及获批课题数较低,专利数量每年持平,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数量递增,见表6。

2医学信息类专业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整体来看,学生学习主动性弱,教师科研热情低,医学信息类专业学风建设情况并不乐观。通过在师生中广泛调查了解,原因如下。

2.1学院缺乏和谐的发展氛围 C大学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严谨、求实的医学学科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到临床医学师生的血液中。与动辄已发展数十年的临床专业相比,医学信息专业发展时间短,同时由于临床与信息学科背景差异,难以融入学校整体的医学人文氛围。

2.2学生对医科院校非主流专业不适应

2.2.1对于专业发展前景不了解,缺乏专业自信 医科院校的非主流专业学院学生多为高考调剂的学生,据调查,近3年来第一志愿报考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寥寥,大部分学生入学后对非临床专业的抵触情绪很大,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整日沉溺于网剧、游戏,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转专业,对所谓的非核心课程不屑一顾,从而请假、逃课成常态。

2.2.2对大学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缺乏学习积极性 高中到大学,教学方式发生巨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变成开放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学习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曾经朝夕相处的老师现在却难得一见。同时,计算机是医学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自由、开放、共享的计算机思维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抵抗游戏诱惑的决心,不能有效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2.2.3对社会竞争压力的认识不深入 近年来,随着双创工作的推进,学院参与创新实验及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积极性较高,获批项目也在递增。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就业存在着盲目的乐观自信,既不参与专业学习强化专业能力,也不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践水平,每日得过且过,躺在学院的高就业率历史中呼呼大睡。

2.3教师专业化发展受限 医学信息类专业融合管理、计算机、医学等基础学科,基础教学量大,且各领域学科特色、研究方法与学校的主流学科-临床医学的研究差异巨大。近3年来,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师人均每年教学量超400标准学时,全校大量公共课繁重的教学工作量耗费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同时,面临医科院校学校在科研项目、政策引导等方面向临床医学的倾斜,老师们普遍缺乏研究的专业支持和政策支持,从而部分选择融入医学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完全放弃科学研究,导致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专业化发展受限。

3“互联网+”视角下医科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特征,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模式及形态。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扬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概念;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同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代表座谈时强调促进互联网共享共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進“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和升级。

作为医学大环境中同时拥有管理、软件、工程、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元素的跨学科专业,充分把握“互联网+”的时代机遇,从管理、教学研、创新创业等方面全面提升,为良好的学风提供服务和保障,是时代赋予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巨大机遇。

3.1以“互联网+服务”为基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互联网+服务”,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管理信息资源,有效促进管理信息共享,从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高校中心数据库中记录着师生的各种信息,如校园网一卡通、学校食堂、超市的射频卡、实验室指纹打卡记录、教务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教室寝室门等的监控设备、班级考勤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涉及师生的生活、学习、科研等主要活动数据,信息庞大,数据真实。然而,在医科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种数据皆成孤岛,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学院可有效利用计算机思维和工具,牵头开发院务管理系统,集成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提高日常办公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为师生学习、教学、科研服务提供保障;将钉钉等智能信息化管理工具运用到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完成考勤、通知、会议、计划等多种智能管理,为师生的学习、科研管理提供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3.2以“互联网+教育”为引领,打造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教育”,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教学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充分利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契机,践行习近平书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维度、多媒体形式进行人文知识、专业前沿动态的教授和普及,引导专业教师开展新媒体技术下的学习、教学改革以及科学研究,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采用MOOC/COOC等新兴的网络教育模式,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线上线下引导学生与国内外高校教育接轨,认清专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结合数据库课程,完成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子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子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子系统、住院配发药、药房管理子系统等实训,提高学习主动性,传递医学信息文化,塑造活泼、自信、积极、向上的医学信息专业学生队伍。

3.3以“互联网+健康”为动力,助推师生教、研、创发展 “互联网+健康”,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充分开发、利用医科院校的医学资源,有效促进健康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教、研、创水平。

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对人民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庞大的健康数据为依托,以科研、创新创业大赛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引导师生结合专业相关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情报学等专业优势,通过医学信息的采集、挖掘、分析、处理建立各种疾病模型、设计可穿戴健康设备,打造医学信息的“互联网+健康”创新创业品牌,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创业教学、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创业实践全产业链服务的新模式,增强教师科学研究的学术性、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打造一个创新、开放的教、研、创环境,助推师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平.从教学视角探寻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学风建设路径[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6):86-92.

[2]葛李,陈美娟.关于高等医科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202-203.

[3]张爱云.昆明医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4):150-153.

[4]孙荣利.齐齐哈尔医学院学风状况调查与解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0):2499-2500..

[5]乔纯.高校师生学风及相关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收稿日期:2018-4-22;修回日期:2018-4-30

编辑/雷华

猜你喜欢
学风互联网+互联网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