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翘莹 李锦宏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是在一定时间空间里,相邻或者具有相似性的区域在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内部条件)和支持环境(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抢占、争夺旅游市场的能力。本文研究区域是指行政区域,它既包括某一城市的市区,也包括其市郊及所辖乡村。
国外大约在1960年开始关注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关注重点为资源。1980年以后,旅游业竞争力开始受到普遍关注,重点开始从旅游资源转为旅游需求[1]。1990年迈克尔·波特建立了钻石模型,从6方面探讨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后来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石。2000年以后,人才、信息、技术、知识等变成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研究侧重于互联网应用、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2]、游客信息查询[3]。国内大约在1990年才开始研究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同时受到“旅游资源说”等学说的影响,当时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研究都普遍认同旅游资源是影响旅游竞争力的首要因子。2000年左右其研究多为定性研究,2005年后其定量研究开始成为主流,以 AHP 法[4]、聚类分析法[5]、熵值法[6]、因子分析法[7]为代表的定量方法大量运用在研究中。其中AHP法将决策过程数字化和系统化,使得多目标、无特征的问题简化成单目标、多层次问题,从而实现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和简单化,尤其适用于分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复杂问题。因此AHP法在竞争力研究中使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同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国际旅游竞争力,扩展出区域、产业和企业旅游竞争力等内容。
综上所述,从广度和深度来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研究区域着重在国际间、省际间、城市间及相关企业间等,而将省域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其内部各市州间的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还较少。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高原、山地居多,自然环境优美,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大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有世居的17个少数民族和超过10万人口的10个民族;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以《2017年贵州统计年鉴》中确定的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数据分别来源于各地区的《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7年统计年鉴》,其中A级景区数量、国内旅行社数量、出境组团旅行社数量、星级饭店数量、旅游厕所数量的数据皆来源于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
1.层次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AHP法。大体思路如下:首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从决策目标出发,把复杂的问题系统地划分成有层次的、结构的互相关联的若干影响因素,从上到下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次构造判断矩阵,ui、uj(i,j=1,2,…,n)是因素,Aij是根据 ui和 uj两两比较后确定的重要性值,近而得到判断矩阵。最后进行重要性排序和一致性检验。首先从最底层开始单排序,然后逐层递进,最后进行总排序,近而确定指标权重。为了验证所得指标权重的逻辑是否合理,须检查其一致性。若 CR<0.10,表明一致性合理;若 CR≥0.10,则表明一致性不合理。
2.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以钻石模型为基础,运用AHP法,从三个方面建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是需求竞争力B1,即旅游产品或服务为市场、社会所接受的能力,也就是产业有效的市场需求力;二是供给竞争力B2,即在该区域旅游业所能承受的生产力下,与消费需求和能力相适应的供给;三是环境支持竞争力B3,即除了需求和供给的内部因素外,还应考虑旅游业所处环境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然后向有关专家们发放问卷,根据问卷结果,计算出指标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一。
3.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 Method),是对多要素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把N个样本分为N类,然后分别计算两两之间的间距,将间距最小的2类进行合并,然后再计算再合并,直至达到所需的分类数又或是全部归为1类为止。
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如上,式中Ai是i单元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指数,X′ij是i单元第j项指标的归一化的值,D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二。
表二:贵州省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指数
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最高的是贵阳1.9368,最低是六盘水0.4624,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1113,标准差为0.4493。首先,贵阳、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的综合指数均在平均值以上,其需求优势突出,旅游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等均高于全省平均值。同时空间布局较为合理,贵阳和安顺位于黔中,黔南州地处贵州省南部,黔东南州坐落于贵州省东南部,遵义地处黔北。究其原因是形成了5条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一是以现代都市风情+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的黔中旅游线路,二是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开辟的黔东南旅游线路,三是以原始森林、珍贵动植物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吸引物的黔南旅游路线,四是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黔北旅游线路,五是以喀斯特地貌和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黔西南旅游路线。再者低于综合指数平均值的毕节、铜仁、黔西南、六盘水的需求竞争力、供给竞争力指数较小。如六盘水在需求竞争力和供给竞争力上都表现乏力,但环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四,说明当地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发展较好,但旅游资源匮乏且旅游市场较小,从而拉低了综合指数。最后,综合指数的标准差为0.4493,极差为1.4744,表明了9个市州旅游竞争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以竞争力综合指数为变量,运用SPSS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市州分为四个类型,强劲型、较强型、一般型、较弱型。结果显示,贵阳在贵州省域中发挥着核心主导的引领作用,属于强劲型;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4个市州是贵州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属于较强型;毕节、铜仁属于一般型;黔西南、六盘水属于较弱型(表3)。
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9个市州需求、供给、环境支持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分别以需求竞争力指数、供给竞争力指数、环境支持竞争力指数为聚类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如表三。
表三:贵州省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聚类分布表
综合来说,对于综合指数A强劲型区域贵阳,其旅游需求、供给、环境支持竞争力均表现强劲。突出的区域旅游竞争优势主要归因于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良好的环境支持、便利的交通区位。虽然在旅游资源指数C3上稍低于综合指数A较强型的安顺,但在旅游发展规模、旅游基础设施、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环境指数上表现强劲,拉高了整体指数。因此,B1、B2、B3都处于I类强劲型。
对于综合指数较强型区域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一从旅游需求说,安顺、黔南、黔东南旅游需求竞争力显示较好,而综合指数较强型遵义旅游需求却表现一般,究其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相比于其他市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还较小。二从旅游供给说,安顺、黔南属于供给较强型地区,而遵义、黔东南属于供给一般型的地区,主要是因为遵义、黔东南精品景区较少,如没有一个5A级景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安顺旅游资源指数C3较高,但其旅游基础设施指数C4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从环境支持说,遵义、安顺属于较强型,而黔东南和黔南则是为一般型,主要是因为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自然环境表现一般。
对于综合指数一般型毕节、铜仁,其旅游需求、供给均表现一般。在供给竞争力上,毕节虽有一个5A景区,但其3A和4A景区数量最少。而在环境支持竞争力上,毕节属于一般型区域,铜仁市属于较弱型区域,主要是因为铜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自然环境较差。
对于综合指数较弱型区域黔西南、六盘水,一从旅游需求说,六盘水属于较弱型,而黔西南属于一般型。究其原因主要是黔西南旅游收入较高和入境游客人数较多。二从旅游供给说,两者均属于较弱型,主要是因为两者旅游资源丰度和垄断度较差。三从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说,黔西南表现较弱,而六盘水属于一般型。
本文从需求、供给以及环境支持三方面考虑旅游竞争力,运用AHP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贵州9个市州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度、排名、聚类和评价,主要结论有:一是对9个市州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依次为贵阳、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毕节、铜仁、黔西南和六盘水;二是根据旅游综合竞争力指数,把9个市州划分为强劲型(贵阳)、较强型(安顺、黔南、黔东南、遵义)、一般型(毕节、铜仁)、较弱型(黔西南、六盘水)四种类型;三是分别以旅游需求、供给、环境支持竞争力指数为聚类变量,把9个市州重新聚类,进一步分析各个市州存在的优势、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