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布病防控工作情况

2018-09-17 08:41
兽医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畜间疫点布病

一、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1. 畜牧业概况。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存栏达到1.19亿头只。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肉类产量 258万吨、禽蛋产量55万、牛奶产量803万吨的生产能力,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45%。

2. 布病疫情状况。内蒙古是布病老疫区,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最少报告病例仅3人,畜间80多个旗县达控制标准、60多个旗县达控标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布病疫情逐年加重,疫情面扩大,人间报告病例数居全国布病年报告新发病例数之首;2011年,严重到占全国报告新发病人数的一半,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制约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巨大隐患。

二、内蒙古布病防控工作

三聚氰胺事件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将畜间布病作为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实施牛羊布病强制免疫、奶牛健康普查、检疫、扑杀、消毒灭源、溯源灭点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成效显著。

(一)布病防控行政措施五项

1. 成立一个小组。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自治区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巴特尔主席,副组长为李佳副书记、刘新乐和王玉明副主席。

2. 制定一个方案。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布病防控实施方案》。

3. 确定一个目标。建立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以2011年为基数,全区畜人布病感染率到2015年下降50%以上,即从35/10万下降到17/10万。人间布病病例数到2015年降至10 000例。

4. 做到一个保障。在管好、用好国家各项防疫资金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各级财政科学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防控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机制日益健全。2011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布病防控专项资金近1亿元。(1)畜间布病防控疫苗、诊断试剂自治区全额承担;(2)畜间布病免疫专项补贴:每免疫1头只自治区财政给予防疫员0.2元补贴,并由地方配套0.3元;(3)病羊扑杀补贴:盟市成立评估专家组,按当年市场均价作为参考,自治区按50%、65%和75%三个进行比例补贴;(4)畜间检疫、监管、流调、监测、消毒、人员防护等经费以地方为主,自治区根据情况给予补贴。

5. 实行三项制度。实行督查、通报、约谈三项制度。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督查室每年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布病防控工作及执行自治区布病防控政策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同时,要求各地区党委政府开展督查。

(二)布病防控技术措施九项

1. 人畜双向流调,溯源灭点。通过人间新发布病病人和畜间流产可疑畜群,针对性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易感畜进行血检。从人间网报布病病例溯源到畜群,100%进行血检,对检出的阳性病羊扑杀无害化处理,清除疫源,消除疫情扩散传播隐患。

2. 实行强制免疫。在免疫与采样实行“灌服免疫”“双压尘、双封闭、一保护”——即在免疫、监测采血前对圈舍、场地实行压尘消毒,布病疫苗免疫封闭稀释操作、采血使用封闭负压采血器材,保护防疫人员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3. 主动监测,科学监测。采样总监测量,免疫地区抽检不少于1%,非免疫区不少于2%;抽检方法,实行三个50%(以旗县为单位,监测50%的苏木乡镇、被监测苏木乡镇的50%嘎查村、被监测嘎查村50%的畜群);抽检羊个体按三个1/3(3月龄以上羔羊、一周岁羊、成年羊)比例。

4. 严格检疫监管,全面加强畜间布病检疫监管。强化对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高风险地区易感动物向低风险地区流动,严禁布病免疫区动物向非免疫区调运。对每处布病疫点明确检疫监管责任人,加强疫点易感动物流动监管,严格限制疫点畜群移动。

5. 消毒灭源。冬春季节集中消毒灭源,重点做好新老疫点与重点地区消毒灭源工作。

6. 宣传培训。层级负责,实行三级培训;重点做好地方行政领导和基层农牧民培训工作;自治区由厅长带队专家组赴重点地区、重点盟市、重点旗县,对当地政府领导、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7. 疫情分析。定期分析,科学评估,控制风险。从2015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畜间布病防控成效风险评估工作:(1)举办全区畜间布病风险评估培训;(2)开展畜间布病新老疫点梳理调查;(3)组织专家组对旗县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开展评估,查找风险因素及存在问题,形成评估报告及建议,由盟市农牧局签署意见后呈报当地盟市人民政府,同时抄送相关旗县人民政府。

8. 档案管理。布病疫点实行一点一档,一畜一案。

9. 制定出台。《畜间布病溯源灭点行动方案》、《畜间布病疫点处置规范》、《全区布病防控指导意见》等主要布病防控技术方案、办法、规定。

(三)防控成效“四下降,五提高”

1. 四下降。人畜疫情同步下降,人畜患病率、感染率下降。

2. 五提高。全社会认知度和农牧民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布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带动兽医工作地位、影响不断提高;投入保障、部门协作、联防联控能力有效提高。

3. 防控成效。2011-2017年全区累计监测羊38 634 779份,免疫羊48 385.09万只次、免疫牛4 524.43头次,处置疫点32,487处、扑杀阳性病畜344 730只。2011年-2017年人间报告病例从最高峰20 845例下降到2017年的7 743例,下降62.85%;畜间阳性率由2.01%下降到0.39%,下降80.59%,基本达到布病阳性率0.5%以下的控制标准。

按照国家布病防治计划要求,根据对全区102个旗县基线调查结果,到2016年底,全区已有3个旗县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38个旗县达到控制标准。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 免疫为主的防控策略是目前成熟的控制布病的防控模式。建议国家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争取高效、安全、低毒的疫苗产品早日面世、应用。

2. 牲畜移动控制问题是目前造成畜间布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因素,建议国家结合布病防治计划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

3. 畜间布病防控在阳性率控制到一定水平后,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很难在短期内快速下降,防控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畜间布病疫情分析评价上不能简单的使用人间报告病例的增减。

猜你喜欢
畜间疫点布病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部署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祁连山中断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动物病发生地生境特征及流行范围的调查报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